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煤型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與提取利用研究

《重慶煤型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與提取利用研究》是由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劉東、代世峰、李少榮、鄒建華、李大華、田和明、李甜、劉峰、唐清敏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煤型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與提取利用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劉東、代世峰、李少榮、鄒建華、李大華、田和明、李甜、劉峰、唐清敏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50018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5-2-06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1、項目立項背景和主要研究內容
煤和含煤岩系中有益金屬元素和共(伴)生礦床的研究,是煤地質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礦產資源日趨緊缺,我國也面臨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礦產資源短缺的巨大壓力,尋找和研發新型礦產資源不僅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保證我國資源安全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發現的與煤共伴生的礦床主要有煤-鍺礦床、煤-鈾礦床和煤-鎵礦床。本項目成果首次在重慶晚二疊世煤系底部凝灰岩層中發現了“鈮─鋯─鎵─稀土”多種稀有金屬共富集的火山灰成因的大型(超大型)礦床,為一種新型的煤型稀有金屬礦床。本成果研究了凝灰岩中多種稀有金屬的富集機理;摸清了重慶晚二疊世煤系凝灰岩層的分布規律;提出了識別該類型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的標誌;預測了稀有金屬礦床的(Nb,Ta)2O5、(Zr,Hf)O2、Ga 和 REE 的潛在資源量,屬於大型(超大型)礦床;研究了稀有金屬的賦存狀態和提取工藝,為進一步的開發利用研究提供了依據。
2、主要創新成果
(1)首次在重慶晚二疊世煤系底部凝灰岩層中發現了“鈮─鋯─鎵─稀土”多種稀有金屬共富集礦床,研究表明該礦床屬火山灰成因的大型(超大型)礦床。
(2)系統查明了重慶晚二疊世含煤岩系中稀有金屬元素的豐度、空間分布規律與賦存狀態。
(3)揭示了重慶晚二疊世含煤岩系中稀有金屬元素的主要來源、形成期次和成礦機制。
(4)圈定了重慶晚二疊世含煤岩系中稀有金屬的富集成礦範圍,並指出了下步勘查靶區(重慶中梁山和蘇家灣)。
(5)初步提出了含煤岩系中共伴生稀有金屬元素的選冶聯合提取工藝。
該項目研究成果共發表文章20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3篇,1篇獲得2012年度全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專著1部,申報發明專利4項,其中1項獲得授權。
3、套用情況
本項目研究成果圈定了2個勘查靶區(重慶中梁山和蘇家灣),在此基礎上,2011年11月,重慶市中梁山煤電氣有限公司與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聯合開展了九龍坡區中梁山南井田共伴生稀有金屬資源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中梁山南井田稀有金屬礦床的厚度及空間分布規律,並對稀有金屬資源進行了調查評價,提交了中梁山南井田共伴生的 (Nb,Ta)2O5 資源量4251噸,TiO2資源量805036噸,Ga資源量1164噸,REO(稀土氧化物)資源量17739.45噸,其潛在經濟價值達375億元。
下一步工作將充分套用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在重慶市主要煤田開展稀有金屬資源的普查等相關勘查工作,為重慶市大中型危機礦山尋找潛在接替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