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進程
2023年11月22日,“貫徹二十大 建設新重慶”2023年第三季度“重慶好人”發布暨“好人在身邊”微訪談活動在豐都縣舉行。
2024年5月7日,“巴蜀同脈 文明同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慶好人”發布暨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潼南區舉行,經區縣推薦、資格審核、綜合評定,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文明辦評選推出了2024年第一季度“重慶好人”20人(組)。
活動內容
活動揭曉了2023年第三季度“重慶好人榜”,經過全市近37萬名網友的推薦、點讚和評議,最終20人獲評“重慶好人”。新上榜的“重慶好人”代表崔建新、楊金鳳、劉海龍、安廣池、邱昌蘭、廖小輝分別在豐都縣南天湖、九重天發出“好人宣言”。
隨後,“重慶好人”劉海龍、何婷婷、冉應歡、安廣池,以及“中國好人”曹英珍、劉朋等好人代表分別上台分享他們自強不息、孝老愛親、敬業奉獻、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感人事跡,讓大家深入了解“重慶好人”的故事和心聲,近距離觸摸向上向善的溫暖與感動。
主辦單位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文明辦
歷屆獲獎
2024年第一季度
1、李運坪,男,1964年1月生,退役軍人、重慶市萬州區紅十字志願服務隊志願者。李運坪秉持“獻血一次如救一人”理念,10年來無償獻血累計95次,獻血量達36400ml。2020年,他加入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應急救助、無償獻血、遺體器官捐贈等宣傳,4年累計參與志願服務6100餘小時,並帶動800餘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獎五星級獎”“重慶最美紅十字志願者”“重慶市五星級志願者”等稱號。
2、王和平,男,1976年1月生,重慶市第七中學校教師、沙坪壩區政協委員、沙坪壩區民進“藝術教育希望行”發起者。王和平參加志願服務近20年,累計服務時長達10400多小時。他通過教授油畫的方式對沉迷網路、叛逆、抑鬱等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藝術療傷”,先後幫助600餘人擺脫心理問題,近100人榮獲區級以上美術獎項;近20年堅持赴武隆區仙女山支教,開展“藝術扶貧”“手把手”教過的學生上萬人,其中100餘人在全國、市、區競賽中獲獎。先後獲評“重慶市最美民進教師”“重慶市優秀指導教師”“重慶市五星級志願者”稱號。
3、毛鐵,男,1956年1月生,重慶市九龍坡區金方電器維修部經理、九龍坡區政協委員。毛鐵靠勞動發家致富,從1976年第一次善舉開始,他義務幫助500餘名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創業。他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傾聽老百姓“雞毛蒜皮”的鬧心事兒,為民調解、為民辦事,解決小孩厭學、拆遷上訪等民生實事超600件。近年來,他身患重疾,依然對自己“摳門”,卻對急需幫助的老弱病殘人士“大方”,一個人累計捐款捐物超40萬元,由他發起的愛心捐贈累計超200萬元,2020年被評為“九龍坡區慈善家”。
4、袁秋,女,1985年6月生,重慶市城口縣星鋮特殊兒童援助中心負責人,“忘我”大漆藝術空間負責人。2012年,袁秋的兒子被診斷為孤獨症患者。為給孩子治病,她辭去工作,帶著孩子四處尋醫,五年多時間花掉了100多萬元,賣了房子後仍背負巨額債務。2018年,明知道孩子完全康復無望後,她先後考取康復師資格證、社工證、PEP-3評估證等,創建了星鋮特殊兒童援助中心,五年多時間救助了107名問題兒童,18名兒童經過治療回歸校園,免費提供諮詢服務800餘次,為孤獨症患者築起了一個溫馨的“家”。2022年,她成為“忘我”大漆藝術空間負責人,為11名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與100餘戶殘疾家庭簽訂漆器代加工協定,免費提供技能培訓。榮獲2023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提名獎”稱號。
見義勇為(3人)
