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擴展模型

褶皺逆沖帶地震反射資料顯示,幾乎所有典型的褶皺逆沖帶基底滑脫面都傾向腹陸而非前陸,在這種情況下重力滑動的動力學機制無法發揮作用。為了解釋這一矛盾,一些構造地質學家提出褶皺逆沖帶的形成是重力擴展的結果,即當一個造山帶中增厚的地殼發生“垮塌”並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發生側向擴展時形成了褶皺逆沖帶,就好像大陸冰蓋從有積雪堆積的區域向外擴展一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力擴展模型
  • 分類:構造地質學術語
Ramberg (1981) 根據離心底辟模擬建立的數學模型計算指出,重力擴展作用在褶皺推覆體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地殼淺處的岩石的物理性質無法與實驗材料相比擬,即處於脆性變形域的地殼岩石不可能強度降至零狀態以使其在自重下就可發生擴展變形作用。只有當岩石處於非常軟弱的情況下,即岩石處於接近於其熔融溫度的環境時,或者沉積物尚未固結並具有很高的空隙流體壓力時,重力擴展作用才會造成重要的變形作用。因此,這種機制在廣泛發育的逆沖推覆構造帶形成中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另外,從構造平衡的角度考慮,單一的重力擴展模型形成大規模逆沖構造是非常困難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