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構造

重力構造

岩石在重力影響下發生變形而成的構造。廣義的重力構造,指組成地球的密度不同的物質的運動最終都是重力作用的結果,如板塊運動和地幔對流等,都與重力作用有關。狹義的重力構造指地殼上部岩石由於喪失重力勢能而形成的構造可分為①重力滑動構造。地質體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坡滑動所形成的構造;②重力擴展。隆起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向側向擴展造成的構造;③底部構造,下部密度較小的岩石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拱起形成的構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力構造
  • 外文名:Gravity tectonics
  • 釋義:岩石在重力影響下發生的構造
  • 學科:構造地質學
  • 分類:重力滑動、重力擴展和底辟構造
  • 實例:內華達州和猶他州的東部大盆地
介紹,重力滑動構造,重力擴展構造,底辟構造,

介紹

重力構造是岩石受重力影響發生變形而產生的構造或在重力影響下的下坡滑動的一類構造。
地質體因重力勢的降低所產生的構造。按表現形式可分為重力滑動構造、重力擴展構造底辟構造。前兩者系側向運動的重力構造,後者屬垂向運動的產物。

重力滑動構造

重力滑動構造產生的基本動力條件是重力不穩,即當地質體獲得過剩的勢能而又有一適宜的斜坡或滑面,那么就可能因釋放勢能而向下坡滑動,形成重力滑動構造(圖1)。主要特徵
重力滑動構造重力滑動構造
為:①有一斜坡作為主滑動面,這個面可以是脆性斷裂面、不整合面、塑性層界面或其他層狀界面;②滑動系統和其下伏系統構造無論從類型、形態、規模等各方面都是極不協調的;③滑動系統剖面構造表現在前緣部分和後根部分是不同的,前緣出現推擠帶,形成向滑動方向傾倒的倒轉褶皺和逆斷層,後根部則出現上下疊置的平臥褶皺和正斷層,前緣部與後根部之間有一開闊褶皺的過渡帶;④下伏系統的構造基本保留了早期構造或基底構造特徵,並可出現因抬升而形成的高角度正斷層以及小型地塹地壘、階梯狀斷層等。

重力擴展構造

重力擴展構造是由於塑性層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側向伸長、擴展和垂向縮短所產生的構造,
重力擴展構造重力擴展構造
其特徵是:①底部逆沖斷層面呈鏟狀,其總的傾向同側向擴展運動方向相反;②常沿物質運動方向向前相繼發育多條逆沖斷層而形成疊瓦狀構造,而兩個逆沖岩塊之間的相對位移則不一定很大,一般不會超過下伏逆沖岩塊的總長度(圖 2);③塑性層的下伏系統構造較簡單,同塑性層以上的構造也不相同。

底辟構造

底辟構造是重力作用表現為垂向運動所產生的一種構造。另外,同沉積構造(又稱生長構造)也屬於重力作用的垂向運動產生的重力構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