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 文號:渝辦發〔2011〕279號
  • 發布單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時間: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第一章 總體思路,第一節 發展現狀,第二節 面臨形勢,第三節 指導思想,第四節 基本原則,第五節 發展目標,第二章 主要任務,第一節 基礎設施,第二節 養護管理,第三節 運輸服務,第四節 安全應急,第五節 科技與綠色交通,第三章 保障措施,第一節 強化規劃引領,第二節 增強資金保障,第三節 加強法制建設,第四節 探索體制機制改革,第五節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第六節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附屬檔案1,附屬檔案2,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渝辦發〔2011〕279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第一章 總體思路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狀態得到初步緩解。“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進入加快轉型、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關鍵時期,將圍繞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總體目標,加快形成“暢通高效、安全綠色”交通運輸體系,使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狀態得到進一步緩解。

第一節 發展現狀

“十一五”是重慶交通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發展成就最為顯著的五年。全行業緊緊圍繞做好“三個服務”,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增強支持保障能力,交通運輸發展又邁上新台階。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十一五”累計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約1590億元,超過原計畫近370億元,比“十五”增加990億元。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1.7萬公里,新增約1.9萬公里。高速公路新增1113公里、達到1861公里,形成“二環八射”高速公路骨架,覆蓋區縣(自治縣)達到37個,對外出口通道達到10個。完成國省幹線公路改造3300餘公里,國道二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重分別達到97%、80%。新改建農村公路50000公里,實現鄉鎮通暢與行政村通達“雙百”目標,行政村通暢率達到60%。建成龍頭寺客運站、人和貨運站等樞紐站場。整治內河航道747公里,全市通航里程達到4451公里,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1057公里;港口貨物通過能力達到1.36億噸,其中貨櫃通過能力達到200萬標箱。
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到2010年年底,“十一五”累計完成公路水路客運量12.34億人次、貨運量7.9億噸、旅客周轉量361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1830億噸公里,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4.8%、16.2%、8.6%、27.2%;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9668萬噸(其中貨櫃56.5萬標箱),年均增長率為13%(其中貨櫃20.8%),長江水運成為物流運輸主通道;鄉鎮通客車率達到99%,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68%,主城區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到33%;交通運輸裝備結構不斷最佳化,節能降耗成效顯著,中高級營運客車比例達到40%以上,長江幹線貨運船舶平均噸位由“十五”期末的600噸增至1500噸。
支持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交通安全設施明顯改善,實施了6300餘公里“安保工程”,完成危橋改造501座、渡口改造918個、渡改橋98座。全市重特大交通運輸安全形勢明顯好轉,特別是水上安全有較大改善,自2003年7月以來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應急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成立了重慶市交通呼叫應急指揮中心,完成低溫雨雪冰凍、“5?12”汶川特大地震、“6?5”武隆山體垮塌等自然災害的交通應急救援任務。交通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交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交通法制化水平全面提升,主城區公交客運營運與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計程車經營秩序逐步規範,運輸市場監管能力顯著增強。

第二節 面臨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重慶交通的“政策機遇期”、“建設關鍵期”、“發展轉型期”和“改革攻堅期”。“314”總體部署、國發〔2009〕3號檔案、國家五大中心城市、三峽工程後續工作規劃、兩江新區建設等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相繼發力,“五個重慶”、“三大中心”、“內陸開放高地”加快推進建設,一系列宏偉戰略和重大舉措將為重慶交通運輸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機遇。直轄以來重慶交通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與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貿易大通道的目標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十二五”期間必須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重慶交通在西部地區的優勢地位。從當前發展現狀和未來需求形勢分析,交通運輸的主要矛盾已經由基礎設施能力不足開始轉向為發展方式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運輸服務的能力、水平、質量、效率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眾出行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勢在必行,必須逐步扭轉長期以來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心的總量規模擴張方式,轉入“量質”並舉、“建養運管”並重的發展階段,大力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更加注重提高交通供給質量、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同時,要實現交通發展方式的成功轉型,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推進運輸市場、養護市場、交通執法、預算投資、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領域的改革攻堅,不斷增強交通發展後勁,提高科學發展水平。
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人民民眾出行的新要求不相適應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交通基礎設施結構不盡合理;二是交通基礎設施養護保障能力薄弱;三是運輸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現代物流、城鄉客運一體化亟待加速推進;四是交通應急救援、預警監測能力不足,交通安全工作仍需不斷加強;五是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等工作需進一步深化;六是交通運輸行業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三節 指導思想

“十二五”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重慶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加快推進新1000公里高速公路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完善城鄉交通網路,加強綜合交通銜接,堅持“建養”並重,全面提高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推進交通科技進步和節能減排,最佳化運力結構和運輸組織,增強安全應急和交通綜合執法水平,全面提高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加快構建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為實現“五個重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第四節 基本原則

“十二五”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應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快速發展。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把擴大內需、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交通運輸自身的長遠發展要求結合起來,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出口,最佳化等級結構,加速形成網路,加大管養力度,提升交通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堅持協調發展。要統籌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水運低成本優勢;完善樞紐港站集疏運體系,促進公路對港口、火車站和民航機場以及對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的快速連線;最佳化等級結構,堅持建、養、運、管並重,著力提升服務水平;統籌區域、城鄉交通運輸發展,推進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人民民眾共享交通改革發展成果,實現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堅持創新發展。要堅持解放思想,深化交通運輸領域的各項改革,堅持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謀劃交通運輸發展,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改造提升交通運輸業,建立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符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律的新體制、新機制,構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政策環境,實現交通運輸創新發展。
――必須把保障安全作為重要前提,堅持安全發展。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提高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安全監督管理,切實加強交通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設施和運輸服務,繼續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徵的交通運輸體系,創造安全和諧的交通運輸環境,實現交通運輸安全發展。

