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西彭鎮第三國小校

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第三國小校,原名巴縣元明鄉國小,創辦於1926年,原址元明街禹王廟(現西彭三中校址),1971年遷至元明街萬壽宮,1985年遷到元明村二十社(現校址),1994年合併到西彭鎮,更名為“巴縣西彭鎮第三國小校”,1995年西彭鎮劃歸九龍坡區,又更名為“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第三國小校”,簡稱“西彭三小”,2007年7月建成九龍坡區西部首批寄宿制國小校,10月批准為九龍坡區城鄉統籌首批試點學校,歸謝家灣國小一體化管理,成為謝家灣國小教改實驗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彭鎮第三國小
  • 原名:巴縣元明鄉國小
  • 創辦時間:1926年
  • 校址:元明村二十社
學校歷史,學校現狀,1.辦學條件,2.辦學規模,3.隊伍建設,4.辦學水平,5.存在的主要問題,地圖信息,

學校歷史

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第三國小校,原名巴縣元明鄉國小,創辦於1926年,原址元明街禹王廟(現西彭三中校址),1971年遷至元明街萬壽宮,1985年遷到元明村二十社(現校址),1994年合併到西彭鎮,更名為“巴縣西彭鎮第三國小校”,1995年西彭鎮劃歸九龍坡區,又更名為“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第三國小校”,簡稱“西彭三小”,2007年7月建成九龍坡區西部首批寄宿制國小校,10月批准為九龍坡區城鄉統籌首批試點學校,歸謝家灣國小一體化管理,成為謝家灣國小教改實驗學校。學校曾辦有1所中心校和13所村小,服務區域人口約為2.5萬人。學校經過多次最佳化整合,現全部學生合併到中心校就讀,村小暫停招收小學生(只有迎新村小辦有1個學前班)。

學校現狀

1.辦學條件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在教育城鄉統籌標準化建設中,區教委將我校納入九龍坡區西部首批寄宿制國小建設。在原校舍2000多平方米的基礎上,新擴建了1100平方米,並新修了1800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同時還將原校舍一併改造和裝修,基本建成了一所漂亮的農村寄宿制國小校。擴建後,學校有了基本的一些功能教室,區政府和教委還積極為學校配備一些設施設備,逐漸使辦學條件標準化。如學校建起了遠程教育系統、電腦網路系統(現在每間教室、功能室、辦公室都配有電腦,都可以上網)、電視閉路系統、電話區域網路系統,安裝了近100台電腦、8套多媒體投影機,配置了大量的體育設施設備和圖書,還安裝了動力電、自來水、天然氣及灶具、天然氣和太陽能熱水器和230套學生床鋪及設備,辦公室安裝了空調;幼稚園修建了戶外大型玩具活動場,添置了5萬元的遊戲玩具,教室地面鋪上了地板膠,配備了電腦、電子琴,為幼兒購買了近1萬元的課外讀物等等。

2.辦學規模

現有國小班15個,學生631人,其中住校生有192人;中心校幼兒班4個,124人,迎新學前班1個,18人,共有幼兒142人;合計全校774人。

3.隊伍建設

(1)幹部隊伍 學校有三名校級幹部,楊德長校長兼書記,劉宗春分管德育和後勤;付培江分管教學和幼稚園;學校設有教學部門、德育部門、後勤總務三個部門,有中層幹部8名,黨政辦公室主任——程莉;後勤主任——鄒宇;教務處主任——江春;德育主任兼工會主席——塗敏,德育副主任兼少先隊輔導員——陳惠;幼稚園園長——鄭楊;會計——陳榮強;出納——羅章秀。教研組長6名。幹部隊伍比較年輕,工作勤奮,思想解放,具有開拓精神。
(2)教師隊伍 全校現有在職在編教職工48人。近些年調走了大量的區級和校級骨幹教師,現在校級骨幹教師僅有5人,區級骨幹教師僅有2名。教師隊伍平均年齡為35歲,比較年輕,教育教學經驗不足,參加高水平的賽課鍛鍊較少,急需培訓提高。

4.辦學水平

幾十年來,學校繼承了長期辦學形成的優良傳統,樹立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勇於拼搏,為上級學校培養優秀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學生勤奮努力、開拓創新,發展成為了各行各業有用的人才,綜合素質較強。前些年,學校在體育工作方面有較大優勢,特別武術教學在周邊學校,以及區教委、市體育館有較好影響,當時市體育館也安排教練到校進行指導。近些年,學校多次榮獲區“教學質量優秀獎”、“層次目標督導考評二等獎”、工會“先進集體”、“體育先進單位” 、教研月“先進學校”、教案評比“先進集體”、送生工作“先進集體”、“民主管理合格學校”、安全達標學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區先進集體等榮譽。2008年,學校升級為區規範級國小。
現在,學校按照區教委的要求,重視各學科教學,並認真開展了科技、藝術、體育“2+2”項目活動,培養了學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增長了學生知識,活躍了校園氣氛,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全面發展,得到廣大家長和社會的好評,逐漸吸引周邊地區學生來住就讀。

5.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由於城市化戰略、工業園區的建設,當地人口遷往鎮上,深處農村的我校生源減少,教師人員超編,所需教師進不來,師資流動困難,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後續發展。
2)由於近年流失了大量骨幹教師,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特色不明顯,個人專長不突出,“模仿型”、“教學型”教師多,“科研型”、“專家型”教師沒有,甚至還有個別教師無法正常勝任教學工作,學校要實現快速發展難度很大。
3)學校地處農村,學生家庭文化背景、經濟條件較差,教育觀念陳舊,給教育發展增加了困難。
4)學校創建特色的項目不明,師資不夠。專職教師的缺乏或工作經驗不足,嚴重製約了學校特色的發展。
5)學校管理執行力不夠,教師凝聚力不強,主人翁精神不足,進取心、事業心有待進一步提高。
6)我校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家裡沒人管理和教育孩子,且上學較遠,因此住校生人數多,但是學校沒有標準的學生宿舍和食堂,不能適應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地圖信息

位置:帽九路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