5、楊興安,男,1971年11月生,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區居民,也是一名游泳愛好者。2023年,楊興安在牛角沱嘉陵江邊接連挽救了6條鮮活的生命。2023年3月18日下午,17歲女生石某因輕生跳入嘉陵江,楊興安發現後飛奔躍入冰冷的江中,他多次下潛尋找,憑著堅強的毅力最終將石某營救上岸,而自己卻被凍得渾身紅紫,幾近虛脫。4月14日下午,游泳愛好者孔某在游泳時突發心肌梗塞,楊興安發現情況後第一時間跳入江中將他托舉上岸,隨後將其送往醫院並墊付了醫療費。5月3日下午,3名游泳愛好者因對水域環境不熟悉被困江中多時,楊興安第一時間帶頭營救,最終助其成功脫險。6月26日下午,王某朝嘉陵江江心走去欲輕生,楊興安見狀後迅速沖入水中,將其強拉上岸並耐心勸導,直至王某情緒穩定才離開。楊興安的熱心腸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2023年榮獲“重慶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
6、朱易靜,男,1991年8月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重慶市璧山區三合鎮農業服務中心職工。2023年12月17日,朱易靜在上班途中,偶遇一輛因車禍側翻在路邊的麵包車,他不顧車輛漏油、冒煙,隨時可能爆燃的危險,義無反顧跳進車內,將被困4名傷者托出。2022年8月,重慶山火蔓延,他先後8次進入火場,連續8天堅守滅火一線,“奮戰”200多個小時。2023年7月,三合鎮轄區水域河水暴漲,4名民眾受困,他沖在一線救援,最終將民眾轉危為安。朱易靜在平凡崗位中,永葆軍人本色,時刻銘記“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擔當。
7、嚴衛民,男,1975年3月生,重慶天網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員。2023年3月24日下午,家住三樓的嚴衛民,突然發現四樓90歲高齡的鄰居跌落在自家窗外的塑膠雨棚上。因老人患有意識障礙,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危急之下,左手殘缺的嚴衛民立即翻出窗戶開展營救,由於老人無配合行為,且窗戶無防盜網等防護措施,稍有不慎兩人都有掉下去的危險,他只能用殘缺的左手手腕攀住窗沿,彎腰去抓住老人的衣領,使出渾身力氣一點點將老人往上拉,經歷一番驚心動魄的救援,老人終於得救。嚴衛民救人事跡在網上傳播開來,網友紛紛對其見義勇為點讚。
誠實守信(1人)
8、劉藝,女,2005年5月生,重慶市商務學校學生。2024年1月6日,劉藝放學回家,在家門口發現一個買菜小拉車,見無人來拿,便帶回家暫時保管。到家後打開拉車包檢查,發現包里全是現金,這對於家境條件較差、還申請助學金的她來說,無疑是巨大誘惑。但劉藝毫不心動,立即報警尋找失主,最終將這筆“巨款”歸還給與劉藝同住一棟樓的失主蒲婆婆。後來得知,蒲婆婆下午到銀行將卡內16.8萬元全部取出並裝入買菜的小拉車包里,回家路上因年齡大、記憶差,便將拉車忘在了3樓轉角處,當她再想起這事時拉車已不見蹤影,幸好遇到了拾金不昧的劉藝。
敬業奉獻〔7人(組)〕
9、程家群,女,1971年7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東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程家群紮根社區22年,傾其一生為社區居民服好務,發起成立“家群社會工作室”,先後培育打造“愛滿老人 家在東正”等8個項目,幫助空巢獨居老人3200餘人次、困境兒童350餘人次;牽頭搭建社區就業幫扶平台,成功創建重慶市充分就業社區,900餘名居民從中受益;組織實施“我愛我家、我愛東正”5年行動,爭取“老舊改”和“龍湖基金適老化改造”項目,打造“東正”老舊社區物業服務管理品牌,推動老舊小區舊貌煥新顏,相關做法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並在全國作經驗交流發言。先後獲評“重慶市勞動模範”“2023年重慶市最美社區工作者”等稱號11項,所在社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10、李雪松,男,1982年7月生,重慶長安望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李雪松是雙師型高技能人才,掌握高精度箱體類零件、高精度螺旋寬槽的數控加工和數控編程、多項特種主產品關鍵零部件的核心加工技術。經他反覆試驗後摸索出設計精度極高零件的加工技巧,產品一次交驗合格率達99%以上。“李雪松勞模創新工作室”2015年成立後,他帶領成員累計實施工藝攻關500餘項,創經濟價值近800萬元,培養“全國技術能手”等高技能人才15名。先後榮獲“重慶市優秀技能人才”“重慶市勞動模範”等稱號,所在工作室被命名“重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示範工作室”。