第五節 發展目標

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其中公路基本建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水路基本建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的具體目標是:初步形成“兩個網路、三個體系”。即:
――形成總量適應、內暢外聯的公路基礎設施網路。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2.2萬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148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力爭達到3000公里,省際對外通道達到20個,基本形成“三環十射三聯”高速公路骨架,基本覆蓋全市各區縣(自治縣),基本實現每萬人擁有1公里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覆蓋80%以上的鄉鎮,二級及以上比重達到70%;縣城至鄉鎮公路達到三級及以上,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85%;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三級、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客、貨運站場建成率力爭達到80%、70%。幹線公路科學養護決策體系基本建立,主要路況檢測指標基本實現自動化,養護及時性和養護質量大幅提高,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80%,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大於95%,農村公路實現“有路必養”。基本實現“半小時鄉鎮、一小時區縣”,全面實現“四小時重慶、八小時周邊”。
――形成功能完善、輻射力強的水運基礎設施網路。全市四級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600公里以上,高等級航道達標率達到90%,航道乾支直達率達到30%;全市港口貨物和貨櫃通過能力分別達到1.8億噸、700萬標箱;水運在全社會貨物運輸周轉總量中的比重大於60%,周邊省市貨運量占全市50%以上;完善重慶航運交易所,形成與航運相配套的集金融、貿易、口岸、法律、船代、貨代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航運中心服務體系。以“一網路、八大港、三體系”為支撐,形成立足重慶、服務長江上游和整個西部地區,通過能力最大、要素市場最集中、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內河航運中心。
――形成便捷高效、優質規範的運輸服務體系。城鄉客運和現代物流快速發展。主城建成區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到39%,以500米為半徑城市核心區公交站點全覆蓋,公共汽車擁有量達到9000標台,公車輛進場率達到75%,萬人計程車擁有量達到18輛。鄉鎮擁有等級客運站(含簡易站)比例達到85%,鄉鎮和行政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100%和90%。建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運輸裝備及運輸組織結構不斷最佳化。重型車、專用車、廂式車占營運貨車比重達到13%、10%、25%,中高級客車占營運客車比重達到55%,公路甩掛運輸拖掛比達到1∶2。船舶標準化率達到75%,長江幹線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3000噸,四星級及以上豪華郵輪客位占三峽旅遊船舶客位總數比重達到85%。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穩步提高。幹線公路行駛質量穩步提升,普通國道平均運行速度達到50公里/小時,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站點覆蓋率達到90%。交通建設、養護、運輸領域的市場誠信體系覆蓋率不斷提高。公路運輸超限率小於5%。
――形成反應快速、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安全和應急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市公路水路的應急保障體系。以重慶市交通呼叫應急指揮中心為龍頭,建立統一協調、運轉高效的交通應急指揮平台。結合“一圈兩翼”自然條件及交通資源分布特徵,建立覆蓋全市的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救援基地和水上交通應急救援基地。幹線公路一般災害應急救援到達時間不超過2小時,主要港區及重點監管水域應急救援到達時間不超過1小時。公路水路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國省幹線公路安全設施完好率達到80%以上,高速公路百公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2015年控制在13人以內。道路運輸百車死亡率控制在0.3%以內,內河通航里程百公里死亡率控制在0.5%以內,公路水路建設施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率達到15%,公路水路運輸3人以上死亡事故件數下降率達到10%,特別重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形成節能環保、集約利用資源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公路水路運輸對資源環境的影響進一步降低。營運客、貨車單位周轉量能耗累計分別下降3%、9%,貨運船舶單位周轉量能耗累計下降6%,營運車、船單位周轉量碳排放量累計下降6%。公路水路運輸的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內河在全社會貨物運輸周轉總量中的比重大於60%。幹線公路廢舊路面循環利用率達到50%以上,公路用地、港口岸線等資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章 主要任務

