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龍台山陵園

重慶市龍台山陵園

龍台山陵園是經重慶市政府、市民政局等統一規劃、立項、批准建造的永久性市級大型社會公共墓地,地處九龍坡區含谷鎮,占地405畝,總投資2.5億元,安葬規模30萬位,是市民政局“九五規劃”中為重慶廣大民眾生後安排的永久安息地,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集傳統文化、現代文明、建築藝術、人文景觀、追思祭祖、休閒旅遊為一體的大型山水觀光陵園,是逝者的後嗣子孫及親朋好友瞻仰祭祀、緬懷追念的祭祖勝地,是神聖、崇高、莊嚴而又充滿生氣的紀念性建築組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龍台山陵園
  • 性質:永久性市級大型社會公共墓地
  • 面積:405畝
  • 地點:九龍坡區含谷鎮
地理概述,合法性,園內介紹,陵園文化,歷史文化,龍台山風水,地圖信息,

地理概述

重慶市九龍坡區含谷鎮,地處重慶西郊、中梁山西麓,據載始建於北周明帝武成年間,歷經千年風雨,今天已成為重慶直轄市西部門戶的新興重鎮。全鎮幅員面積29.5平方公里,總人口18305人,位於成渝高速公路重慶段第一出口處,是重慶市總體規劃(1996-2020年)主城區外圍組團之一,1996年被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7年被列為重慶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交通便利發達。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是連線主城區與璧山、江津等西部縣市的必經之地。鎮內除成渝高速公路東西橫貫外,還有襄渝鐵路、賴白公路等數條交通幹線,近年來,又新修含黃路、含金路、含青路、龍華路等幾條高等級水泥公路,初步形成全鎮快捷便利的交通網路。鎮區與西永火車站毗鄰,距重慶市主城區約20分鐘車程,距長江上游最大的水陸聯運港——九龍坡港約20餘分鐘車程,距重慶火車站30分鐘車程、重慶機場40分鐘車程。
重慶市龍台山陵園
自然條件優越。中心海拔290多米,屬淺丘平壩地區,地勢平坦,農田廣布,土壤肥沃。東部中梁山脈森林廣覆,石灰石、白雲岩資源豐富,質純層厚,開採條件良好。鎮區處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帶,氣候溫和濕潤,雨、熱量充足,四季較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毫米左右,主要河流梁灘河自南向北流入嘉陵江,現有金銀溝水庫、宋家溝水庫、余堡水庫等多座水庫。

