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我區認真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市第四次黨代會和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區”,建成“三地一中心”,建設“三大願景”,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了經濟社會較好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6.4億元,增長10.1%;限上固定資產投資299.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億元,增長15.4%;地方財政收入57.9億元,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2004元、8971元,分別增長13.1%、13.6%。
(一)工業發展支撐作用增強。實現工業總產值750.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546.5億元。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加強,“5+1”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工業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全年實施工業重大項目43個,完成投資175.2億元。工業研發水平提升,建成研發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等科技支撐平台25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家。堅持產業鏈集群發展,煉化一體化和BDO—醋酸一體化等產業鏈關鍵項目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工業大發展後勁增強。經開區對全區工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實現工業總產值600億元,工業投資170.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億美元,繼續領跑全市四個國家級開發區。MDI一體化項目、重鋼長材組團等特大工業項目順利推進,新投產企業15家,新簽約項目18個,契約投資352億元。長壽經開區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在全國131個國家級開發區中綜合排名第74位,在西部27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6位,其中,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生態環境三大類指標均排名西部第3位。街鎮工業走廊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產能進一步釋放,實現工業總產值22億元,實現利潤1.5億元,在建企業26家,新增投產企業12家,新增用工2000人。
(二)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實現農業產值45.3億元,增長11.1%;農業增加值30.9億元,增長5.7%。新增市級龍頭企業4家,新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45個。禽蛋、水產品產量居全市第1位,水果
產量居全市第6位。“農業三園”建設成效逐步顯現,新增產值7.2億元,新增增加值3.6億元,新增就業4970人,分別增長27.9%、31.7%、46.4%。現代農業種植園區、沙田柚種植園區特色效益農業初具規模,晚熟柑橘基地和沙田柚標準化果園基地基本建成。現代畜牧園區3500頭奶牛生態養殖園項目基本建成,40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快速推進。“農業三園”
覆蓋區域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000元。農村金融服務不斷拓展,農村“三權”抵押融資7500萬元。新農村試點建設全面推進,基本建成左家灣新農村社區。完成鄰封魏家河坎農村集中居民點改造。全區新建農民新村10個、巴渝新居1009戶。
(三)第三產業
繁榮活躍。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5.5億元,增長17.7%,增速全市第二。旅遊開發取得驕人成績。長壽湖景區成為國家4A級旅遊區、長壽古鎮被評為“重慶十大最美古鎮”,全區接待遊客、旅遊收入分別增長94.2%、669.2%。商貿繁榮活躍。批零、住宿餐飲增幅均超過20%,新增商業設施面積30萬平方米,世紀廣場商圈促進了消費環境和水平全面提升。物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引進物流企業23家,實現物流貿易額132億元,增長25.7%。
(四)
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1+4+9”城鎮體系初步成型,城鎮化率達56.96%,增速居遠郊十區第1位,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拓展至48.47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開發集約推進,鐵南新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和市場類項目加快建設;鐵北新區北城大道主體工程貫通,奠定了渝利鐵路以北片區開發基礎;黃桷灣片區經開區安置房等項目全面開建,功能進一步提升;晏家片區、江南片區基礎設施和功能進一步完善。4個重點鎮和9個一般鎮按小城市標準加快建設,“561”工程建成率達80%以上。查處“兩違”案件5552件。
(五)民營經濟持續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市發展民營經濟大會精神,千方百計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大民營經濟扶持力度,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意見,設立3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85億元,增長7.4%;市場主體增加8499個,增長26%;從業人員達到24萬人,增長28.6%。新建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微企特色孵化園、區級創業基地各1個。博騰科技成為我區繼福安藥業後培育的第二家本土上市企業。
(六)經濟運行保障能力增強。在巨觀經濟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全區上下群策群力,千方百計促增長,增強了經濟運行保障能力。抓好資金調度,協調區內外各銀行新投放貸款109億元。增強開放活力,實際利用內資172.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8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1億美元。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兌現各類財稅扶持資金7.1億元。強化用地保障,獲批土地10170畝。科學規劃布局,城市總體規劃局部修改方案通過市政府審批,土地規劃納入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試點區縣。加強能源供應,協調電、氣、煤分別達68.3億度、18.5億立方米、605萬噸,滿足了企業用能需要。