第一節 基礎設施

完善公路交通網路。一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網路,優先建設、重點安排國家高速公路網項目和高速公路對外通道項目,積極推進地方聯網高速公路建設,進一步增強省際、區域和縣際間通道運輸能力。續建奉節至巫溪高速公路等項目16個、約739公里;新開工巫溪至鎮坪高速公路等17個項目、約975公里。開展三環以內射線高速公路適應性研究,開展原“三環十射三聯”高速公路剩餘路段以及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新增線路的前期工作,積極支持具備條件的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十二五”力爭新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000公里,省際出口通道達到20個,基本覆蓋全市區縣(自治縣),實現“4小時重慶、8小時周邊”。二是加大普通國省幹線改造力度。按照國道基本達到二級、省道基本達到三級的標準,改造升級普通國省幹線公路1000公里,力爭實現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70%,實施5000公里普通國省道路面改造工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優良路率達到80%。三是推進實施行政村公路通暢工程。規劃新改建農村公路為水泥(瀝青)路面3萬公里,力爭實現85%的行政村通暢。規劃建設撤鄉並鎮公路和中心城鎮等聯網公路7000公里,並逐步推進農村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四是加強專項公路建設,按照二級公路標準,積極實施國防戰備公路建設;重點推進菜園壩―銅元局等7個戰備公路渡口改造和鄧小平故居、楊尚昆故居、劉伯承故居、聶榮臻故居以及紅岩文化、抗戰文化等600公里紅色旅遊公路建設。
最佳化公路樞紐站場布局。一是加快推進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建設,重慶主城區重點推進實施龍頭寺(擴建)、上橋2個綜合客運樞紐,兩路、魚洞、西永、茶園、西彭、魚嘴、白市驛等7個換乘樞紐以及團結村、南彭、茶園、寸灘、佛耳岩、西彭、北碚等7個物流樞紐。萬州城區重點推進實施城西綜合客運樞紐和客運總站、城北、城南3個客運樞紐改建工程和龍寶、塘坊、紅溪溝、江南等4個貨運樞紐建設,形成一批集鐵路、公路、城市公共運輸中轉換乘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客運樞紐,以及依託綜合交通港站、產業園區以及現代物流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物流樞紐。二是積極支持區域客運樞紐和物流樞紐建設,支持涪陵、江津、合川、長壽、永川等大城市以及黔江、璧山、榮昌、綦江、南川、萬盛、豐都、石柱、墊江、梁平、武隆、彭水等城市結合城際鐵路發展建設綜合客運樞紐。與大型工業園區相配套建設涪陵龍頭港、黔江正陽、江津德感、合川南城、永川港橋、長壽晏家、萬盛雙壩等區域性公路物流樞紐。
加快內河航道建設。一是構建以長江、嘉陵江烏江“一乾兩支”為骨架的航道網路體系,形成聯接川、黔、滇、鄂等周邊省市的骨架航道,使長江、嘉陵江重慶段和烏江彭水樞紐以下所有航道全部達到三級以上航道標準。重點實施嘉陵江利澤航電樞紐、大寧河廟峽航電樞紐工程,烏江銀盤、白馬通航建築物工程和烏江航道整治工程。二是加快三峽庫區及其他重要支流航道建設,實施渠江、綦江和三峽庫區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達到三級以上航道標準。改造升級四級及以上航道862公里,全市四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636公里,航道達標率90%。結合三峽庫區後續扶持規劃,繼續實施渡口改造和渡改橋工程。
加快內河港口建設。一是按照港口、物流和產業“三結合”的原則推進鐵公水聯運的樞紐型港口建設,重點實施果園、東港、龍頭港、新田朱沱和新生等5000噸級樞紐型港口項目;完成水天坪、胡家坪、佛耳岩、下塘口、江家槽、下岩寺作業區等臨港產業配套碼頭建設。二是加快三峽庫區高品質旅遊碼頭建設,實施朝天門旅遊碼頭升級、江北嘴、萬州鞍子壩等精品旅遊碼頭項目。適當開展遊艇基地建設。“十二五”全市港口貨物總通過能力達到1.8億噸,其中貨櫃通過能力達到700萬標箱。
促進綜合運輸銜接。一是合理配置綜合運輸通道資源,圍繞長江沿線產業帶的形成和內外貿運輸發展,形成以長江、高速公路和幹線鐵路為主的沿江綜合運輸通道,儘快形成渝蓉藏、渝湘穗、渝漢滬、渝黔桂、渝滇東協、渝蘭西亞、渝陝包、渝京遠東等八大綜合運輸通道。二是完善樞紐港站、產業園區和旅遊景區集疏運網路,樞紐型港口除忠縣新生港外全部實現鐵路進港,形成港口與高速公路、鐵路多式聯運系統。積極支持連線產業園區、旅遊景區、高速互通的公路連線線建設。三是加快建設城市內外交通一體化體系,加快改造升級區域交通與城市交通相銜接的瓶頸路段,暢通城市出入口;加快提升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一體化組織水平,促進便捷換乘。

第二節 養護管理

提升路網服務能力。一是提升高速公路服務水平。實施“暢通工程”,加強高速公路路面技術狀況檢測,規範養護施工作業,推進ETC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實施“安全工程”,確保高速公路相關安全設施和設備完好,加強高速公路安全巡查。實施“舒適工程”,加強高速公路日常維護,積極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標準化建設和高速公路森林通道工程建設。二是維護國省道良好技術狀況。進一步加大路面改造力度,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優良路率達到80%。加強橋樑養護管理和危橋改造工作,開展危橋安全隱患排查和加固處置,一、二類橋樑比例達到95%以上。加強對治超站、交通量觀測站和道班房等管理設施的配套建設。三是保障農村公路正常通行。重點加強路基排水設施的維護與路面日常養護,著力解決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設施不足、危病橋數量多、抗災能力弱等突出問題,實現“有路必養”。
完善公路養護機制。一是理順養護職責,增強養護資金保障。落實各區縣(自治縣)政府對轄區內公路養護管理的主體責任。明確各級財政對公路養護的資金補助或配套標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部專項資金、市級財政逐步加大公路養護投入,落實區縣(自治縣)配套資金。二是完善養護制度,規範養護管理程式。完善公路養護工程市場準入規則和管理辦法,出台公路養護工程技術的地方性標準與規範,健全養護工程管理的配套規章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檢測、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三是推行公司化管理,逐步實現“管養分離”。發揮市公路養護協會作用,推進養護工程企業資質認定工作,逐步形成統一開放、分類管理、競爭有序的養護市場。
推進公路科學養護。一是提高養護生產技術水平,高速公路養護爭取實現全面機械化,普通公路養護逐步提高養護機械化水平。二是推廣養護檢測、維護專業技術,國省幹線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評定率達到95%以上。三是加快路網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整合完善公路資料庫系統,提高公路養護決策和出行信息服務水平。
強化航道養護管理。一是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新型航道管理體制,突出高等級航道的養護,形成條塊結合的管理模式,嘉陵江、烏江渠江、涪江等重要航道由市管航道養護專業隊伍進行養護,其餘航道的養護由區縣(自治縣)進行管理。二是大力推行港航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技術,依託航道、港口、船舶等資料庫和管理系統,開展“一乾兩支”高等級航道數字航道建設。
加強工程建設管理。一是進一步規範工程建設市場,繼續完善招投標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完善BOT+EPC模式的監管思路和手段。二是穩步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分解細化質量管理目標,建立完善質量管理考核評價制度與獎懲制度,嚴格分包管理,強調過程監管,積極推廣套用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提高工程質量。