合法性

龍台山陵園是經重慶市政府、市民政局等統一規劃、立項、批准建造的永久性市級大型社會公共墓地

園內介紹

陵園選址力求“地臻全美”,歷時三年;九六年元月由市規劃設計,依據“依山而營”的原則,建築組群充分體現國人“事死如生”、“慎終追遠”的傳統倫理觀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及審美理想;其建築序列的配置,強烈象徵對人類生命的理性尊重;九七年元月通過市級規劃評審,評審會議認為:“這是重慶市陵園規劃建設的一個範例”。
陵園實際占地面積為405畝,座東向西偏南北線。外有幾百畝宋仙湖水緊護陵園,內有仙南湖,仙北湖。陵園後倚橫亘重慶西部中梁山脈,而中梁山脈系著名的華瑩山脈的分系,其勢如巨浪,重嶺疊嶂,生龍奔騰。龍脈行至含谷鎮突伸一支脈,委蛇東西,勢來形止,似行龍之露爪;東而西望,園內兩峰前親後倚,負陰抱陽;南而北望,兩峰呈巒狀,光潤圓滿,淨厚涌動,體正並列,如兄同出,雄雌行隨,形似狀元筆架,是傳統地理理論認為的“龍脈結氣之處”,又含“文昌”之意;陵園占地,貌若一萬年神龜,近水而形真。前親著名的轉山坪,近攬“睡人山”奇景;左傍宋家溝水庫,右攜“仙女山”。其“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從客觀上形成了“集天地之浩氣於園內,聚萬物之靈性於陵中”的地理效果,堪稱重慶市所轄地內建園造陵難覓的生氣融匯聚結的“全氣”之地。“才情者,人心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重慶市龍台山陵園將傳統文化中精粹的山水理念觀照在自然山水之中加以人工裁成,將自然山水與人文精神有機契合,從而賦予整個陵園深沉雋永的美學氣質,並成為中國傳統倫理追求在陵園山水審美中的精神象徵符號。
重慶市龍台山陵園建築組群的格局是陵園營造的又一重要部分,各種建築的等級、規模、數量及造型,均按一定的空間序列。這一組以明確的中軸線組織的既各自獨立、又有主從關係的建築組群,力求建築景觀的人文美與山形地勢的自然美的完美結合,創造出具有宏偉氣勢和魄力,充滿紀念氛圍的空間環境。從中軸線的組織、建築序列的配置、局部建築形式的處理、空間體量的廣狹、高下等、都全面遵循“陵園與山水相稱”的基本原則。以中軸線為縱軸,以人工湖為橫軸,形成左右對稱又非絕對對稱的格局,是龍台山陵園中軸線的一大特色。在景觀上它符合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在山水構圖技法上“平遠、深遠、高遠”的風景意境和鳥瞰透視的畫面效果。這種曲線、動態的景觀,賦予更加流暢、生動,充分體現“陰地以緊拱奇”、“陰地求一線”的陵園用地特色。
陵園建築組群由32個單體建築構成,配合地形,根據功能可分為:入口區、門內區、神道、祭壇、堂塔區、地墓區、園林小品等。為追求國際觀光陵園的理想,陵園地陵區邊沿種植20—40米的綠化林帶,即使陵園與外界隔離,又讓陵區以自然優美的環境融入大自然之中,真正體現“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水中種荷,岸邊置石,湖心築島,沿岸栽樹,亭、台、榭、閣點綴於湖光山色之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無處不景、情隨景遷、終而形成“祭者留連而樂,逝者戀居而安”的龍台氣象。
陵園實行全面現代化管理,從壽山福位的購買、藝術造型的設計製作、逝者入陵的迎接、忌日通知家屬及安排祭祀,到祭祀用品的準備、祭者朝山的接送、進而製作先人追思錄影帶、代撰個人生平傳紀、墓志銘等全面實施一條龍服務,不但為繁忙的現代人分擔心中牽掛,同時也讓傳統孝親敬祖的精神得以弘揚。
人生如逝,轉瞬百年;前繼父母、後續子孫;
創業辛勞,守業唯艱;終當回歸自然,頤享永年。
今天為明天準備,生為死準備,後代為前輩準備,乃穩健、曠達、孝順之體現。

陵園文化

龍台福地發掘之前,似與尋常山水無異。然,如《龍台演義》所載,自盤古開天、女媧創世,龍台即處三千大千世界中軸線上,既謂“天地之臍”,又為九州“氣眼”,更是天下生靈的“永生之門”。是故,中華大地一切著名陵寢均環繞我園,成眾星捧月之勢。開園以來,龍台人以“慎終追遠,天人合一”之境界,“服務蒼生,造福桑梓”之胸襟,苦心孤詣,功德在天,世人共享。今臨山望氣,三才一念,乃有此賦。

歷史文化

含谷古鎮歷史悠久,民間素來有“先有含谷,後有豐都”之說。豐都為“鬼城”,是常人死後罹受磨難的地方,而含谷則為“瑞都”,是得道眾生身後升天享福之處。現在龍台山尚存多處古墓,可證巴渝陵寢源流之正宗。在此闢建龍台山陵園,可謂使中國傳統殯葬文化發揚光大之舉。
《葬書》云:“葬者,乘生氣也”。乘生氣即是選擇風水寶地安葬先輩,以圖保佑後人安康得福.1996年,我園恭請亞洲著名風水大師凌宏先生主簿,會同內地眾多地勘專家,在數百處建陵用地中,擇定了龍台山這一得天獨厚、千里難尋的風水寶地。

