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鐫周易虞氏義箋訂》是星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虞翻 註釋,[清]張惠言 述義,[清]曾釗 箋註、[清]李翊灼 訂正
基本介紹
- 書名:重鐫周易虞氏義箋訂
- 作者:虞翻 、張惠言、曾釗、李翊灼
- 出版社:星易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頁數:700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9887735960
- 叢書:增補四庫術數類古籍稀見版本叢刊
- 售價:NT$ 2800
內容簡介
易學象數、義理兩大派中,漢虞翻《周易注》即虞氏易是象數易的代表。虞氏之旨,以陰陽訊息六爻,發揮旁通,升降上下,歸於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依物取類,貫穿比附。欲明漢儒《易》學,非虞氏之學不行。《周易虞氏義箋訂》二十卷,清末民初李翊灼編訂,是書集漢虞翻《周易注》、清張惠言《周易虞氏義》、曾釗《周易虞氏義箋》等諸書而成。李翊灼的《周易虞氏義箋訂》與尚秉和的《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徐昂的《京氏易傳箋》《周易虞氏學》,是繼清代乾嘉朴學大師漢易研究之後最為重要的漢易研究力作。 2015年大陸九州出版社出版《周易虞氏義箋訂》繁體橫排平裝、繁體豎排線裝兩個版本。本次重訂,修正了九州版部分繁簡混排、句讀錯誤和少量脫漏,名之為《重鐫周易虞氏義箋訂》,分上下兩冊。 虞翻(164-233),字仲翔,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國時期吳國學者、官員。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後投奔孫策,自此仕於東吳。他於經學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虞翻對於學問孜孜以求,從未間斷。特別是晚年在交州期間,講學不倦,門生常數百人。據《三國誌》及其註載,虞氏為《老子》、《論語》、《國語》作過訓註,並著《明揚釋宋》。虞氏於《周易》造詣最深。這主要得之於世代家傳易學和他本人處戰習易而不輟,博覽眾家之易說。 張惠言(1761—1802)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壹鳴,字臯文,壹作臯聞,號茗柯,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慶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壹年舉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少為詞賦,深於易學,與惠棟、焦循壹同被後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又嘗輯《詞選》,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集》。張惠言作為經學家,...(展開全部) 虞翻(164-233),字仲翔,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國時期吳國學者、官員。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後投奔孫策,自此仕於東吳。他於經學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虞翻對於學問孜孜以求,從未間斷。特別是晚年在交州期間,講學不倦,門生常數百人。據《三國誌》及其註載,虞氏為《老子》、《論語》、《國語》作過訓註,並著《明揚釋宋》。虞氏於《周易》造詣最深。這主要得之於世代家傳易學和他本人處戰習易而不輟,博覽眾家之易說。 張惠言(1761—1802)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壹鳴,字臯文,壹作臯聞,號茗柯,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慶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壹年舉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少為詞賦,深於易學,與惠棟、焦循壹同被後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又嘗輯《詞選》,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集》。張惠言作為經學家,其主要貢獻是對《易》和《儀禮》的研究。他以惠棟的方法治《易》,立說專宗虞翻,參以鄭玄、荀爽諸家之言。著《周易虞氏義》九卷,將虞翻對《易》的解說發揮盡致。 曾釗(1793—1854年),字敏修,又字勉士,廣東南海九江鎮上西潭邊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拔貢生,任合浦學教諭,調欽州學正。平生篤學好古,專治漢學,對於各經訓詁,考據訂正,詳細無遺。家築百城樓,藏書數萬卷。兩廣總督阮元禮聘曾釗至家中教授其子。後阮元開辦學海堂(在廣州越秀山),以經學訓士,命曾釗為學長。鴉片戰爭其間,至祁貢任兩廣總督時,壹切安內攘外措施,如築石壩、建炮臺、泊兵船、屯壯勇等,都交由曾釗協力辦理。其後祁貢卒於任內,接替者認為浮支過大,曾釗被免職,回家以耕讀、教書為業。鹹豐四年卒家。曾釗畢生著述甚豐,有《周易虞氏義箋》7卷、《虞書命羲和章解》1卷、《詩毛鄭異同辨》、《毛詩經文定本》1卷、《周禮註疏小箋》5卷、《論語術解》1卷、《校增字林》1卷、《二十壹部古韻》2卷、《楊議郎著書》1卷、《異物誌》1卷、《交州記》2卷、《始興記》1卷、《漢晉名譽考》1卷、《讀書雜記》和《《面城樓集鈔》》10卷。 李翊灼,江西臨川人,早年從楊仁山學佛學,與歐陽竟無、桂伯華並稱江西三傑。曾執教於東北大學、中央大學。著有《西藏佛教略史》、《印度佛教史》、《勸發菩提心論》、《心經密義述》等作品。清宣統三年(1911年),敦煌寫經入藏京師圖書館後,李翊灼應約編寫提要,完成二千餘卷,從中揀選出壹百六十餘種後世沒有傳本的佛教文獻,依《涅盤經》六波羅蜜多經定例分類編排,編成此目,後附《疑偽外道目錄》。此目初載於1912年鄧實編輯、上海國粹學報社鉛印的《古學匯刊》第壹集,後收入日本《大正藏》卷五十五目錄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散錄、《敦煌叢刊初集》第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