第三節 運輸服務

提升城市客運服務水平。一是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優先保障公交站場用地,嚴格實施城市公交首末站配建標準。城市交通建設項目投資安排上應優先考慮公共運輸站場設施。大力改善城市公共運輸換乘條件,推進客運樞紐與城市公共運輸無縫換乘。建立保障公交低票價和車輛更新的財政補貼增長機制,出台鼓勵合理換乘的優惠政策。二是發揮軌道交通的骨架作用,加快開通運營軌道交通一、三、六號線及二號線延伸段,合理組織軌道列車運行計畫,加強軌道交通營運管理。三是提高公共汽車服務水平,推進公交樞紐站和維修保養場建設,重點建設雙堰、彈子石、長生、外河坪等45個公交樞紐站場,新增公交站場面積100公頃。最佳化布局公交線網,城市公交逐步覆蓋至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建成區及連線的主要幹道,區縣(自治縣)公交實現城區逐步覆蓋。合理調配公交運力資源,在主要客流走廊投放大容量公車輛。最佳化布局公交快線,城市組團間開通公交幹線,組團內部按區域組織普通線路,合理確定普通車和中高級車的投放比例。普及公車輛GPS終端和IC卡、RFID技術套用,試點建設公車輛運行信息電子站牌。四是有序發展城市出租汽車。穩步開展計程車運力投放,逐步理順計程車的價格機制、利益分配機制,有效緩解“打的難”局面。完善計程車職業資格制度、收益分配調整機制和勞動用工關係。整合推廣計程車綜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
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在適宜開通城市公交的城郊或城市新區,穩步推進班線客運和農村客運的公交化改造。積極推進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全市中心鎮基本建成四級及以上等級客運站,其他鄉鎮基本建成五級客運站或簡易車站,通客運車輛的行政村基本建有候車亭或招呼站。鼓勵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進入農村客運市場,採取區域經營、延伸經營、捆綁經營、專線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因地制宜開行趕集車、早晚車、周末車、學生車。加大站場建設支持力度,增加配套建設資金,站場用地原則上以調劑或劃撥方式供應。統籌安排專項資金,統一購買農村客運車輛保險。完善城鄉客運管理體制機制。構建統一、開放的城鄉客運市場,建立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配套政策標準和互聯共享的城鄉交通一體化信息服務體系。
發展現代物流。加快培育港口物流集團、重慶交運集團、長安民生集團等現代物流龍頭企業。依託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保稅物流;促進物流樞紐與產業園區配套布局,積極引導城市中心的大型批發交易市場向城郊大型物流園區積聚。依託化工物流園區建立危險化學品物流市場,發展專業物流。建立集政府監管功能、物流服務功能和數據傳輸功能為一體的物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
拓展物流服務領域。推廣零擔、快運、貨櫃運輸、集散配送運輸等領域的加盟連鎖經營,積極推進甩掛運輸。鼓勵貨運樞紐經營主體拓展倉儲、分撥配送、流通加工、保稅等功能,促進貨運樞紐站場加快向現代物流節點轉型。建設深入西部內陸的“無水港”,形成跨地區的物流服務網路、信息服務系統和口岸大通關係統。吸引國際航運企業在重慶設立區域總部。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支持郵政企業全面參與農村物流流通網路建設。
加強運輸市場管理。一是嚴把道路公交、計程車、長途客運、危險品貨運等從業人員、營運企業、營運車輛的市場準入關。二是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條款,強化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服務質量考核和從業人員的誠信考核,使企業的信用等級與其所屬從業人員的整體信用情況掛鈎。三是加大運輸市場監管執法力度,以質量信譽考核為手段,對嚴重違規的從業人員和營運企業依法實行強制退出。四是完善汽車租賃業管理制度,規範汽車租賃經營行為。五是加強交通行政執法間的聯動協作,形成市場監管合力。