(七)保障民生和維護穩定成效明顯。財政投入民生資金32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66%。全區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支出分別增長53.9%、16.6%、23%。出生缺陷率下降到6.03‰;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區醫院接受三甲醫院專家組評審,區中醫院建成投用;成功申報市級及以上科技項目15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文化產業增加值實現12.9億元;成功創建國家二級檔案館;人均體育面積達到1.2平方米,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全民健身基地;城鎮登記失業率2.18%;住房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啟動實施三峽後續一期項目;全面完成整村脫貧任務;建成54處集中供水工程,解決4.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城鄉低保進一步規範;“五險一金”保障能力增強。社會管理創新取得新突破,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獲全國示範單位。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死亡事故起數和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6.3%和19.6%。穩定工作成效明顯,全面完成定銷房清理,徹底解決了11大類2萬餘人共性問題和200多個個案問題;化解市交辦積案及疑難信訪案件12件,全年沒有發生一起群體性事件;社會治安發案穩中有降,打擊破案全面提升,民眾安全感指數繼續保持在90%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2%,全區農村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置率提高9%和11%,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20天。新創建市級文明鎮2個,市級文明單位5個。
(八)民主法制建設加強。效能建設成效明顯,政府投資項目實現簡易審批,清理行政審批、備案、服務項目617項,承諾事項辦結率100%。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啟動前期工作,街鎮行政服務中心完成改擴建12個。“六五”普法深入開展。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達100%。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黨外人士和人民民眾的聯繫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行政監察、政務督查和審計監督得到強化,政務管理規範有序。
一年來,我們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民防、編制、修志、保密、統計、氣象、地震、鹽務、通信、菸草、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雙擁”和“共建”活動、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等方面工作也取得好的成績。
各位代表!儘管過去一年困難重重,但長壽經濟社會發展仍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大力支持、有效監督,更得益於全區幹部民眾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戰鬥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駐長部隊、武警官兵,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長壽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令人欣慰,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經濟總量偏低,產業結構尚需深度最佳化。我區產業優勢主要集中在重化工產業,單一的經濟結構致使我區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二是長遠發展和短期利益存在一定矛盾。由於發展環境的改善,眾多企業擴大再生產進一步增加投資,從長遠看,將極大增強我區經濟發展後勁;從短期看,由於國家增值稅轉型政策的實施,企業原本的稅收貢獻無法在當前成為財政收入,從而加劇了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三是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不足。儘管我區民營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已達55%,但整體和個體的發展規模較小、質量較低、動力不足。四是要素保障壓力大。金融信貸形勢持續趨緊,土地供應日趨緊張,能源制約依然存在,勞動力結構性緊缺狀況突出。五是節能減排壓力大。目前,存量減排項目已基本完成,再減排空間已經很小,同時大發展所帶來的新增排放量使減排壓力較大,另外天然氣作為原料能源的統計方式也給節能指標完成帶來困擾。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採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3年政府工作意見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時不我待,我們務必求真務實、銳意進取,不斷開創全區工作新局面,實現經濟社會大發展。
201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市第四次黨代會、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總體部署,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區”,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切實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為建成“三地一中心”,建設“三大願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長壽打下堅實基礎。
2013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力爭完成或超額完成以下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其中公共財政收入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新增就業人數2.3萬人。
2013年,要重點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加快工業集群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經開區為支撐載體,以街鎮工業走廊為重要補充,以重大產業項目為主要抓手,推進現代工業集群發展,以增量帶動結構最佳化,以創新推動轉型升級,促進工業上規模、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
