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顯

釋法顯

釋法顯,本姓龔,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襄垣人)人。

有三個哥哥,都在童年時都因瘟疫夭折,法顯的父母親恐其“禍以次之”,3歲時就讓他當了小沙彌,因年齡太小,還住在家裡。幾年後法顯得了一場重病,快要死了,父親將他送到寶峰寺里,在寺院住了兩宿,病就好了。法顯病好後就住在寺院不願回家了,他的母親想見他也見不到。後來就在寺院大門外蓋了一間小房子,以方便他們母子見面。

基本介紹

  • 本名:釋法顯
  • 所處時代:東晉十六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中國山西襄垣
  • 出生時間:公元334年(鹹康元年)
  • 去世時間:公元420年(元熙二年)
  • 主要作品:翻譯《大泥洹經》
  • 主要成就:西行取經第一人
  • 性別:男
幼年時期,個人的習性,到達天竺,到達迦施國,天竺只求,翻譯,

幼年時期

法顯10歲時父親去世,他的叔叔考慮到法顯的母親一個人難以獨立支撐家庭,就讓法顯還俗,法顯說:“我本來就不是因為父親的原因而出家的,而是因為要遠離塵世才人道修行的。”叔叔認為他說的很對,就不再勸他了。
不久,法顯的母親也去世了,他的母親性情純厚。葬事完畢後,法顯又回到寺院。

個人的習性

法顯曾與幾十個沙彌一起,在田中收割稻子,有一夥饑民要來搶奪稻穀,其他的沙彌都嚇跑了,只有法顯獨自留下,他對饑民說:“你們若是需要稻穀,可以隨意拿取。你們過去從來不布施別人,才會有今天的貧窮飢餓。現在又來搶奪別人的稻穀,你們的來世會更加不堪構想。貧僧預先為你們擔憂啊!”法顯說完就回寺院了,饑民們把稻穀放下走了。寺院裡幾百個僧人沒有不為此而嘆服的。法顯受具足戒後,志向行為更加明敏,禮法規矩更加整齊嚴 肅,常常慨嘆經律短缺不全,發誓要去尋找經律。
法顯於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人,從長安出發,西行來到流沙大沙漠,沙漠裡天上沒有飛鳥,地上沒有走獸,四顧茫茫,無法辨識方向,只有看太陽來辨認東西,望著前方的死人枯骨來做路標。沙漠裡常有熱風惡鬼,誰遇上了必死無疑。
法顯以尋經為使命,勇敢地克服了各種艱險困苦,越過了大沙漠。他們又來到蔥嶺,山上的積雪常年不化,還有惡龍吐毒,風雨沙礫,山路艱險,懸崖峭壁高聳入雲。過去曾有人來過這裡,鑿石通路,修有梯道,共有七百多階。他們抓著懸掛在河兩岸的繩索渡過河去。類似的險途有好幾十處,都是漢代的張騫、甘英所不曾到過的地方。後在翻越小雪山時,又遇寒風暴起,慧景喋戰寒慄不能行走,對法顯說:“我要死了,你繼續前去,不要都在這裡損命。”言訖而卒,法顯撫摸著慧景的遺體,哭泣著說:“我們的目的還未達到,你就先去了,這也是命啊!”法顯獨自一人繼續前進,終於跨過了山險。他前後共經歷三十多個國家。

到達天竺

快到天竺國時,離王舍城三十多里,有一座佛寺,天已傍晚,法顯在寺院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法顯要上耆崛山,寺院的僧人勸他:“路上很不好走,而且有很多黑獅子,曾吃過人,你怎么能去呢?”法顯說:“我不遠萬里,發誓要到耆崛山去,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怎能使多年的至誠努力,在快要達到目的時而放棄呢?雖有艱難險阻,我決不害怕!”眾人不能勸止,只好派兩個僧人去送他。法顯來到耆崛山,天色已近黃昏,欲在山上過夜,兩個僧人害怕,丟下法顯回寺院去了。法顯獨自留在山中,燒香禮拜,翹感舊跡,如睹聖儀。到夜裡有三隻黑獅子跑來,蹲在法顯面前,舐唇搖尾。法顯誦經不輟,一心念佛。咒道:“你若想害我,先等我誦完經;若是想試驗我,你還是趕快走吧。”過了很久,獅子才離去。
第二天早上法顯下山,路途梗塞,只有一條小徑可以通行,向前走了將近一里路,遇到一個和尚,年約九十,容貌、服飾都很古樸,但精神氣魄英俊出眾。法顯雖然也感覺到他的神韻高遠,但還沒有悟出他就是神人。後又遇到一個年輕的僧人,法顯問:“剛才那個老年人是誰?”回答說:“他是迦葉(禪宗西土二十八祖的始祖)的大弟子。”法顯感到很遺憾很惋惜,趕快追到山前,有塊大石頭塞住室門,法顯進不去,只好流著淚離去了。

