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經典·大學:平民的修養

重讀經典·大學:平民的修養

《重讀經典·大學:平民的修養》作者從一位普通百姓的視角,重新注析解讀了《大學》。全書由經、傳兩大部分構成。經分八節,傳分十章。按章句解讀的形式,講解了這部古老的儒家經典。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向德礪學,塑造更加美好的人格。

基本介紹

  • 書名:重讀經典•大學:平民的修養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頁數:157頁
  • 開本:16
  • 作者:劉強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07032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重讀經典·大學:平民的修養》講述一位當代官員對中國最古老的哲學著作的闡釋與思考。

作者簡介

作者:(戰國)曾參

劉強,生於公元1964年12月。出身於農耕之家。從事筆耕二十多年來。他深愛中國古典文化,手不釋卷已成為一種生存狀態,無法改變。以平民的視角,完成了《四書》的解讀。同時出版了《官經》新解和《莊子》解讀。在諸多作品中,原創散文體人物評傳小說《品關羽》獲甘肅省黃河文學獎。《中庸》《給年輕人讀的孟子》則分別獲慶陽市五個一工程獎。

圖書目錄

《大學》,關於人和人生的大學問001
(一)經總論“三綱領”和“八條目”001
1.德行,引領我們抵達美好人生的至境001
2.回歸心靈的純淨透明005
3.深隱於事物內部的“道”008
4.正心修身,格物致知010
5.從思考開始013
6.修身為本015
7.立大本018
(二)傳統論綱領旨趣,細論條目功夫021
第一章明明德021
1.道德是公眾的認同022
2.高尚的品質與生俱來024
3.遠古的昭示027
4.道德的人029
第二章新民031
1.每天都有一點進步031
2.公民必須的覺悟034
3.改變命運的方向036
4.接受新思想的陶冶和洗禮039
第三章止於至善041
1.民為邦本041
2.舉止所宜044
3.找到自己的位置047
4.詩意人生和人生的詩意050
5.歷史,永遠寫在人民的心裡053
第四章本末055
抓住事物的根本056
第五章格物致知之義059
1.以民為本059
2.智慧的境界062
3.學習與思考065
第六章誠意068
1.謹守內心的誠篤068
2.誠於中而形於外071
3.惟有德行,使我們心身安泰074
第七章修身正心077
1.修身必先正心077
2.在心靈之外080
3.美好的心靈是我們永遠的航標083
第八章修身齊家085
1.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弱點085
2.加強修養的理由088
第九章齊家治國090
1.為治之道,必有先務091
2.治國以重民為要093
3.德澤化育096
4.家庭和睦,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099
5.我親愛的兄弟姐妹們100
6.融融親情照耀我們前行104
第十章治國平天下106
1.上之所倡,下必興焉107
2.處在各種關係的焦點109
3.擺正自己的位置113
4.高處不勝寒115
5.民心乃天命117
6.德行為先120
7.品德與財富122
8.財以德聚,民以德附124
9.天理昭彰126
10.能夠陪伴我們一生的只有德行129
11.仁愛與親情給我們溫暖和信心131
12.選才任用的標準134
13.唯仁德之心能臧否人物136
14.在賢與不肖之間139
15.公德不容違背142
16.忠義立身,誠信為本146
17.財富的積累,必須取之於道,必須用之於道148
18.善治國者,藏財於民150
19.德義相輔,上下同心152
20.以仁義為綱153
21.治國平天下之道,在於仁德155

序言

《大學》,關於人和人生的大學問
《大學》成書於春秋時期,是《禮記》中的一篇,舊說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期儒家的作品。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確提出了人的修養的三大層次:最基礎的修養底線——明明德,修養個人的品德;較高的修養——親民,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服務社會,為民眾的事奔走,親力親為,以自己的躬行引導和影響民眾向著道德的方向前進,即自新而新民,從而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至高的境界——止於至善,達到德化的極致,實現人生終極的最美好的“盡善盡美”的道德至境。
《大學》以人為中心,旨在提高人的修養,造就高尚的人格,成就人的德行功業。孔子說:“己欲達而達人。”從現實的人、道德的人、理想的人三個層面,關注人的心靈建設,淨化人的思想,純潔人的靈魂。《大學》始終以人為主體,對人的終極性問題予以關注,關注人的現時現世行為,由此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養歷程和道德目標,實現理想人格。
《大學》論述的主題是“道德”,曾子把它更加條理化、人格化、具體化,重在關照人和人生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以及應採取的態度。提出修德的“三綱要”、“八條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命題,使之更貼近社會現實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作為平民百姓,修養道德則可使自己的言行規範,堂堂正正地做人,心正、身修、家齊,實現生活的幸福,體味人生的美好快樂,從而達到國治、天下平的德化社會狀態。對於承擔著一定社會責任的人來說,修養道德,則可以使其品質高尚,行為端正,具備正心、修身、齊家的基本素養,進而擔負起治國、平天下的使命,最終建立和諧美好的大同世界。
“大學之道”是關於如何做人的大學問,其核心——“正心修身”的思想,自古至今,始終閃耀著璀璨的光輝,深刻地固化在我們民族的心靈之中。無論人們此前有沒有讀過《大學》,那種深深潛流在我們心靈之中的道德意識和人生信念,早已融流在我們的血液中。無論是否承認,它都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一切。
科學是發展的,人類是進化的,世界是多變的,生活是變化的,但是,總有一種東西是永恆不變的,那就是陪伴我們一生的道德。良好的道德情操令我們受益終生,卑劣的惡行則會使人墮落。因此,重視道德修養,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礎,意義重大。
對於《大學》的注析解讀,我們旨在從平民的視角出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作為指導平民增強修養的書籍,由於解讀者自身修養的局限,識見孤陋稚拙,寡聞薄德,因而對於原文的理解難免失於偏謬,內心深懷惶恐,誤導好德者其罪已經非淺,愧對祖先更感內心難安。因此深懷向德礪學之忱,誠懷仰望迫切之心,祈求方家教誨,以助我進德修身,共抵至境。
陳亮先生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在寫作過程中,還得到了西蘭公司于軍先生的幫助和支持,在此並致感謝。
劉強
2006年10月21日於西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