加快工業龍頭項目建設。依託MDI、BDO、重鋼長材組團、亞太紙業等項目,加快形成現代工業集群構架。MDI一體化項目進入建設高峰期,主要裝置機械竣工,場外配套項目建設基本完成。BDO—醋酸一體化項目、亞太紙業項目完成前期工作,確保全面開工。重鋼長材組團全線投產,攀鋼鈦白粉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經開區要加快新落戶重大項目的土地徵收、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街鎮工業走廊家居、健康兩個產業基地建設提速,提升發展品質。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支柱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學研結合,促進協同創新。開展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創建工作,激勵企業科技創新。大力引進各類研發機構,形成套用技術原創能力,推進“121”科技支撐示範項目,開展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申報工作。支持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實現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實施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科技進步減少資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實現循環發展、生態發展、科學發展。依託重大項目和優勢產業,引進各類領軍人才、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信息化項目備案率達90%以上。
鍥而不捨抓好聚商選資。不遺餘力、毫不鬆懈、絕不氣餒地抓好煉化一體化、熔融還原煉鐵等重特大戰略性產業項目引資前期工作,力爭今年(2013年)有新
突破。加快推進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高性能塗料項目和燃料乙醇項目。以龍頭項目帶動為基礎,進一步最佳化完善更新項目庫,有序推進聚商選資。
(二)鞏固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推進農業現代化。認真貫徹落實2013年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農民增收這個關鍵,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加強和改進“三農”工作,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防災減災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加快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紮實推進柑橘、蔬菜、畜牧、漁業、林果五大特色產業為支撐,花卉、中藥材等產業為增長點的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種植園區和沙田柚種植園區全面完成產業建設,現代畜牧園區取得決定性突破,“農業三園”實現產業項目100%落地。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轉化增值率。加快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深化農商對接、農超對接,促進配送中心建設,提高農產品有組織流通的銷售份額。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強化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加強“三品一標”認證,打造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
推動農業經營機制創新和農民增收。採取擇優扶持的辦法,培育一批產業發展快、帶動能力強、經營效益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培訓,促進農民掌握適用技術,提高科學種養水平。按照壯大一批、引進一批的思路,完善扶持機制,促進農業龍頭企業集團化、集群式發展。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民產業增收、務工增收、財產增收。建立農民增收長效促進機制,保障農民土地收益,鼓勵農戶創建家庭農場,支持農民有序外出務工。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堅持現代農業園區和新型農民社區開發建設同步推進,在現代農業園區和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相對集中的街鎮,啟動一批新農村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探索現代農村管理辦法和運行模式。大力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動態調整扶貧對象,推進
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
(三)擴大消費需求,繁榮發展服務業。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提升傳統服務業與發展新興服務業並舉,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城中城建材市場和化工、鋼材等專業市場建設進度,儘快形成市場能力。加快新恆陽危化碼頭及罐區、長航鳳凰碼頭、交開投鐵路專用線、中遠物流倉儲等物流設施項目建設。促進一批貿易額10億元以上的企業結算中心落戶長壽。集聚各類金融機構來長設立分支機構。鼓勵發展研發設計、科技服務、廣告、會展等產業,推動服務業與工業、農業深度融合。
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推動旅遊大提升。長壽湖全面開工已引進項目,完善沿湖路網工程,加快實施星級酒店、商業街等功能性項目;啟動旅遊度假區一期建設,開工骨架道路、供水、供電、污水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鄉村旅遊、主題公園策劃,引進大型休閒旅遊項目。長壽古鎮完成二期主體工程,進入國家4A級旅遊區申報程式。加快現有商圈提檔升級,火車北站商業綜合體和市場群完成規劃,啟動招商。啟動1個市級中心鎮商圈和4個社區便民商圈建設。
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千方百計增加低收入民眾收入,創造條件讓更多民眾生活更好。鼓勵家政、養老、健身、旅遊等服務消費。嚴格落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加強市場監管和價格調控,依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營造安全誠信的消費環境。
(四)提升城市發展品質,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建設“四宜雙百大城市”為目標,堅持整體規劃、集中集約、功能完善、產業支撐、突出特色的原則,按照“1+4+9”城鎮體系,推動中心城區和小城鎮開發建設,實現以產促城、以城聚產、產城互動。
加快完善城鎮體系。力爭完成城鄉(市)總體規劃重大修改工作,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修改,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推進鐵南新區、黃桷灣片區等重點區域建設,加快重鋼生活區、川維生活區、攀鋼生活區、金科等已出讓地塊開發,推動城區集中連片集約發展。提升中心城區現代城市功能,完善鐵南新區綜合服務配套,集約推進陽鶴山片區開發,加快黃桷灣片區道路基礎設施、商住開發,進一步完善晏家、江南片區功能配套。新市、長壽湖、葛蘭、雲台等鎮按照現代小城市標準加快建設,帶動周邊集鎮和新農村發展。
推動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城市各片區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強化教育、金融、醫療、文化和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規劃建設行政服務中心等重點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推進殯儀館遷建、站前廣場工程建設。完善“兩山一帶”森林公園和桃花公園功能。提升公交線路覆蓋面,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達30%以上。
