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起源,地形布局,
起源
里龍寺是寧瑪派寺院,傳說佛教大師蓮花生曾到過此處,並在山洞內修行,後人為紀念蓮花生大師就在此修建了最初的里龍寺,以後陸續擴建。
地形布局
里龍寺主殿拉章建在里龍普中部靠北面的山坡上。主殿及其附屬建築剖面呈台階形,從北到南(從上到下)分別是主殿、庭院、庫房和部分僧舍。里龍寺主殿坐北朝南,面積約1000平方米,分別由經堂、佛殿、護法神殿、密室及神殿等組成。主殿前是一片長方形庭院,庭院大門向西,建有門廊,門廊外是馬廄和馬夫住房。
主殿庭院前是庫房,庫房原為二層建築,底層低於庭院地面3米。庫房平面面積310平方米,庫房底層共7間,二層7間。在二層的每間房屋地面均有一個裝糧食的入口。庫房前有四個僧舍,僧舍間相距較遠,分別選擇一個較平坦的地勢修建。庫房和僧舍的主殿建築是里龍寺較早修建部分,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布局緊湊。
距主殿東300米處的山崖上有一個修行洞,屬寺院高僧靜修坐禪的地方。洞前建有經堂,前建門廊,經堂內繪有高僧畫像,在經堂前建有小望台,從望台上可觀全寺風光。望台最初作為前哨,後在望台上建一香爐,成為朝聖焚香的地方。修行洞及經堂名為“藏直卡”。
在主殿西面有一佛塔,佛塔平面呈正多邊形,是里龍寺有名的“來那布巴”塔。主殿西南面山頭上是里龍寺的桑多貝日山和神殿。桑多貝日神殿意為蓮花生極樂世界。該神殿坐北向南,面積約100平方米,在建築物外牆建有一周寬1—2米的二層台,神殿門前是石階,大殿正中有一正方形石台。殿堂內為一排3間佛殿,其中左邊一間為護法神殿,神殿的套間是密室,密室盡頭是一面積2.5平方米的地下室通風窗。佛殿中間主供釋迦牟尼佛,佛殿右邊一間原供有蓮花生像,佛殿右側有上二樓的木梯。
桑多貝日神殿所在山底有一片面積為1285平方米的建築,是里龍寺活佛居住的殿堂。該建築由相連的兩個部分組成,統稱“卡局”。其中西邊較大一部分面積為9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內部建築結構十分奇特,大門向北,進門後右邊有一存放經書的庫房,中間是大經堂,左邊是三個並排的石階,每條石階通往1間佛殿,共3間佛殿,佛殿之間又有小門相通。佛殿的兩邊有一小神殿,殿中有0.5米高的小牆將殿分為前後兩部分,佛殿對面經堂東牆中部有一“L”形石牆。佛殿和神殿地面高出經堂地面1米。
卡局西面,進門後是大殿,大殿左側有一間小房,小房高出大殿0.5米。正面是經堂,經堂門外的兩邊建有佛台,經堂右邊是兩間神殿。
在卡局北面有一片名為“達那獨”的建築,因毀壞嚴重,無法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