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重慶市地勘局川東南地質大隊)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

重慶市地勘局川東南地質大隊一般指本詞條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是在1982年由原四川省地礦局所轄110隊、107隊、202隊、205隊4個地質隊的地質、礦產、岩礦測試等專業技術人員整合而成的的綜合性地質礦產勘查隊伍。全隊下設13個職能科室和3個二級生產單位,現有在職職工307人,其中博士學歷3人,碩士研究生57人,本科學歷154人;專業技術人員占80%,其中正高級職稱42人,高級職稱117人,中級職稱51人,是一支知識密集型隊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
  • 成立時間:1982年
主要成就,新興地質工作,特色品牌,走出去發展,

主要成就

建隊以來,完成川、滇、黔晚二疊世煤資源遠景調查、重慶市主要礦產資源開採利用情況調查;完成重慶市1:50萬基礎地質系列圖件編制出版,填補了重慶市空白。完成國家和重慶重點科研項目20多項,其中5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重慶境內發現礦產地30餘處;提交大中型礦床地質報告50餘份。主要有:城口縣巴山鋇礦、合川市乾溝鍶礦、天府硫鐵礦、秀山縣羊石坑汞礦、開縣煤礦、江北八字岩石膏礦、江津市小嵐埡石英砂礦、黔江水田壩鋁土礦、雲陽雲峰山—開縣岩水粉石英礦等。完成地質災害勘察工程100多項,治理工程幾十項。完成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近2000項。為重慶缺水地區打井1000多眼,勘查評價天然礦泉水10多個,地熱井10多個。向國家提交1:5萬區調圖幅40幅,1:25萬區調圖幅2幅。完成《重慶市沿江經濟帶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重慶多目標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設計書》及《重慶都市圈生態地球化學評價設計書》,均被專家組評為優秀級。
近幾年來,完成工程勘察3000多項, 30層以上30多處;隧道勘察10處,其中長隧道5處;橋樑勘察50處,其中特大橋樑6處;公路勘察12條線路,其中高等級公路6條線路。完成工程施工1000多項,為8000多個工程項目提供了岩土力學試驗、岩礦鑑定、水質分析、工程物探報告。完成樁基檢測4000多項工程10萬餘根樁;完成現場大剪、載荷、密實度試驗500多個工程,錨桿抗拔試驗3000多根,錨索張拉、鎖定2500多根。完成測量200多個工程,在重慶首次完成1:5萬數字地質圖,承印的國土、交通、旅遊、水利圖等全部採用計算機出圖。印刷技術不斷創新,印刷40多幅1:5萬地質圖全部通過國家檢查驗收。
近年來,該隊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確立了“以地質工作為支撐,建設市場同步發展”思路,地勘工作創出了新局面。

新興地質工作

全隊在堅守傳統優勢的同時積極向生態地質、旅遊地質調查等新興地質領域謀求轉型發展,並取得了不俗成績,在土地質量地質調查、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監測、耕地安全利用等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申報的南川區、榮昌區天然富硒地塊,入選全國30個首批天然富硒土地地塊,在南川、奉節、萬州等區縣開展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成果幫助當地培育特色產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完成的重慶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項目,接受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沈躍躍率領的人大執法檢查組的實地檢查,獲得了高度評價。
地學公益科普取得了廣泛的社會效應,圓滿承辦“自然巴渝”科普講解大賽,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舉辦各類活動激發公眾對地球科學的興趣,提升了公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貢獻力量。

特色品牌

重慶市土地質量地質調查重點實驗室(由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批覆成立並驗收通過,旨在以地球化學理論和方法為主要手段,發展和完善土地質量地質調查評價方法,評估導致環境質量變化的自然和人為作用因素,為國土資源管護和土地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重慶市地學文化旅遊研究院(由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以及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共同授牌成立,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在重慶文化旅遊事業中的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作用,以地學文化旅遊為切入點,將地質元素融入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
自然巴渝科普課堂(由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授牌,與重慶市園博園、各中國小校聯合共建,以推廣重慶地學知識、傳播本土自然資源文化為目標,以課堂進校園、進公園、進社區為主要形式,促進公眾提升“認識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意識。)

走出去發展

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全隊積極“走出去”,與四川省地礦局物探隊及新疆地礦局地球物理化學探礦大隊等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