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特殊鋼廠舊址

重慶特殊鋼廠舊址

位於沙坪壩區石井坡社區,緊鄰磁器口古鎮和歌樂山山麓。旁邊是捷運1號線和嘉陵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特鋼廠舊址
  • 地理位置: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社區
  • 所處時代:民國時期
  • 保護級別:重慶市級保護建築 
  • 開放時間:全天
歷史沿革
重慶特鋼廠前身是被稱為“西南工業之母”的“重慶電力煉鋼廠”。
“重慶電力煉鋼廠”始建於1919年。當時,四川軍閥、重慶鎮守使兼川軍第五師師長熊克武為了壯大勢力,穩固自己在四川的地位,決定籌辦“重慶電力煉鋼廠”發展軍火工業。但因始終未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致使煉鋼廠辦辦停停,一直未能建成投產。
進入20世紀20年代,四川各路大小軍閥蜂起,土匪綠林占山為王,開始了軍閥混戰。混戰中實力較強且善於謀略的劉湘縱橫捭闔、又打又拉,拼出了四川老大的地位,統一了川政。劉湘頗有雄心,除了想當“四川王”之外,還想染指滇黔乃至問鼎中原。但四川地處內陸,軍火工業不發達,槍枝彈藥短缺,只能到別的省份通過軍火商購買,甚至找洋人高價購買。可蔣介石不願看到各地軍閥坐大,對軍火嚴加管控,因此,劉湘購買的軍火往往受到蔣介石設定的各種關卡的阻礙,甚至被沒收,使其雄心壯志難以如願。於是,劉湘便一心想著如何獨自發展軍火工業,自產自用,自給自足,壯大實力。1934年,他以四川善後督辦的名義將熊克武的“重慶電力煉鋼廠”接手過來,廠址由重慶南岸蘇家壩銅元局遷到如今沙坪壩區的嘉陵江畔,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扎紮實實辦起自己的軍工企業來。1935年特鋼廠的雛形“重慶電力煉鋼廠”在沙坪壩雙碑片區拔地而起,成為西南地區最早建設起來的鋼鐵企業。
劉湘萬萬沒有想到,鋼廠還沒建成投產,全面抗戰的形勢來臨,重慶霎時間成為了戰時首都和全國的軍工生產基地。1937年1月,蔣介石簽署命令,決定:“重慶電力煉鋼廠”從1937年1月1日起,由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接管,成立“軍政部兵工署重慶煉鋼廠籌備處”繼續建廠生產。1939年7月1日,工廠正式建成,改名為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廠”,並於當月生產出西南地區第一批電爐鋼,為中國軍隊提供軍用特殊鋼材,解決了中國產鎢而不能生產鎢鋼的難題。
二十四工廠在抗戰期間,不懼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一邊擴建,一邊堅持生產,最高年產鋼曾達到4000多噸,為抗戰期間的重慶軍工企業提供了大量優質特殊鋼材。同時,該廠還充分挖掘潛力,直接生產軍工產品,先後生產出航空炸彈及手榴彈、擲彈筒等輕武器,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十四工廠在1937年由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接管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了防空安全問題:一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隱蔽建造廠房設施;二是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偽裝和採取隱真示假的措施欺騙敵機,減少了目標暴露徵候;三是修建了不少防空洞,既能掩蔽人員安全,還能掩蔽生產設備設施和產品的安全。因此,日機雖然多次轟炸特鋼廠,但損失不大,經過簡短的搶救搶修就能很快恢復生產。
新中國成立後,該廠歸屬西南軍政委員會,改名一〇二廠,後劃歸重慶改名重慶第二鋼鐵廠,1978年再次改名為重慶特殊鋼廠,是國家保密軍工企業,對外代號2307信箱。
重慶特殊鋼廠是新中國的先鋒企業,率先打破國外封鎖,生產出國防需要的特殊鋼材,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軍艦、戰鬥機、核聚變等國防科研裝備生產出了優質鋼材,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發明獎。1997年,因企業改制,該廠併入重慶鋼鐵,2006年底,重慶鋼鐵啟動整體“環保搬遷”計畫,搬遷至重慶市長壽區,至此,特鋼廠畫上了歷史的句號。
2017年底,重慶市政府啟動《重慶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重慶特鋼廠迎來了涅槃重生,被作為“1935文創公園”項目整體推出。重慶特鋼廠舊址上那些各個時期的廠房建築及各類機械設備,是近代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具有較高歷史與文物價值。“1935文創公園”項目將對現存舊廠房進行保護和利用,發揮毗鄰磁器口古鎮的優勢,打造一個集工業文化旅遊、創客中心、主題商業為一體的文化產業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