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伯(Johannes Rober Rydberg,1854~1919)瑞典物理學家、數學家,光譜學的奠基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里德伯
- 外文名:Johannes Rober Rydberg
- 國籍:瑞典
- 出生地:瑞典的哈姆斯塔德
- 出生日期:1854.11.8
- 逝世日期:1919.12.28
- 職業:瑞典物理學家、數學家
- 主要成就:光譜學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經歷,研究歷程,成就,
人物經歷
1854年11月8日生於瑞典的哈姆斯塔德。
1873年進入隆德大學。1875年獲哲學學士學位。
1879年通過答辯學位論文《論圓錐面的結構》而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1880年任隆德大學數學講師。1882年任物理學講師。1897年成為助理教授。
1901年被任命為終身教授。1919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外國會員。
1919年12月28日於瑞典隆德逝世,終年65歲。
研究歷程
19世紀末,原子光譜和原子結構問題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關注,里德伯就是其中之一。他對光譜的研究起源於對元素周期表的興趣,從1890年開始,從事元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結構的研究,並發表了題為《化學元素髮射光譜結構的研究》的論文。他構想一個元素的光譜線由三種不同類型系列疊加而成,一個是位於可見光區域,譜線比較尖銳的銳線系,另一個是位於近紅外區,譜線比較擴散的漫線系,第三個是里德伯認為最重要的大部分由紫外線組成的線系。
同時里德伯親自觀測了一些元素的光譜線,並從他的同輩那裡蒐集了大量光譜方面的資料,尤其是鋰、鈉、鉀和鎂、鋅、鎘、汞、鋁等元素的譜線波長,這些對他總結光譜公式提供了重要依據。面對紛亂複雜的光譜數據,他致力於尋求各種元素髮出的各種光譜線的意義。而里德伯成功的關鍵是:採用了前人(如1871年斯坦尼等)已提出的用波長的倒數(波數)來表示譜線的方法。用這一尺度的好處在於可以把光譜線系表示成等距的、更接近於從光譜儀直接看到的情景,因此他對光譜規律作出總結:“譜系的各項是相繼整數的函式,各譜系可近似於用下式表示,,其中N是波數,m是正整數,n0=109721.6對所有譜系均為一共同常數,n0與u是某譜系特有的常數。由公式可以看到,n0表示當m變為無窮大時波數n趨向的極值”。這就是里德伯的光譜學公式。
成就
里德伯的工作在巴耳末之後,但他當時並不知道巴耳末公式,到1890年當獲知巴耳末公式以後,用波數表示巴耳末公式,才發現得出的結果正好是自己所得公式的一個特例,這就更增加了他對自己工作的信心。顯然這也說明里德伯公式具有更深刻的物理意義,是更普遍的光譜學公式。
里德伯公式和巴耳末公式一樣純屬經驗公式,他未能探究這一公式的原因,但是這個公式在玻爾建立原子結構理論中,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即該公式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里德伯能量
里德伯能量單位:Ry 全稱 Rydberg
里德伯能量數值:1Ry = 13.6056923(12) eV = 2.17963190646e-18 J(焦耳)
里德伯能量與其他物理量關聯:1Ry = 1/2 Hatree
里德伯計算氫氣能級公式
波數 1/λvac = R (1/m^2 - 1/n^2 )(JJ.Balmer提出的巴爾末公式轉換為波數形式)
其中
λvac是溢出真空中的電磁波波長
R是里德伯常數 1.0967758e7/m
m和 n是整數,其中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