11、趙德國,男,1956年8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南岸區長生橋鎮桃花橋社區移民小區黨支部書記。移民小區作為農轉非安置小區,剛開始無人管理,環境髒亂差。趙德國自2001年進入小區,見此情景便主動擔起小區的“大小事務”:小區無路燈、進出不方便,他就號召業主出材料費,為節約成本義務安裝30多個單元的樓道燈、路燈;為確保小區安全,破解車輛無序停放等難題,他又協調大家出材料費,義務安裝30多個攝像頭、單元樓門禁,只要小區哪裡需要維修、安裝水電,他就出現在哪裡。2013年起,他每天巡查協調化解矛盾,帶領居民開展“共繪美麗家園”行動,讓原來的“信訪大院”“問題小區”變成如今“和諧美麗家園”。
12、張超,男,1989年10月生,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負責人;張芯語,女,1991年10月生,重慶市江津區林業局森林病蟲防治站工作人員。2019年,這對年輕的東北研究生夫妻來到四面山工作,發現這裡蛾類昆蟲資源豐富,出於熱愛,他們利用業餘時間自主開展蛾類昆蟲調查,甚至深夜都還在開展蛾類燈誘調查。5年來,他們累計進山開展蛾類調查80餘次,採集蛾類標本1000餘件,為260餘種蛾類昆蟲找到了“身份證”,發現“四面山狄苔蛾”“平直帶夜蛾”等5個蛾類新物種。2022年3月,國際動物分類學權威期刊《Zootaxa》刊登了張超以妻子名字命名的新物種“芯語紅鷹天蛾”;2023年8月,為致敬張芯語在中國昆蟲分類學工作中的突出貢獻,蛾類學者還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新物種“芯語咖苔蛾”。他們夫妻倆的發現為蛾屬物種的起源、分布和演化等提供了重要資料,為重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出青春力量。
13、王毅,男,1990年2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潼南區臥佛鎮臥佛社區黨委副書記。2023年7月27日至28日,臥佛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王毅和社區幹部快速反應,半個多小時成功轉移轄區200餘戶居民,不顧自家40餘萬元的損失,又迅速投入清淤及災後重建工作,在抗洪救災一線連續工作40餘小時。王毅所在社區有1100多戶2900餘名居民,其中獨居老人30餘名,工作6年來的他為社區居民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0餘起,與社區沈文青等5位高齡、困難老人結對,為他們提供照顧起居、排查安全隱患、心理疏導等暖心服務,並堅持對社區其他獨居老人開展“半月一探訪”活動,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並進行困難幫扶。工作之餘王毅還積極投身志願服務活動,累計參加志願服務254.52小時。
14、劉吉芬,男,1950年10月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國家級非遺項目“榮昌陶”代表性傳承人。劉吉芬雖患有聽力殘疾,他卻61年如一日專注制陶,成為榮昌區目前唯一一個能夠從識礦到制泥、煉泥、配釉、制釉、拉坯、髹坯、雕花、刻花、燒成,掌握一整套技藝的“全能王”。他設計製作的包裝陶、酒瓶萬餘件,其陶藝作品榮獲“百花杯”“金鳳凰”“大地獎”等國家級、省級獎項30餘個,並創辦“重慶榮昌陶窯口博物館”,開展陶藝講堂;他薪火相傳,正式帶徒100餘名,培育區級以上非遺傳承人及工藝美術師多達51人。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提名)、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重慶殘疾人十大榜樣人物等稱號。
