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審中國的“近代”》是一部由孫江所著書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審中國的“近代”
- 作者:孫江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頁數:436 頁
- 定價:88 元
- ISBN:9787520132626
《重審中國的“近代”》是一部由孫江所著書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重審中國的“近代”》是一部由孫江所著書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從社會史和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國近代”之輪廓的著作。第一編涉及清朝統治之下滿漢關係的變化。從社會史角度關注“中國近代”的複雜性,並非...
《重審近代中國的結社》是由孫江創作的書籍,於2021年12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內容簡介 關於中國秘密結社歷史,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敘述,《重審近代中國的結社》一書系作者對大量史料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在理論和敘事上做出的具有原創...
《袁偉時重審近代史:纏鬥》是連載於新浪讀書的一本歷史傳奇類小說,作者是袁偉時。內容簡介 虛妄是人造的。構築華麗或壯烈的故事,始作俑者往往宣稱這就是正義;追隨者多半出於思維偏激,某些人則渴望從中分一杯羹。從學術文化層面看,謊言...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中國史組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歷史學科組副主任委員。叢書信息 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系 (共3冊), 這套叢書還有 《重審中國的“近代”》,《一名之立 旬月踟躕》
在此基礎上,《兩浙啟蒙思潮與中國近現代文學》以兩浙啟蒙思想在中國近現代文學轉型中的作用為切入點,反思中西啟蒙思想和啟蒙文學的異同及其根源,進而重審中國近現代“啟蒙”話語、“啟蒙”與的“救亡”關係、“啟蒙”作為“主義”與...
一、“世界”概念的傳統內涵與近代轉型 二、“世界”作為概念橋樑的意義:具象與抽象 第五節 小結:概念橋樑的內涵 第七章 結論:“道”的近代轉型 第一節 中國近代“道”概念的有機盈虛消長機制 第二節 重審中國近代思想轉型 第三...
《百年中國的譜系敘述》是2011年聯經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正果。本書詮釋了百年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議題,也重審了中國現代史的意義。內容簡介 民族主義、民國世代、國共鬥爭、兩岸統獨 一波波的政治狂瀾 牽動著百年中國社會變遷的...
《重審記憶:中國當代若干美術現象思考》講述了:一切記憶的價值,無不在於記憶本體的沉重及其所揭示的內涵能夠隨著記憶的愈久遠而愈深刻起來。已經過去的20世紀是中國美術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一個完整的歷史時期,為審視這個時期後50年的歷史...
《重審水墨的現代性》是201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其。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十年當代水墨的代表性的論文,以全新的理論視角分析了水墨的現代性所代表的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換,從現代主義的視角重新看待晚明以後中國水墨的現代...
4.重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民族主義文學運動”(節選,高玉)思考與練習 相關資料索引 九、“自由人”“第三種人”的論爭 史料與研究資料 1.阿狗文藝論(節選,胡秋原)2.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節選,易嘉)3.論“第三種人...
4.重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民族主義文學運動”(節選,高玉)思考與練習 相關資料索引 九、“自由人”“第三種人”的論爭 史料與研究資料 1.阿狗文藝論(節選,胡秋原)2.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節選,易嘉)3.論“第...
儘管如此,縱觀中國近代西學東漸的歷史,它的成就是巨大的。雖然經歷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艱難探索和吸收過程,但畢竟使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大大加速,客觀上加快了清王朝滅亡的腳步,為中國早日推翻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奠定了基礎。...
6, 《作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宗教》,博揚文化,2016年。7, 《重審中國的近代:歷史·記憶·認同》,汲古書院,2014年。8, 《近代中國的宗教、結社與權力》,汲古書院,2012年。9, 《近代中國的革命與秘密結社——中國...
序:重審中國“近代”文本比較 一部缺失“開化”的“開化史”——田口卯吉《支那開化小史》與日本文明史學之困境 一、引言 二、田口卯吉及其“開化史”思想 三、兩部“開化史”的歷史敘述 四、“開化史”視野中的中日之“開化”...
編有《新詞語新概念:西學譯介與晚清漢語辭彙之變遷》《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等論文集。叢書信息 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系 (共5冊), 這套叢書還有 《重審中國的“近代”》,《會通中西》,《東往東來》,《一名之立 旬月踟躕》
重審中國的得與失:作為集體記憶的圓明園 序言:圓明園現象 圓明同記憶的研究方法 從集體記憶的角度回望圓明園 結論:圓明園,曾經與未來的事物 魂歸何處?——圍繞秋瑾的記憶博弈 性別之爭 私人記憶之爭 公共記憶之爭 記憶場域之爭 結語...
近著:《重審近代中國的結社》(商務印書館,2021)、Revisiting China's Modernity: Ethnicity, Religion, and Nation(New York: Peter Lang, 2020)、《重審中國的“近代”——在思想與社會之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等。
中國人的亞洲自畫像 近代知識亟需“考古”——我為什麼提倡概念史研究 概念、概念史與中國語境 切入民國史的兩個視角:概念史與社會史 重審中國“近代”儒學與社會主義的早期邂逅 東亞 解構靖國神社的政治話語 作為事件的“他者”——近代...
13. 他山之石——民國社會學者的歷史研究,17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 14.重審民國社會學史上的社會調查派,28千字,黃興濤、夏明方主編《清末民國社會調查與現代社會科學興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與中國現代學術 胡適的中古思想史研究述評 胡適與中國傳統文化 胡適與徽州文化 胡適:徽州歷史上的第三個文化偉人――試析 胡適與徽州文化 胡適整理國故平議 胡適重審“《水經注》公案”淺議 胡適與近代中國傳記史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學中國化——以1922-1937年燕京大學社會學係為例的研究 重審民國社會學史上的社會高歌派 近代中國人口調查的現代化過程與方法論演進 民國時期農村經濟調查與近代中國農業經濟學的興起 在現代性與國家之間——對20世紀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