第四節 安全應急

完善交通運輸安全設施。繼續推進公路安保工程建設。實施公路安保工程約5000公里,改造危橋500座,實施渡口改造800個、渡改橋100座。以國省幹線公路為重點,加強對自然災害多發路段的監控預警和工程治理,實施地災防治工程250處。按三級航道以上標準完成布標航道里程1085公里,配布航標2615座,建立嘉陵江、烏江、渠江等主要通航河流VHF船岸通信系統、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岸基系統。實施船舶污水處理、儲存設施安裝改造工程,在重慶主城、涪陵、長壽、萬州建設4個油船、散裝化學品船舶洗艙基地;在重慶主城、萬州建設2處船舶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設備庫,在巫山建設1處應急設備設定點。
加強交通運輸安全監管。推進落實交通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行三級以上客運站場交通執法人員駐站制。持續開展運輸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非法違法從事交通運輸的行為。完善全市治超站點監控網路,完成29個治超站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治超站點監控網路。建立完善交通運輸企業告誡制和“黑名單”制。加強從業人員資格和信用管理。推進“一案三制”建設,構建責任主體明確、可操作性強、與相關預案銜接有效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本地區應急技術專家資源庫建設,建立與公安、消防和大型企業、地方專業救援隊伍等單位聯動機制。通過政府層面完善應急補償機制。加大交通運輸事故責任追究力度。建立從事客運和危險品運輸的企業、運輸工具、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評估體系。
構建交通運輸應急體系。一是完善全市公路水路交通應急指揮平台,基本建成普通公路監控指揮中心、地方水域水上監控指揮中心、道路運輸(含營運軌道交通)監控指揮中心、營運高速公路監控指揮中心、交通執法指揮平台等5個市級行業應急指揮平台框架和2個試點區縣級應急平台框架;建設現場移動應急指揮平台,實現固定應急指揮平台(各級監控指揮中心)與移動應急指揮平台(現場)的互聯互通;建設重慶市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中心,爭取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下承擔國家路網西部監控與調度職責;進一步整合中央和地方海事力量,建設重慶市水上搜救中心。二是建設一批交通應急保障救援基地,建立與交通戰備物資儲備相結合、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交通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重慶主城、萬州、涪陵、黔江、石柱、奉節6個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救援基地;在重慶主城建立全市水上交通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重慶主城、涪陵、合川、彭水、雲陽、巫山6個區域性水上交通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北碚、武隆、酉陽、忠縣、奉節、開縣、萬州、江津8個水上交通搶險應急站。建設高速公路交通執法應急救援站30個。三是建立應急保障專業搶險隊伍,加強水上事故應急救援隊和航道應急保通隊建設,構建基層公路應急搶險保通隊,加強應急保障裝備建設。四是構建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安全監測監控體系,對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重點路段、大型橋隧、幹線航道重點航段、重要港口及危險品碼頭等實施監控監測,整合運輸裝備GPS套用系統,全市九座以上客運車輛、危化品運輸車輛、重型貨運車輛和“四客一危”船舶全部加裝GPS終端等。

第五節 科技與綠色交通

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能力。一是開展綜合客運樞紐建設與運營、公鐵水多式聯運高效銜接、大區域交通組織、城市立體公共運輸等關鍵技術研究,促進客運“零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二是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危險品運輸過程監測及控制、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及救援裝備的配置等關鍵技術研究,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交通管理應急反應體系。三是開展提升黃金水道通過能力、山區高速公路快速維修、大型橋樑隧道養護等關鍵技術研究,提高交通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開展瀝青路面再生、隧道節能技術、新能源汽車的研究與示範等,發展資源節約型交通。五是開展RFID、IC卡、ETC等技術的研究,拓展物聯網技術在交通運輸過程和行業監管中的套用。六是開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城市公共運輸發展戰略、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與資產管理模式等研發攻關,提升交通運輸科學決策水平。七是打造重慶市公路養護工程技術、公路防災減災技術、重慶山區隧道關鍵技術、西部地區山區橋樑建設營運管理、內河航運關鍵技術和綜合交通運輸經濟與技術等特色研發中心。
注重交通信息化建設與科技推廣套用示範。一是建設交通地理信息資料庫和公路網動態交通路況信息資料庫兩大基礎資料庫,完善全市交通信息資源中心,力爭在重慶建成西部交通數據災備中心。二是推進行業智慧型化管理建設,重點建設公路路網、道路運輸、水運交通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設交通執法綜合指揮系統,構建高速公路速度監測和移動視頻監控系統;推進實施高速公路跨省聯網與不停車收費系統;建立駕駛培訓機構IC卡計時培訓系統信息平台;完善重慶市交通應急指揮系統平台。三是建立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整合交通信息資源,統一交通服務熱線,強化96096品牌,推進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和城市客運智慧型化套用示範工程建設,加快公共運輸信息一體化進程,逐步搭建西南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四是推進交通運輸部科技示範路技術、重慶山區高溫多雨路面設計施工關鍵技術、隧道照明節能新技術、低造價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新技術、船舶節能實用新技術6大套用示範工程。
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利用。優先發展、倡導使用低碳型交通方式。鼓勵廂式運輸、貨櫃運輸等專業化運輸方式,積極發展大型貨櫃、大中散貨、化危品等專業化運輸船舶,鼓勵發展頂推船隊。有效提高客貨車輛實載率。加速淘汰客貨運高能耗車輛,加快發展節能、大型、專業化運輸車輛和綠色環保車輛,重慶主城區公車和計程車大力推進CNG或混合動力車,逐步擴大區間班線客車CNG或混合動力車的套用規模。重點實施重點企業節能示範工程、公交優先示範工程、營運車船燃料消耗準入與退出試點工程、甩掛運輸節能試點工程、綠色航運工程、低碳公路示範工程、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工程、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工程等八大交通節能減排示範工程。
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繼續推進繞城高速公路“綠色長廊”工程,對全市國省幹線具備條件的路段實施“綠色長廊”示範工程1000公里。在嘉陵江、烏江、大寧河梅溪河等重要航道打造生態景觀航道。推進船舶生活污水治理、船舶洗艙基地建設。推進城市中心區域小碼頭搬遷,重點搬遷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船舶和碼頭。建設市級交通行業環保和節能減排監測中心,建成一批技術能力較強的交通環保和節能減排監測站點。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強化規劃引領

加強規劃執行機制建設,強化規劃的組織領導和規劃實施監督檢查工作。各部門和區縣(自治縣)抓緊研究編制專項規劃,制訂保障措施和實施方案,合理確定年度計畫,做好與本規劃的銜接。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時對規划進行調整,適時提出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意見,切實發揮本規劃對行業發展的引導作用。2012年年底,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

