野兔熱桿菌

兔的疾病與防止-土拉桿菌病(野兔熱),是許多脊椎動物自然發生的急性熱性敗血性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兔熱桿菌
  • :細菌界
  • 病原:土拉桿菌
  • 形狀:球狀、精子狀和絲狀等
病原,病理變化,症狀,防治,診斷,

病原

病原為土拉桿菌,是一種多形態細菌,在患病動物血液內呈球狀,在培養基上則有球狀、桿狀、豆狀、精子狀和絲狀等;革蘭氏陰性,無鞭毛和莢膜,不形成芽胞;在污染的土壤中可存活6天,在毛皮上可存活52天,在甘油內,15-保存,可存活3年,但20C以上高溫可短時間殺死。常見消毒藥來蘇兒,碳酸溶液經30分鐘致死,20升汞溶液經3分鐘致死。自然界中的嚙齒類是主要帶菌者,通過被患病動物排泄物或產品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以及吸血節肢動物(如蜱、蠅、蚤、蚊、虱等)傳播,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傷口、完整的皮膚和黏膜而感染

病理變化

急性死屍呈敗血症變化,並伴有以下特徵性病變,病程較長者,淋巴結腫大明顯,並有炎症,切面呈紫紅色,常有針尖狀的灰白色乾酪樣壞死點;脾臟腫大,呈暗紅色,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粟粒至豌豆大的壞死灶;肝臟腫大,伴有多發性針尖至粟粒大的白色壞死灶;肺充血,並含塊狀突變區;腎臟腫大,有灰白色粟粒大的壞死灶。

症狀

野兔熱桿菌潛伏期野兔為1~9天,《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為15天。
以體溫升高、衰竭、麻痹和淋巴結、脾、肝腫大為主。各種動物臨床差異較大。
兔:病程一般較長,呈高度消瘦和衰竭,頜下、頸下、腋下和腹股溝等體表淋巴結腫大,鼻腔黏膜發炎,體溫升高l~5℃。脾、肝腫大充血,上有點狀白色病灶,肺充血、肝變。
綿羊和山羊:體溫升高到40.5~41℃,呼吸加快,後肢麻痹,頸部、咽背、肩胛前及腋下淋巴結腫大,有時出現化膿灶。脾和肝常見有結節。妊娠母羊流產、死胎或難產。羔羊還表現腹瀉、黏膜蒼白、麻痹、興奮或昏睡,不久死亡。
牛:症狀不明顯,妊娠母牛常發生流產,犢牛呈全身虛弱、腹瀉、體溫升高,多為慢性對經過。
馬、驢:有體溫升高,母畜流產症狀。
豬:多發生於小豬,表現體溫升高、咳嗽、腹瀉,病程7~10天,很少死亡。
人:病人潛伏期1~10天。突然發病,表現高熱、頭及全身肌肉疼痛、出汗、虛弱等。由於感染途徑不同,有腺腫型、肺炎型、胃腸型、傷寒型等,一般呈良性經過。

防治

預防本病的方法主要在於撲殺齧齒動物和消滅體外寄生蟲。兔場應經常進行滅鼠與殺蟲和吸血節肢動物,嚴禁野兔、野味和疫區種兔入場,並定期進行消毒。一旦發現有病,應立即採取綜合性防疫措施。

診斷

根據適當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以及病原菌的分離作出診斷,必要時可用病料給豚鼠腹腔內注射,據其反應症狀作出確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