到達迦施國

法顯來到迦施國,有一條白耳龍,這條白耳龍與僧人們有個約定,使國內五穀豐登,很有信用。僧人們為白耳龍蓋起龍舍,並供上祭神用的食物,每到夏安居時,白耳龍就化作一條小蛇,兩隻耳朵都是白的,眾僧人都知道是白耳龍變的。他們用銅盂盛著乳酪,將小蛇放在裡面,從上座和尚開始往下傳,每人都看一遍,小蛇就又化去了。就象這樣每年出現一次,法顯也親眼看見過。

天竺只求

法顯又來到中天竺,在摩竭提邑波連弗阿育王塔南天王寺,求得《摩竭僧祗律》、《薩波多律抄》、《雜阿毗曇心》、《 經》、《方等泥洹經》等。法顯在此停留了三年,學習梵文梵語,這才親自抄錄經書。法顯帶著佛經、佛像,跟隨商客來到師子國。法顯想起當初同來的十幾個人,有的留在當地,有的去世了,只剩下他一個人,悲慨之情油然而生。法顯在玉佛像前,看見商人用漢地的白團絹扇供奉佛像,看到家鄉出產的東西,不覺悽然而淚下。法顯在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停了二年,又得《彌沙塞傳》、《長》、《雜》二《含》以及《雜藏》各一部,這些經書都是漢地所沒有的。
法顯搭乘商人的船隻,走海路回國。船上共有二百多人。中途遇上暴風,海水灌進船倉,眾人惶恐不安,趕快把一些雜物投人海中,以減輕船的載重。法顯恐怕別人把他的佛經、佛像也投人海中,只是一心念觀世音。船隨風漂流,總算沒有沉沒。
過了十幾天,來到達耶婆提國(今爪哇島),法顯在此停了5個月,又搭乘另一夥商人的船,前往廣州。
船行二十多天后,一天夜裡,忽遇大風,船上的人都很恐懼,眾人商議說:“就因為船上坐了一個和尚,才使我們道此大難。不能因為他一個人,讓我們大家都跟著去死。”於是他們打算把法顯推下海去,法顯的施主厲聲呵斥那些商人說:“你們若要把和尚推下海,先把我推下去,不然就把我殺了。漢地帝王奉佛法、敬僧人,到了漢地,必定會治你們的罪。”商人們相視失色,只好作罷。當時船上已經是水盡糧竭,只好隨風漂流。船終於來到岸邊,他們看見地上長有黎藿菜,知道已經到了漢地,但不知具體是什麼地方,他們登岸尋找人家,見到兩位獵人,法顯問他們這裡是什麼地方,獵人說這裡是青州長廣郡牢山(今山東即墨)南岸。獵人回去後,告訴了太守李嶷。李嶷素來敬信佛法,忽然聽說有個和尚從遠方來,就親自前去迎接,法顯帶著他的佛經、佛像跟著太守回去了。
法顯本想到長安去,未果,於義熙九年(413)轉向南行到建康(今南京,當時是東晉的都城)去。

翻譯

法顯來到建康後,就和外國禪師佛馱跋院羅一起,在道場寺譯出《摩訶僧祗律》、《泥洹經》、《雜阿毗曇心》、《大船尼戒本》等六部二十四卷經律論,約有一百多萬字。
由法顯帶回而未能親譯的經典,《彌沙塞律》(《五分律》)於劉宋年間譯出,《雜阿含經》由求那跋陀羅於劉宋年間譯出,《長阿含經》則由佛陀耶舍據另本譯出,《薩婆多律》(《十誦律》)在他歸國時由羅什等先行據另本譯出。
歷史記載
法顯譯出《大泥洹經》後,經書在社會上廣為流布教化。
有一戶人家,忘記了他的姓名,居住在朱雀門附近,世代信奉佛教,他自己抄寫了一部《大泥洹經》,讀誦供奉。但他家沒有專門放經書的的房間,就將《大泥洹經》與其它書放在一個房間裡。《大泥洹經》儼然自存,就連封面都沒有燒壞。此事在京城中轟傳,人們無不感嘆經書的神奇。
其它一些經律,法顯未來得及翻譯。後來法顯來到荊州(今湖北江陵)辛寺,卒於元熙二年(公元420),終年86歲。眾人無不慟惜。關於法顯遊歷各國的事跡,另有傳記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