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產權與人格

重組:產權與人格

《重組:產權與人格》一書的出版社是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作者是陳享光,出版時間是2002-02-01。

基本介紹

  • 書名:重組:產權與人格
  • 作者:陳享光
  • ISBN:780100687
  • 定價:14.0
  •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02-01
圖書信息,簡介,

圖書信息

書名:重組:產權與人格
圖書編號:1684982
定價:14.0
ISBN:780100687
作者:陳享光
出版日期:2002-02-01
版次:1
開本:大16開

簡介

簡介:
把國家股排斥與交易市場以外,顯然違背了股份公司的股份均一原則和同股同利的原則,
不符合股份公司發展的一般規範。在對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過程中,應對國家股人市解禁
,按照國際慣例,將國家股和法人股一同人市交易,這是股份公司規範化發展的一重要方面。
實現國家股上市交易,必須破除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國家股上市交易會動搖公有制的主
體地位。實際上國家股上市交易並沒有改變國有資產的規模,所改變的只是國有資產存在的形
態,出售國家股意味著國家收回了在某一領域的投資,買人一定股份意味著國家將這部分資產
變成為另一形態的資本,國有資本不會因為股份的買人賣出而增加或減少。國家股上市流通不
僅對於股份公司的規範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我國經濟發展有直接的推動作用。首先,
國家股上市流通能夠迅速實現國有資產由低收益領域向高收益領域轉移,避免國有資產的凝固
化帶來的損失,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增值。其次,國家股的上市流通,使得國有資產能夠迅
速轉移到適宜發揮國有資本優勢的領域和產業部門中去,提高其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強化其
在社會總資本中的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再次,國家股上市交易為國家有效地實施產業政策和
巨觀調控創造了條件。因為國家股上市後,國家可以根據產業政策和巨觀調控的意圖,通過證
券市場上的股票交易有效地引導社會個人的投資機構的投資方向,推動資源在不同部門、不同
領域和不同地區之間的合理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第四,國家股上市交
易啟動了國有資產投資主體的“用腳投票”機制,強化了所有權約束,有利克服代理者的機會
主義行為,避免企業目標偏差,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 併購重組一強身健體的秘訣
現在的人要強身健體,免不了要吃一些鱉精、深海魚油之類的大補藥物,而對企業而言,強身健體的秘訣在於併購重組。併購重組,又有人稱之為兼併與收購,是指一家企業與另一家企業通過股權互換、現金購買股票、資產置換股票等方式而結合成新的公司(該公司可以與原來的一家公司名稱相同,這被稱之為兼併;該公司也可以與原來的公司名稱不相同,這稱之為合併)。併購重組是市場經濟中,以企業產權為交易對象的交易行為,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資源的重新整合,使之更有效的發揮作用。
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的重要內涵就要是通過併購重組,使國有企業淡出一般競爭性領域,更重要的是壯大國有經濟在某些產業中的實力。到1995年,在虧損額超過500萬元,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的2234家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為1886家,占85.4%。資產所占份額更高,為88.6%。在56家虧損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中,53家是國有企業。如何扭虧為盈,是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的重要內容。通過優勢企業對虧損企業的併購、重組,是有效途徑之一。
在市場經濟中,併購是司空見慣的事。到目前,西方已發生了四次兼併狂潮。90年代以來,全球每年併購的金額持續陡升,1998年高達2.4萬億美元。埃克森與美孚、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克萊斯勒與戴姆勒一賓士等,都進行了合併,使得巨無霸們更加雄霸天下啦。我國現在正處於從生產經營向資本運營轉型時期,併購重組已成為熱門話題。
馬太效應
規模經濟在企業發展中起著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作用,也就是馬太效應在經濟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就生產能力而言,我國的鋼鐵、煤炭、石油、化工、建材、彩電等產業已經與已開發國家的生產能力不相上下(甚至已經超過),但是由於我國產業的集中度低(一個產業被成百上千家企業瓜分),這樣便難以產生足以和跨國公司相抗衡的民族企業。根據原國有資產管理局分析,1995年中國500家大型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銷售收入和總利潤還不及美國500家大企業的前3家之和。在南京地區30平方公里範圍,龍盤虎踞四家“大一級”化工企業:金陵石化、揚子石化、儀征化纖和南京化工,他們分列中國500強第22、35、34和126(1993年)。這四家企業的銷售總額加在一起,i993年為196億元人民幣。而排名世界第30名的大企業一美國杜邦,1993年的營業額為326億美元,我國這四家所謂“大一級”企業之和才為杜邦的1/13。問題還不僅僅是規模上的簡單比較,更嚴峻的是這四家企業在產業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併購成功,則會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資源的利用率會更好。從世界範圍看,一個產業的市場份額被2—3家大企業瓜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中國企業的規模如此小,如何與巨人同行?
