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原子效應

重原子效應

重原子效應指的是,在磷光測定體系中(待測分子內或加入含有重原子的試劑)有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存在時,由於重原子的高核電荷引起或增強了溶質分子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從而增大了S0→T1吸收躍遷和S1→T1體系間竄躍的幾率,即增加了T1態粒子的布居數,有利於磷光的產生和增大磷光的量子產率這一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原子效應
  • 外文名:heavy atom effect
  • 作用:提高磷光物質的磷光強度
  • 學科:核物理
  • 分類:內部、外部重原子效應
  • 提出人:Mc Clure
原理,內部與外部重原子效應,作用,

原理

重原子效應的機理是,重原子的高核電荷使得磷光分子的電子能級交錯,容易引起或增強磷光分子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從而使S1→ Tl的體系間竄躍(ISC)機率增大,有利於增大磷光效率。重原子效應有時也稱重鹵素(heavy halogen)效應。在核磁共振碳譜中,碳原子上面的氫被電負性基團取代之後,化學位移(δ)將增大,但若被碘取代後,δ反而減小,溴也可表現這種性質。當鹵素原子與碳原子連線後,它們眾多的電子對於碳原子有抗磁禁止作用,從而使碳原子共振移向高場。

內部與外部重原子效應

重原子效應最早由Mc Clure在1949年提出,包括內重原子效應和外重原子效應。像鹵素作為有機化合物的取代基,直接影響kISC,即引起內部重原子效應(intrin—sic heavy atom effect)。隨著鹵素原子序數的增加,其磷光發射也增強,如含有鹵素取代基的溴代萘、試鐵靈等都能產生強的室溫磷光。由表1.10可見,內部重原子效應使萘的螢光量子產率降低,磷光量子產率和系間竄越速率常數增大,磷光壽命縮短。但氟代萘似乎有些特殊,螢光和磷光量子產率同時增加。
重原子效應
當重原子鹽與磷光分子共存或與磷光分子發生配位作用時,也能有效地增強磷光發射,這是外部重原子效應(extrinsic heavy atomeffect)。原子序數越大,耦合常數越大,原則上重原子效應越顯著。但實際上並非所有原子序數大的原子都能增強室溫磷光發射。

作用

重原子效應是增強磷光信號的重要手段。 這種效應的產生與重原子高的核電荷數引起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增強有關。
磷光測定體系中(待測分子內或加入含有重原子的試劑)有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存在時,由於重原子的高核電荷引起或增強了溶質分子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從而增大了S0→T1吸收躍遷和S1→T1體系間竄躍的幾率,即增加了T1態粒子的布居數,有利於磷光的產生和增大磷光的量子產率。
重原子效應還體現在光動力學治療、穩態紫外光譜、螢光光譜、時間分辨螢光光譜、紅外光譜等學科和領域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