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重慶大中壩機場
- 總部地點:重慶
- 經營範圍:機場
- 公司性質:中資
簡介,歷史,遺址即將消失,
簡介
重慶大中壩機場是抗戰期間建設在陪都重慶的一座抗戰機場。位於重慶巴南區魚洞鎮長江中心的一個島(中壩島)中。是重慶市繼重慶廣陽壩機場、重慶珊瑚壩機場後的重慶第三座機場,又稱中壩機場。當年修大中壩機場,主要是作加油和備降用,在國民黨空軍序列中,它屬第43航站。據《重慶民航志》載,該機場位於市區207°方向,海拔高210米,跑道長1300米,寬40米,鋪鵝卵石路面。從軍事地理看,這是一座備降機場,不如其他機場名聲顯赫,但中壩機場是抗戰時期重慶五大抗戰機場之一,為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當年之所以選擇在江心島建機場,則因重慶境內平地太少,建築機械匱乏,無法進行大規模開山辟石工程,只能因陋就簡、因地制宜。解放後機場廢棄,中壩島西端闢為國營空壓廠的坦克實驗場。
歷史
1939年5月,空軍第一路司令部派工程人員對大中壩進行測量,8月勘測完畢,遂函告巴縣政府迅速派人清除場內青苗,曉諭居民搬遷。機場征地1011畝,拆遷居民180餘戶。機場修建工程處由永川行署專員沈鵬任處長,江津縣縣長青承烈、空軍43航站站長鬍質殊任副處長。
1939年12月20日工程開工,由江津、綦江、合江、合川4縣共征民工5000人擔任。工程挖方26萬立方米,填方28萬立方米。由於測量錯誤,到1940年7月,工程只完成70%。沈鵬於9月20日急電江津、合川各征工1500名,合江、綦江各征工1000名,合計5000名,繼續趕修。當年11月13日,沈鵬再次電令各縣增加民工,合川增1000名,江津增1500名,綦江、合川各增500名,加班加點搶修。
戰事緊急,1941年5月,空軍第一路司令部急令工程處限期完工。沈鵬等不敢怠慢,星夜趕築,至6月底,工程告竣,共歷時1年零7個月,用工150多萬個。
史載,抗戰最繁忙時,大中壩機場曾停放有30多架飛機。
抗戰結束,機場停用。
1957年11月10日,經四川省江津專員公署和江津軍分區批准,大中壩機場開闢為巴縣農場。
1958年,島上押送來上千犯人,用蘇聯支援的拖拉機改變了機場面貌。1958年,農場命名為紅旗農場。
遺址即將消失
長江上游擬建的小南海電站,是長江宜賓至重慶河段最下一級樞紐,是國家重點工程和重慶市重要的能源項目,工程計畫靜態總投資220億元,動態總投資370億元。2006年8月8日,市政府與中國三峽總公司簽訂了水電開發合作協定。項目於2006年9月開始可行性研究,經三峽總公司和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20多名水利專家對巴南、江津等壩址考察、勘測,目前,已將壩址選定在中壩島。大中壩機場遺址即將成為小南海水電站的大壩基礎而永遠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