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疊迴旋詩是指一種格式嚴整的法國詩體,其形式與早期法國詩歌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疊迴旋詩
- 最早出現地:法國
- 最著名使用者:克萊蒙·馬羅
- 格式:共6節,每節4行,第6節加一疊句
重疊迴旋詩體在16世紀以前幾乎無人使用,甚至到了16世紀克萊蒙·馬羅的時代仍屬罕見。據悉,馬羅在1526年曾寫過一首重疊迴旋詩並於1534發表該作。到了17世紀也僅有零散的幾例見於德蘇利埃夫人和德·拉·封丹的詩作。到了17世紀,德·邦維爾曾採用過這一形式。馬羅的重疊迴旋詩格式是:全詩共6節,每節4行,但第6節外加一疊句(R)。疊句是第一節首行頭兩個詞或頭一詞組的重複,第一節的4行(以ABA′ B′表示)分別作為第二、三、四、五節各節末行而重現,第六節作為全詩的結論或總結。全詩使用兩個韻,以a(A),b(B)表示。因此,馬羅的重疊迴旋詩格式可以用符號表示如下:
ABA′B′ babA abaB babA′ abaB′ babaR (疊句末尾韻不計入全詩韻式)。
在英語裡,詩人多蘿西·帕克、路易斯·恩特邁爾等曾用這一形式寫作消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