第二節 增強資金保障

“十二五”期間預計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資金需求約2100億元。為推進“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應千方百計增強資金保障。
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支持。結合國家重大戰略性規劃編制工作,爭取大幅提高我市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的規模,並將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重點建設項目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二五”規劃,提高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專項資金對我市交通運輸發展的投資規模。通過建立優先發展試點或部市共建等方式,爭取獲得國家各類專項資金支持。
爭取地方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爭取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繼續享受兩稅返還、土地征遷等優惠政策。提高國省幹線公路投資標準,加大對幹線公路改造投資力度。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支持,研究建立公共財政框架下的農村公路投資制度。爭取提高市級內河水運專項資金規模,鼓勵區縣(自治縣)政府安排財政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內河水運建設。建立健全城市公共運輸和農村客運公共財政保障體系,實施規範的補貼補償制度,扶持公共運輸企業發展。加大對渝東北、渝東南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交通發展的投資傾斜力度。
拓展交通發展融資渠道。積極推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建設經營市場化,綜合運用BOT、BT、TOT、貸款、信託、債券、股權融資、保險基金等多種方式籌集建設資金,鼓勵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參與交通設施建設和運營。支持重慶高速集團、航發司等企業利用短期和中長期企業債券直接融資,鼓勵企業實施資產證券化,擴大融資範圍。積極鼓勵區縣(自治縣)政府按相關政策組織推進高速公路建設聯網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
加強資金的使用和監管。重點加強對建設資金的籌集、管理、使用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檢查。加強資金預算的審核工作,保障資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第三節 加強法制建設

完善交通法規體系。重點制定和修訂《重慶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重慶市公路保護條例》、《重慶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辦法》、《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修訂)》等法律法規。完善交通立法推進程式和責任機制,明確加快推進交通立法的責任部門。適時對規章、規範性檔案進行修改、清理和廢止。法規、規章實施三年以上的,進行一次立法後評估。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堅持每年開展一次行政執法機構行風評議工作,全行業每年開展一次交叉檢查評議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法院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加大執法裝備和科技信息化投入,全面提高執法裝備和信息設備的專業化、系統化、現代化水平。
推進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開展專項普法宣傳,加強交通法制服務能力建設,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建設、養護管理以及運輸市場監管、公路治超、行政執法等行業管理環節的法制研究與指導工作。

第四節 探索體制機制改革

積極探索大交通體制。積極探索整合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和城市客運、航空、鐵路、郵政、物流管理職能,逐步形成“大交通”綜合管理體制。建立交通與發展改革、規劃、建設、國土、環保、物價等部門間更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理順交通主管部門和下屬執行機構責權關係。
完善高速公路綜合執法體制。逐步對高速公路執法實行分區域管理,建立總隊、支隊和大隊之間決策、管理、指揮、調度、執行的執法運行機制。完善執法機構和許可管理機構、高速公路營運管理單位的聯動協作機制。

第五節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工作。逐步建立公路橋樑養護、機動車檢測維修、公共運輸的職業資格制度;進一步完善道路危險貨物運輸、長途汽車客運駕駛、出租汽車駕駛等崗位職業資格制度;加強交通從業人員鑑定評價機構、培育考試實操示範基地建設。
加強管理、專業技術、技能等人才隊伍的培訓工作。對行業管理人才隊伍開展教育和培訓;對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實施專題培訓,重點支持道路橋樑、港口航道、道路運輸、物流管理等交通主幹專業;逐步建立公路養護工、橋樑養護工、危險品運輸從業人員、出租汽車駕駛員等技能型人才崗位輪訓制度;加強對市交通幹部學校(黨校)、市公路局職工培訓中心、道路運輸行業從業資格考試中心等交通行業教育培訓主基地建設。推進培訓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工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社會辦學機構資源,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方法,大力開展網上教育培訓,提高教育培訓的社會化程度,使教育培訓走上自主、互動的良性發展道路。

第六節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學習型行業和服務型部門。形成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職工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大力推進行政許可網上審批,加強行業風氣建設,倡導便民服務。
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繼續深入開展交通運輸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示範視窗活動。力爭創建1個全國文明單位,市交委直屬單位4年內全部建成市級文明單位。力爭新推出2―3個在全市有重大影響的交通行業文明示範視窗先進典型。
加強行業文化宣傳。實施文化理念認同工程、文化體系構建工程、文化建設示範工程、文化品位提升工程等“四項工程”。強化統一協調、反應快速、信息暢通、發布準確的交通運輸宣傳機制,增強對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正面輿論引導。