加強市政建設和管理。推進舊城改造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統籌規劃建設城市道路、橋樑隧道、停車場和人行天橋,緩解部分區域交通擁堵、停車難、入廁難等問題。合理布局公共空間和城市綠地。有序推進小城鎮和鄉村規劃建設,切實做好小城鎮垃圾、污水處置。繼續推進“兩違”整治。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加強市政管理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法制化、專業化、人性化水平。
(五)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加大重點
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力度,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創新添活力,以改革促發展。
統籌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著眼於城鄉一體化發展和要素自由流動,充分保障城鄉居民合法權益,最佳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農民工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融資,發展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健全住房雙軌制供應體系,加強公租房功能配套和社區服務。增強工作主動性、預見性,積極推動政府投融資、土地儲備等機構模式和工作機制改革。
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圍繞打造開放高地,加大聚商選資力度,擴大進出口規模,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工業按照集群發展的要求,瞄準產業帶動性強、前後產業關聯緊密的項目招商,進一步完善“5+1”產業集群;商貿實現中心商圈、農副產品批發、汽車交易、貨運等市場類項目招商突破;旅遊做好長壽湖和菩提山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大型遊樂項目等招商工作,三洞溝完成規劃並啟動招商;農業重點圍繞現代畜牧園區和移民生態農業園開展招商。加強區域合作與對外交流,深入開展三峽庫區廣西-長壽對口支援,切實落實長墊“圈翼”對口幫扶。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親商、重商、安商、扶商的社會氛圍,努力把我區打造成為企業快速發展、健康成長的優良之區。真心真意多關心,實實在在多扶持,貼心周到多服務,努力解決好實體經濟發展中涉及的諸多問題,讓市場主體的活力進一步激發。制定和利用各種政策,依賴各類服務平台,培育包括微型企業在內的各種市場主體。抓好中小企業區域集優債和集合票據發行工作,創新
融資方式。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加大民營經濟扶持力度,幫助民營企業尋找更好的發展項目,引導民營企業建立更加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鼓勵民營企業上市和“走出去”,進一步提升全區民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推動外資、外貿、外經、外包增量提質。繼續加大外資引進力度,用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標準,進一步提升對境外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服務水平。加快口岸建設步伐。加快建立外貿進出口服務體系,吸引更多外貿企業入駐,擴大進出口總量。鼓勵進口關鍵技術、先進設備和資源性產品。推進服務外包示範區建設,支持自主品牌和高技術產品出口。
加強經濟運行保障。堅持加快發展,通過增加經濟總量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創新驅動提升發展質量,通過綠色發展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加強資金調度,拓寬融資渠道,努力爭取銀行信貸資金,全力推進債券發行工作,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多領域投入,保障年度重點項目資金需求。抓好土地供應,保證土地開發的投入強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強化能源保障,要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加大協調力度,盡最大努力爭取天然氣、電力等能源計畫指標。
(六)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增進民生福祉。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發揮好政府主導和人民主體兩個作用,持續做好民生工作,著力構建“六有”民生保障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鄉居民。
抓好社會保障。繼續抓好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工作,促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力爭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檢查驗收。推進北城中學、重慶化工職院等項目建設。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開工建設區精神病醫院,完成標準化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任務。爭創國家級慢病防控示範區和市級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推進三級公共衛生和三級醫療服務網路標準化建設。加強就業服務,推動創業街和創業示範村建設,促進職業培訓提檔升級,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幫助就業困難群體穩定就業。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逐步實現廉租住房應保盡保。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推進“五險”統一申報、擴面徵收工作,參保人數穩步增加。強化老齡和婦女兒童工作,鞏固完善特困人群救助制度。全面做好人口和計生工作,政策符合率達82%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嬰兒出生缺陷率控制在7‰以內。
(七)加快生態文明和文化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快形成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美麗長壽。