生產規模的大小還僅僅是規模經濟的一個內容,更重要的是考慮研究開發與廣告、品牌建設等的規模經濟。長虹年產彩電300萬台,其生產規模早已達到技術上的最佳產量要求,但問題是長虹的競爭對象除了國內廠家外,有誰是單一生產電視的廠家?(美國沒有自己的電視生產廠商,不是其不能生產,而是不屑生產)日本的東芝、索尼是家用電器生產商而不是純粹的彩電生產者。進入8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在研究開發、廣告、品牌建設上投巨資,如果沒有龐大的規模,就根本無法負擔這些費用。波音與麥道的合併,其根源不是麥道經營不下去,(麥道1996年1—9月贏利9000萬美元),而是軍方的研究開發費用如果僅僅投在麥道上,則成本太高(麥道規模小、產品種類少),遠不如投給波音,在這種情況下麥道只好向波音俯首稱臣。
中國的國有企業有29.1萬戶,而真正用於生產經營活動的國有資產數量實際上不足3萬億元,每年的研究與開發費用不過幾百億元,“僧多粥少”,中國的企業何時才能振興?只有通過產業內重組,將同一產業內的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企業通過併購方式,組成企業集團,才能充分利用規模經濟;也只有這樣才能創建與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相抗衡的中國巨人。
航母,重組中的企業聯姻
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居然沒有一個在世界上走紅的國際型企業,著實讓人咽不下這口氣;看著微軟、麥當勞、賓士、殼牌、索尼、東芝、現代的招牌飄蕩在中國的經濟戰場上,人們就憋著一口氣,一定要造就中國的航空母艦,一定要進人世界工業500強。(中國目前在世界500強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全部是國有壟斷型的金融和貿易企業)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五大在決定中明確指出:發展一批以公有制為主體,以產權聯結為主要紐帶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的大型企業集團,發揮其在促進結構調整,提高規模效益、加強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增強國際競爭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1991年國務院批轉下發《關於選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試點的請示》以來,我國的企業集團試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首批57家試點企業集團,分布在各個行業。從行業分布看,有3個汽車集團,3個電話設備集團、2個輸變電集團,8個機械電子集團,4個鋼鐵集團,8個電力集團,1個煤炭集團,2個外貿集團,2個製藥集團,3個航空運輸集團。在這57家的基礎上,國家又提出了第二批試點企業集團名單,共63冢。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們的企業集團的誕生不是建立在市場交易(產權交易)的基礎上,這樣的企業集團其脆弱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上大跨國公司之間的弱肉強食也好,狼狽為奸的強強聯合也好,基本上是基於市場競爭壓力下而產生的產權交易。而我們的企業集團是在政府的干預下,強行組合在一起的,這其中的效果便很難講。為什麼我國的企業集團未能由市場演進自然產生呢?其根子在於產權糾纏不清。前面提到的南京的石化四巨頭,分屬於中國石油化工公司、紡織部和地方政府,名義上的國家所有演變成事實上的部門所有和地方所有,條塊分割。在這種情況下,部門利益成為企業併購的最大障礙。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集團還很少。
在政府強行撮合下的聯姻,只是形式上的一家人,實際上則同床異夢。唯一不同的是,以前各個企業毫不相關,現在呢則在各個企業之上戴了一頂高帽子——企業集團,而各個企業的運作跟以前完全一樣。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企業併購組成企業集團後,由於規模經濟,原有的人員會多餘,因此裁員不可避免。放眼世界,狼煙四起的兼併之後,肯定有不少人失業。但在中國,有哪個企業集團成立之後,有裁員行為的。倒不是說裁員一定好,而是說組建企業集團的根本目的在於取長補短,塑造核心能力,那么進行業務重組、人員整合就勢所難免。中國的企業集團真的很像用鐵鏈捆起來的小舢板,是經不起大風大浪的。
……
目錄:
引子
重組一均攤一份代價
口雙重轉換下的重組
·重組,中國經濟轉軌的槓桿·產
權,重組之本·人格,重組之魂·
口產業,整合升級
·戰略性重組,丟卒保車·
口併購重組一強身健體的秘訣
·馬太效應·航母,重組中的企業
聯姻·市場化無利而不往·
口冗員:下崗分流
·紡織業壯士斷腕·鐵路百萬大裁
口政府:精兵簡政
走出怪圈·
口產權從政,失去自我
動員”勞而無功·身份制下的怪胎
口股份制,找回失去的靈魂
·純潔產權·法人固本·權利制
口委託人的苦惱與代理問題的治理
·代理人,你為何三心二意?·既
要動“手”,也要動“腳”·彌合目
標差異·
破產—破掉了什麼?
口破產,終結父愛關係
·失敗者,自嘗苦果·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口破產,破誰之產
·誰的債,誰還·良藥苦口·
口破產重組
·移花接木·置之於死地而後生
·兼破二合一·
口破產,假戲真做
·金蟬脫殼·諸侯割據,助紂為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