附屬檔案1

重慶市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主要發展指標表
目標
指 標
2010年
2015年
備註
形成總量適應、內暢外聯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
公路網總里程(萬公里)
11.7
≥12.2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1861
≥3000
一二級公路里程(公里)
8051
≥9000
港口貨物通過能力(億噸/萬TEU)
1.36/200
≥1.8/700
四級以上航道里程(公里)
1057
≥1600
普通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等級比重(%)
67
≥70
行政村公路通暢率(%)
60
≥85
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客、貨運站場建成率(%)
30、30
≥80、70
普通國省幹線優良路率(%)
55
≥80
普通國省幹線一二類橋樑比例(%)
80
≥95
普通國省幹線路況自動化檢測評定率(%)
85
≥95
高等級航道達標率(%)
45
≥90
航道乾支直達率(%)
15
≥30
形成便捷高效、優質規範的運輸服務體系
普通國道平均運行速度(公里/小時)
45
≥50
重型車、專用車、廂式車占營運貨車比例(%)
13.2、2.8和20.7
≥13、10和25
中高級客車占營運客車比例(%)
40
≥55
公路甩掛運輸拖掛比
1∶1
1∶2
長江幹線貨運船舶平均噸位(噸)
1500
≥3000
四星級及以上豪華郵輪客位占三峽旅遊船舶客位總數比例(%)
15
≥85
主城區公共運輸客運分擔率(%)
33
≥39
主城區公共汽車擁有量(標台)
6000
≥9000
主城區萬人計程車擁有量(輛)
16
≥18
內河貨運船舶船型標準化率(%)
60
≥75
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站點覆蓋率(%)
0
≥90
行政村通客車率(%)
68
≥90
擁有等級客運站(含簡易站)鄉鎮比例(%)
36
≥85
公路運輸超限率(%)
≤5
≤5
形成反應快速、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安全和應急體系
幹線公路一般災害應急救援到達時間(小時)
2.5
≤2
主要港區及重點監管水域應急救援到達時間(小時)
≤1
執法總隊主城區突發事件出勤時間(分鐘)
≤20
≤15
國省幹線公路安全設施完好率(%)
60
≥80
道路運輸客運車輛百車死亡率(%)
0.4
≤0.3
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百公里死亡率(%)
0.5
≤0.5
高速公路百公里死亡人數(人)
≤15
≤13
公路水路建設施工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率(%)
≥15
公路水路運輸3人以上死亡事故件數下降率(%)
≥10
形成節能環保、集約利用資源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營運車、船單位貨物周轉量碳排放量累計下降(%)
6
內河在全社會貨物運輸周轉總量中的比重(%)
60
≥60
營運客、貨車單位周轉量能耗累計下降(%)
3、9
貨運船舶單位周轉量能耗累計下降(%)
6
幹線公路廢舊路面循環利用率(%)
30
≥50
註:“普通國省幹線二級以上等級比重”欄中,2010年數據為現有國省道規模的比重,2015年數據為國省道布局規模調整新增後的比重。“▲”標記為約束性指標,表示要求必須達到;其餘指標為預期性指標,表示力爭達到或預計將達到。

