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遠人:中國近代“道”概念的盈虛消長》是2023年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不遠人:中國近代“道”概念的盈虛消長
- 作者:邱偉雲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ISBN:9787547521304
- 定價:80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運用數字人文技術的歷史研究兼概念史研究著作,以中國近代“道”概念為研究對象,首開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及網路、集群、時序分析等數位技術會通概念史方法的研究路徑,對1840—1925年將近百年的近代思想史料進行人機共讀,分析近代“天道”“公道”“人道”等概念和認知間的盈虛消長,以此揭示中國式現代性轉化的歷程,並從語言證據的角度證明了中國思想有別於西方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二元模式的獨特理性結構,揭示了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固有的邏輯理路。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作為問題的“道”概念
第二節 作為方法的數字人文
一、從概念史方法到數字概念史方法
二、概念計算的理論根據
三、數字概念史的全球實踐
第三節 本書研究概述
第二章 概念詞族視野下的“道”
第一節 概念詞族的內涵
第二節 “道”的概念詞族
第三節 “道”的詞族序列
第三章 天下觀中的“道”:“天道”
第一節 “天道”概念的溯源
第二節 快讀與遠讀:“天道”概念的共現數據分析
一、共現結構:“天道”概念的共現概念詞叢
二、共現軌跡:“天道”概念共現概念詞叢的時序分析
第三節 共讀:“天道”概念的發展軌跡與歷史意涵
一、早期論述:“人事”“人道”“好還”“人心”
二、中期論述:“孔子”“自然”“地道”
三、晚期論述:“觀念”
第四節 小結:“天”的收斂與轉化
第四章 萬國觀中的“道”:“公道”
第一節 “公道”概念的溯源
第二節 快讀與遠讀:“公道”概念的共現數據分析
一、共現結構:“公道”概念的共現概念詞叢
二、共現軌跡:“公道”概念共現概念詞叢的時序分析
第三節 共讀:“公道”概念的發展軌跡與歷史意涵
一、早期論述:“人心”“中國”“各國”
二、中期論述:“主持”“世界”“政府”“正義”
三、晚期論述:“平等”
第四節 小結:“公”的擴大與反噬
第五章 世界觀中的“道”:“人道”
第一節 “人道”概念的溯源
第二節 快讀與遠讀:“人道”概念的共現數據分析
一、共現結構:“人道”概念的共現概念詞叢
二、共現軌跡:“人道”概念共現概念詞叢的時序分析
第三節 共讀:“人道”概念的發展軌跡與歷史意涵
一、早期論述:“天道”
二、中期論述:“文明”“世界”“自由”“社會”“進化”
三、晚期論述:“主義”“正義”“我們”“慘無”
第四節 小結:“人”的覺醒與群化
第六章 概念網路視野下的“道”
第一節 概念網路的內涵
第二節 “道”的所以然:“人心”概念
一、“人心”概念的傳統內涵與近代轉型
二、“人心”作為概念橋樑的意義:善與正當性
第三節 “道”的近義詞:“正義”概念
一、“正義”概念的傳統內涵與近代轉型
二、“正義”作為概念橋樑的意義:道德的行為制度與正當性平等權利
第四節 “道”的套用範圍:“世界”概念
一、“世界”概念的傳統內涵與近代轉型
二、“世界”作為概念橋樑的意義:具象與抽象
第五節 小結:概念橋樑的內涵
第七章 結論:“道”的近代轉型
第一節 中國近代“道”概念的有機盈虛消長機制
第二節 重審中國近代思想轉型
第三節 “數字概念史”方法論的確立
作者簡介
邱偉雲,台灣政治大學文學博士、歷史與思想數字人文實驗室博士後,現任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暨學衡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為《東亞觀念史集刊》執行編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與中華書局聯合主辦《數字人文》編輯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數字人文研究》編輯委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常務委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側重報刊傳播、視覺圖像、概念話語、數字人文等研究領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並參與多個國家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專著《中國近代平等觀念的形成(1895—1915)》(新文豐出版社,2015年),並于海內外各種圖書、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