建立區域生態文明規劃體系,構建具有長壽特色的生態城市發展體系和生態經濟產業體系。強化生態文明宣傳,引導全社會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全面落實能效評估和環境評價制度,強化能耗限額管理。推進全國生態文明村建設,促進城鄉文明協調發展。推進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快傳統企業改造升級。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完成一批節能減排示範項目。淘汰落後產能,推廣綠色建築、綠色照明。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創建市級“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推進庫周綠化帶建設和城區、鄉村、庭院、荒山綠化,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3%,綠地保持率達100%。實施“五大行動”,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保持在315天以上。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污染流域綜合整治,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好轉。推進企業環保標準化生產。完善垃圾分類和收運處理體系,加強固體廢物安全處置及綜合利用。搞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土壤污染監測和綜合整治試點示範,改善農村環境。
發展先進文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管理和使用,切實提高公共文化體系服務能力。大力發展長壽主題文化產業,扶持民營文化企業。推進長壽古鎮“渝東片區非遺展示中心”項目建設。
加強三峽後續工作。圍繞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實施三峽後續工作項目。做好前三峽工程國家總驗收工作。抓好三峽後續項目實施和管理。推進生態屏障區人口有序轉移。加大移民幫扶力度。
(八)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整合部門資源,實現服務職能下沉到村、社區,促進社會管理向末梢延伸。完善基層組織服務民眾制度,初步建立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應急、基層社會服務等工作機制。一體化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科學有效預防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暢通民眾意見表達渠道,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民眾權益工作機制。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掌握穩定工作主動權。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鞏固安全生產良好形勢。
(九)突出工作重心,抓好年度七件大事。堅持以重大項目為重要抓手,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和民生較大改善。按照“效益、質量、功能完善優先”的原則,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工作,突出抓好七件大事:一是抓好工業重大產業項目建設。MDI一體化項目核心裝置機械竣工,開工建設BDO—醋酸一體化項目和亞太紙業項目。二是加快城市外部交通建設。加快渝萬鐵路建設,啟動渡鄰路建設。三是完善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啟動長洪路前段、古桃路、長壽北站換乘樞紐站建設。四是抓好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加快長壽湖西岸、長壽古鎮和星級酒店群建設。五是抓好物流重點設施建設。完成首個鋼材交易市場建設,啟動團山堡港區石化罐區建設,加快江南長航鋼城碼頭建設。六是最佳化“農業三園”。穩中求進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啟動現代糧食生產園、特色果蔬種植園和移民生態農業園建設。七是抓好民生重點工程。完成殯儀館遷建項目主體工程,啟動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按期推進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七件大事要年年有新內容,事事有新成效。著眼未來,還要抓好十大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即煉化一體化、熔融還原煉鐵、聚碳酸酯、長江二橋、沿江高速長壽支線、陽鶴山片區城市開發、火車北站商業綜合體和市場群、濱江長壽谷綜合開發、菩提山綜合開發、長壽湖安順島綜合開發等項目,為全區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根據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圍繞轉變職能、權責一致、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入開展“作風改進年”活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以良好的作風樹形象聚民心,構建服務型政府。
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求真務實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開拓創新是打開工作局面的根本動力。當前,正值我區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既具備產業高速發展、城市快速擴張、民生大幅改善的有利機遇,同時又面臨資源環境等要素制約、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社會矛盾短期加劇的嚴峻形勢,這就要求全區幹部務必俯下身子,細心傾聽企業及民眾的真知灼見,了解企業及民眾的真實需求,關心企業及民眾的急難困苦。不但要腳踏實地,眼睛向下乾實事、說實話、出實招、求實效,更要打起精神,眼睛向前,敢想新思路、敢闖新模式、敢創新實效,絕不喪失難得的發展機遇。真正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樸素思想,絕不容忍高高在上、作風浮誇、脫離民眾的行為,絕不容忍在位不履職、得過且過混日子的行為,絕不容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和陽奉陰違的行為。
堅持科學管理、民主執政,努力提高執政水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要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要堅持當期可承受、遠期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理念。強化依法行政,涉及重大問題和重大項目建設,既要開展專家論證,廣泛收集民意,又要堅持行政程式,完善決策機制,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進一步加強與老幹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使政府的決策更科學、更民主、更符合實際。
堅持嚴以律己、清廉從政,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樹立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既要絕不手軟地查處一切腐敗行為,建章立制,從機制上、制度上預防腐敗,又要加強人格修養,守住法律制度底線和道德行為底線;既要堅決剔除收禮才辦事的毒瘤,又要擯棄辦事就送禮的社會惡習;既要做到領導幹部嚴於律己,又要教育管理好職工、下屬做到清正廉潔。要堅持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要在土地出讓、工程建設、政府採購等敏感領域建立更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要繼續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職能,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