附屬檔案2

重慶市“十二五”公路水路重點項目表
序號
項 目 名 稱
建設規模
總投資
(萬元)
“十二五”投資
(萬元)
合 計
20395005
21214283
高速公路
17706005
13356423
(一)
“十一五”跨“十二五”建成項目
7451586
6465004
1
奉節至巫山高速公路二期
30公里
363400
216000
2
江津至合江高速公路二期
18公里
57600
35000
3
奉節至巫溪高速公路
48公里
461968
339137
4
沿江高速公路涪陵至豐都段
56公里
549200
400600
5
三環高速公路萬盛至南川段
30公里
252975
187224
6
三環高速公路南川至涪陵段
56公里
578900
433900
7
豐都至石柱高速公路
53公里
523000
413800
8
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
86公里
865900
756006
9
成渝高速公路複線
78公里
853978
773872
10
沿江高速公路豐都至忠縣段
32公里
319000
318000
11
沿江高速公路忠縣至萬州段
79公里
835800
830800
12
萬州至達州高速公路開縣至開江段
41公里
320232
299232
13
萬州至利川高速公路響灘至三元場段
31公里
335500
335500
14
萬州至利川高速公路駙馬長江大橋段
22公里
319026
314026
15
黔江至恩施高速公路
20公里
252707
250007
16
三環高速公路永川至江津段
59公里
562400
561900
(二)
“十二五”新開工項目
10254419
6891419
1
成渝高速擴能改造一期工程
21公里
364000
364000
2
三環高速公路合川至銅梁段
29公里
180699
180699
3
三環高速公路銅梁至永川段
65公里
409670
409670
4
三環高速公路江津至綦江段
48公里
465537
465537
5
巫溪至鎮坪高速公路
48公里
755000
755000
6
渝北至廣安高速公路
57公里
753276
753276
7
三環高速公路長壽至合川段
85公里
900000
900000
8
梁平至忠縣高速公路
91公里
826400
826400
9
黔江至石柱高速公路
86公里
1171700
1171700
10
南川至道真高速公路
35公里
245000
245000
11
酉陽至沿河高速公路
31公里
398387
398387
12
秀山至松桃高速公路
30公里
251750
251750
13
沿江高速公路支線新田至高峰段
18公里
216000
30000
14
奉節至恩施高速公路
30公里
600000
80000
15
墊江至豐都高速公路
78公里
375000
20000
16
豐都至武隆高速公路
90公里
462000
20000
17
開縣至城口至嵐皋高速公路
133公里
1880000
20000
普通國省道
升級普通國省道1000公里,路面改造普通國省道5000公里。
2000000
2000000
農村公路
行政村公路通暢工程3萬公里,撤鄉並鎮公路和中心城鎮等聯網公路7000公里。
2800000
2800000
樞紐站場
764000
643500
(一)
國家公路運輸樞紐
512000
435000
1
主城兩路、龍頭寺、上橋、魚洞、茶園、西永、西彭、魚嘴、白市驛等9個綜合客運樞紐
一級
252000
222000
2
主城團結村、茶園、西彭、南彭、北碚、佛耳岩、寸灘7個物流樞紐
一級
165000
141000
3
萬州城西、城北、客運總站、城南等4個綜合客運樞紐
一級
51000
38000
4
萬州龍寶、塘坊、紅溪溝、江南4個物流樞紐
一級
44000
34000
(二)
區域性運輸樞紐
252000
208500
1
涪陵北、黔江舟白、合川南城、永川瓦子鋪、長壽北、南川南、綦江、萬盛平山、璧山棕樹、榮昌、石柱南、豐都丁莊、墊江、梁平、彭水張家壩、武隆巷口等17個綜合客運樞紐
一級
172000
172000
2
涪陵龍頭港、黔江正陽、江津德感、合川南城、永川港橋、長壽晏家、南川北固、萬盛雙壩等8個物流樞紐
一級
80000
36500
內河港航
1925000
1765000
(一)
航道
453000
433000
1
嘉陵江利澤航電樞紐工程
利澤至桐子壕段35公里四級航道
240000
240000
2
嘉陵江草街庫區航道整治工程
草街樞紐庫尾三級航道69公里
5000
5000
3
烏江白馬航電樞紐船閘工程
新建千噸級船舶船閘一座
90000
90000
4
烏江航道整治工程
188公里航道整治
23000
23000
5
三峽庫區小江航道整治工程
三級航道51公里
10000
10000
6
大寧河廟溪航電樞紐工程
渠化航道20公里
40000
40000
7
三峽庫區梅溪河航道整治工程
二級航道18公里
3000
3000
8
三峽庫區湯溪河航道整治工程
三級航道17公里
4000
4000
9
三峽庫區抱龍河航道整治工程
8公里三級航道整治
3000
3000
10
渠江航道整治工程
渠河咀至丹溪口74公里三級航道
5000
5000
11
綦江航道治理工程
河口至趕水88公里四級航道
30000
10000
(二)
港口
年通過能力
1472000
1332000
1
主城港區果園作業區碼頭二期工程
貨櫃200萬標箱;散貨200萬噸;商品汽車滾裝36萬輛。
600000
570000
2
萬州港區新田作業區碼頭一期工程
500萬噸,含36萬TEU
200000
150000
3
涪陵港區龍頭港作業區碼頭一期工程
20萬TEU、散貨1000萬噸
200000
150000
4
主城港區東港碼頭二期工程
20萬標箱
80000
80000
5
豐都港區水天坪作業區一期工程
4.5萬TEU/60萬噸
26000
16000
6
彭水港區下塘口作業區一期工程
件雜200萬噸、散貨200萬噸
23000
23000
7
主城港區佛耳岩作業區二期工程
件雜90萬噸、散貨86萬噸
25000
25000
8
永川港區朱沱作業區工程
9萬TEU
50000
50000
9
忠縣港區新生碼頭一期工程
9萬TEU,散貨140萬噸
60000
60000
10
長壽胡家坪作業區一期工程
28萬TEU
70000
70000
11
石柱江家槽作業區碼頭工程
400萬噸
50000
50000
12
雲陽下岩寺作業區擴建工程
240萬噸
25000
25000
13
朝天門旅遊碼頭改建工程
250萬人次
13000
13000
14
主城港區江北嘴旅遊碼頭工程
500客位開放式旅遊泊位3個
15000
15000
15
豐都港區名山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100萬人次
6000
6000
16
萬州鞍子壩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100萬人次
6000
6000
17
忠縣港區石寶寨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60萬人次
4000
4000
18
雲陽港區張飛廟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60萬人次
4000
4000
19
巫山港區神女溪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60萬人次
5000
5000
20
巫山港區小三峽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50萬人次
4000
4000
21
烏江畫廊龔灘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100萬人次
2000
2000
22
磁器口旅遊碼頭改造工程
51萬人次
4000
4000
行業管理
649360
(一)
交通信息化
63300
1
公眾信息服務系統
――
22000
2
行業管理信息系統
――
32000
3
交通應急指揮體系
――
6000
4
信息化發展環境
――
3300
(二)
安全應急
175000
1
公路安保工程建設
安裝5000公里公路安保工程。
――
40000
2
危橋改造、渡口改造與渡改橋
整治危橋500座,渡口改造800個、渡改橋100座。
――
25000
3
水毀與地質災害防治工程
實施250處地質災害防治。
――
40000
4
應急救援基地建設
6個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救援基地,6個區域性水上交通應急救援基地,8個水上交通搶險應急站。
――
40000
5
公路治超站點建設
29個
――
5000
6
重要支流航道支持保障系統配布
完成布標航道里程1085公里,配布航標2615座。
――
5000
7
船舶防污染系統
――
20000
(三)
運輸服務
253000
1
主城區公交站場
雙堰、彈子石、長生、外河坪等45個公交樞紐站場。
――
200000
2
農村客運站
建設240個鄉鎮客運站、2000個村級招呼站。
――
22000
3
運輸輔助業建設
――
1000
4
航運交易所
――
30000
(四)
養護管理
16000
1
養護管理設施的配套建設
――
2000
2
公路科學養護決策體系構建
――
9000
3
提高航道養護管理設施與裝備水平
――
5000
(五)
科技進步
8680
1
交通運輸科技示範工程
――
180
2
交通技術研發中心
――
2000
3
交通運輸行業關鍵技術研發
――
6000
4
建設科技成果套用轉化平台
――
500
(六)
綠色交通
106250
1
節能減排示範工程
――
400
2
三峽庫區船舶標準化
改造庫區標準化船舶3100餘艘。
――
100000
3
生態保護與環境監管
1000公里國省道“綠色長廊”示範工程。
――
5850
(七)
隊伍建設及文明建設
27130
1
教育培訓基地
――
1000
2
職業技能、資格教育管理
――
6000
3
執法隊伍建設
――
20000
4
文明創建工程
――
50
5
文化建設工程
――
8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