龍台山風水

《葬書》云:葬者,乘生氣也“。乘生氣既是選擇風水寶地安葬先輩,以圖保佑後人安康得福。1996年,龍台山陵園延請東南亞著名堪輿大師、定居澳門的林虹先生堪輿地理,會同內地眾多低勘專家,擇現在背靠中梁山主峰,左臨宋家溝水庫,右依仙女山峰,前臨含谷地區開闊地的龍台山為園地,是一子母相依的巒狀龜型地,該地經川北山鶴先生、川東立太先生等易學大師鑑證,認為該地全面符合我國傳統的“蔭宅“擇求標準,是國內罕有的,萬中選一的上上風水寶地。
陵園全景陵園全景
龍台山地處重慶主成區正西方含谷鎮,全面符合《易經》中對優良蔭宅方位“東貧西貴“的要求。含谷古鎮歷史悠久,民間素來有”先有含谷,後有豐都“之說。豐都為”鬼城“,是常人死後罹受磨難的地方,而含谷則為”瑞都“,是得道眾生身後升天享福之處。
陵園背後靠中梁山山脈,其勢如巨浪、重嶺疊峰,“來龍“源遠而體貴。東而西望,園內兩風峰呈巒狀,形似狀元筆架,是”龍脈結氣之處“,又含”文昌“之意。陵園占地,貌若萬年神龜,其前有一雌一雄睡人山為近景,奇而美哉;遠有寨山坪為深景,闊而可收;左有宋家溝水庫,”左水為美“;右有仙女山為陪景,環護有情。陵前良田萬頃、明堂廣闊,河流彎環,正應了”明堂容萬馬,水口不通舟“的旺財聚財要求。整個地貌”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形成了”集天地之浩氣於園內,聚萬物之靈性與陵中“的神奇效應,可謂國內一流的”前面有照,後面有靠、左右山環水抱“的上乘風水寶地。
墓地風水講究山、水、勢、氣(又一說是龍、脈、砂、水、向)。《葬書》中對山有高度擇求:“占山之法,以勢為難,而形次之。勢如萬馬,千乘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齊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曲屈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形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照此對比,龍台山具備以下優勢:
山:龍台山重嶺疊嶂,延綿想接,勢如巨浪,又如降龍。地勘大師評曰:
首觀後山來龍,山巒重疊,鬼星顯耀;敦印齊全,兩肩無缺。從後山金星發脈,連續游出四個開帳形小金星山,山腰過峽處很細很短,暗合地書“峰腰鶴膝龍束氣“之說,此主後人官運亨通、榮華富貴。次觀左護青龍,乃由後山(左肩)發脈出相連的四山,直護下來向內彎環有情,自然構成左面水庫,合書上”左有大庫“和
“左水為美”之說。再觀右邊白虎,也是從後山(右肩)生出四峰相連環護龍台,“龍脈虎砂,形成案山”。白虎與龍台之間有較大溝水屯積形成一小倉,使龍台山“有右倉左庫”。青龍、白虎都各成四重護衛,為青龍白虎相讓之形,昌兄弟文武雙發之運。
龍台正山形似龜形,是地道的巨門土星,地質紅黃帶白,豐厚滋潤,真正“來龍氣脈旺,土肥生萬物”。符合書中所說“若是老人葬此處,便是枯樹也發芽”,故人魂魄在此久聚不散,在天之靈保佑後人安康得福。榮華富貴。龍台山的後山來龍共有三層之多,左右護衛青龍、白虎又各為四層,對龍台正山有迎有送,表明“三層案山出狀元,文筆高峰當面對”,此主官星顯耀,文運昌發之大吉。
水:左方是宋家溝水庫,水儲量120萬立方米,前為南胡、北湖,水面2萬餘平方米。左倉右庫的水溢出後彎環在龍台山前堂相會,又在外堂與來自左方的第三道水(當地稱“梁灘河”)會合,形成“三堂會”,而且每次會合都彎環成旋,水口隱蔽。
勢:中軸線布局,王陵氣派,狀態宏偉,氣勢昭然。
氣:葬者如雲,集萬千之眾,氣場廣厚。
超向和明堂:陵園座東向西,南偏5度,是民間墓葬的正宗朝向。陵前地勢平正,廣闊深遠,良田萬頃,莊戶悠然。山前兩潭旺水,波光靈動,耀耀生輝,水的出口隱蔽不現。正所謂“明堂容萬馬,水口不通舟”,此主財源廣進、財不外泄之運。詩云:
氣脈旺盛龜形地,官居極品昌文運;
左倉右庫千金涌,山環水繞城門閉;
明堂廣闊容萬馬,水口聚財不漏氣
有緣之人葬此處,後輩人興財如玉。
龍台山陵園地理:形與理合,理由形生;得天獨厚,千里難尋;確是葬先蔭後的上上風水寶地。
縱觀九州方圓地形,誠如《龍台演義》所載,自盤古開天、女媧創世,龍台即處三千大千世界中軸線上,既謂“天地之臍”,又為九州“氣眼”,中華大地一切著名陵寢均環繞我園,成眾星奉月之勢。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含谷鎮華新村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