15、魏靖宇,男,1944年12月生,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瞿塘關遺址博物館館長、白帝城博物館原館長。魏靖宇在白帝城工作的20多年間,一直傾力於三峽文物的搶救保護和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他擴大白帝山文物保護範圍,策劃實施白帝廟古建築重點保護,致力於文物挖掘與展示,還興建了白帝城竹枝詞碑園,並專程赴京求得馮其庸先生為碑園作序。離開工作崗位後的他,除了繼續為白帝城大遺址保護奔走呼籲外,還在瞿塘峽口建了一座瞿塘關遺址博物館,從2001年開始興建,到2005年對外開放,再至逐年完善。他陸續賣掉自己收藏的字畫等物品,籌資近千萬元,將縣裡劃撥的5畝荒地打造成一處三峽文化寶庫。榮獲“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文化遺產守護人”等稱號。
孝老愛親(3人)
16、代洪鳳,女,1977年6月生,重慶市綦江區通惠街道浸水社區居民。代洪鳳與丈夫鄒偉育有一兒一女。2009年,丈夫遭遇車禍後不幸高位癱瘓落下終身殘疾,家裡的“頂樑柱”倒下後,代洪鳳扛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她一邊打幾份工,一邊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兒女,還要照顧半癱的婆婆。忙的時候,她早上5點起床做早餐,為丈夫洗漱、餵飯,自己來不及吃一口就得出門上班,工作期間每隔段時間就要回家為丈夫翻身,早中晚擦一次身體。十五年如一日,代洪鳳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事務中來回奔波,也正是她的悉心照顧,鄒偉身上沒有生過一次褥瘡,沒有一點異味,甚至連痱子都沒有出過,她用平凡的執著和愛撐起了這個家。
17、肖仕芬,女,1951年9月生,重慶市忠縣拔山鎮古塘村村民。小叔子張如雄因大腦先天性發育不全,從小到大生活無法自理。2002年、2005年公公婆婆相繼去世,肖仕芬從此肩負起照顧小叔子的責任,大至生病,小至剪指甲、洗臉、刷牙,她都親力親為。為避免張如雄亂跑,肖仕芬很少到遠的地方走親訪友,無論去哪都會帶著小叔子。她悉心照顧智障的小叔子,盡心盡力操持整個家庭,鄰里對她稱讚不已。
18、王益香,女,1961年3月生,重慶市石柱縣六塘鄉高龍村村民。1989年,前夫生病去世的王益香與喪妻的魏家生組成再婚家庭,王益香一直以來無條件照顧丈夫魏家生與前妻所生智力低下的兒子以及殘疾多病的公公婆婆,並在婚後與丈夫育有一女,夫妻兩人同甘共苦30年努力經營著小家。然而,2019年丈夫積勞成疾,花費10多萬元治療後仍不幸離世,但王益香一如既往地照顧公婆,對繼子和兒媳視如己出。35年來,她用平凡的身軀托起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希望。
自強不息(2人)
19、廖爽,男,1994年9月生,重慶市北碚區歇馬街道小磨灘社區居民。廖爽因早產導致肢體二級殘疾,雙腿無法正常行走,從小一直保持著“坐姿”。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廖爽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主動到市場販賣蔬菜、經營副食店,吃盡了苦頭。2019年,廖爽開啟自媒體創業之旅,通過在短視頻平台分享勵志故事,讓更多的殘疾朋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2022年,廖爽組建了殘疾人直播團隊,幫助殘疾人秀出別樣的精彩人生。榮獲重慶市首屆殘疾人直播大賽一等獎、“重慶市第二屆殘疾人直播大賽總決賽——直播帶貨組”二等獎等稱號。
20、程良華,男,1981年7月生,重慶市殘疾人羽毛球訓練基地長訓運動員、助理教練。15歲時,程良華因車禍失去右腿後,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投身殘疾人體育事業,成為重慶首名輪椅殘疾人羽毛球運動員,並代表重慶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七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輪椅男子雙打冠軍等多項榮譽。自2003年參加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他在跳高、羽毛球項目上先後榮獲1枚金牌、4枚銀牌、2枚銅牌的優異成績,並指導運動員肖祖賢、鄔星城、楊帆、李建華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得金牌9枚,其中學生肖祖賢成為重慶首位在亞殘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