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重力普通網,是重力勘探野外觀測中一系列測點所構成的普通網。重力測網的大小和形狀由勘探任務及勘探對象的大小和形狀來決定。當勘探對象有一定走向時,多採用矩形網;反之,多採用方格網。格線的大小,在普查時以不漏掉有意義的地質體為原則;在詳查時以查明地質體產生的重力異常的變化細節為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力測網
- 外文名:gravimetric network
- 學科:地球物理勘探
概述,直線等距測網,折線不等距測網,
概述
重力勘探進行的方式分:路線、剖面和面積三種方式。
按路線方式進行重力勘探時(預查或部分普查階段),其觀測點的平面位置一般採用圖上定點方法,具體作法與小比例尺磁法勘探相同。
按剖面方式進行重力勘探時,其作法也和磁、電法中剖面測量相同。
面積性重力勘探中的測量工作,主要任務是布設測網。重力測網也是由許多條互相平行的測線構成,所以測網形式和布設方法和磁電法測網基本上相同。所不同者就是重力測點要求測高程,而且有時必須用儀器比較精確地逐點加以測定。
重力測網的格線形狀取決於異常形狀及其分布。探測對象具有明顯的走向或成群的對象沿一定走向分布時,一般採用矩形網,當探測對象為等軸狀,且分布無規律可循時,一般採用正方形測網。
測網的密度(測線距、測點距)和大小,是根據重力工作的具體任務、測區的地質及地球物理條件而定的。如果測區中重力異常的梯度變化較大,而且又要了解異常的細節,測點的密度就要大一些,反之密度就可以小一些。通常是按這樣原則確定線距和點距的:測線距一般為圖上10毫米;測點距為圖上2-10毫米布設,但是測點要大體上均勻分布。
歸納起來,重力測網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線、等距測網;另一種是折線,不等距測網。這兩種測網都需要和國家控制點連測,以取得統一坐標。重力基點和每一個測點都要測定高程。為了進行地形改正,對近區要進行地改測量,有時全工區進行大比例尺地形測圖,以供中區地改使用。
關於重力測點平面位置的精度要求,其點位最大誤差(相對大地點)不應超過2.0毫米,即均方誤差為±1.0毫米。設計重力測網、選擇測量工作方法、儀器等均應依此根據出發來考慮。
直線等距測網
這種測網是重力勘探中常用的一種形式,它的布設方法與磁法完全相同,不再重複。直線等距測網一般用在大於1:5萬比例尺的重力詳查中。重力測網平面位置精度與磁法一樣,並不要求相鄰點問的精度,但為了保證測點對附近大地點的點位誤差不超過圖上2.0毫米,對基、測線網用閉合差來衡量精度。比例尺愈大,對閉合差要求愈嚴。例如高精度重力勘探時,按《重力勘探工作手船》規定的測網各項限差要求
折線不等距測網
在城市、礦區或地物較多、地形切割厲害地區,把測點布置成直接等距是比較困難的。在1:50000或小於1:50000T作比例尺的重力普查中允許採用折線形的基、測線,但要保持測點均勻分布。
當重力工作比例尺較小,且具備精確的較大比例尺地形圖時,在地物和地形特徵點明顯地區,可採用圖上定點方法。其具體作法是先在地形圖上圈出測區範圍,擬定觀測路線(即測線)以及大致的測點間距。然後把地形圖貼於膠合板上。工作時,定點和重力觀測同時進行。定點主要用目估法,根據周圍地物、地形判定位置。點位最好是設在明顯地物附近。當目估定點困難時,也可將圖板夾在小平板儀上用磁針定向,用明顯目標作後方交會。圖上定點時,測點高程按等高線內插求得,也可用空盒氣壓計測定。
當沒有較大比例尺地形圖,或地形簡單無明顯地物地區,且高程要求較精確時,還得套用儀器定點兼測高程。這時,由一名工人按擬定的路線在前面選點打樁,同時進行重力觀測。但要注意,所選之點必須便於視距測量。然後用經緯儀按視距導線測量方法同時測定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優點是不受地物地形限制,可以自由轉折,適當變動點距,靈活性較大,其缺點是需要計算坐標然後展點,增加了室內工作量。由於這種坐標計算僅僅是為了展點,所以只須算準至米即可,因此用列線圖查取坐標,或用四位函式表或坐標增量表進行計算。
為了滿足均勻布點的要求,迂有個別+特殊地形時,為了提高工效,允許用極坐標法從導線點向兩側支出若干測點,即只有一個點的支導線形式(注意不能連續支出二點),。
如果測區已有較大比例尺的航攝象片,將此象片經過糾正,也可用來作象片上定點,此法比用地形圖定點精確,但高程尚需單獨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