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姓祝氏,扶風始平人,入僧,雖貧困,邋遢,但善良,正直。事跡不凡。
基本介紹
- 本名:法純
- 所處時代:隋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扶風始平人
- 出生時間:公元518年
- 去世時間:公元603年(仁壽三年五月十二日)
- 俗姓:祝氏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釋法純,俗姓祝氏,扶風始平人也。初出家日,在於周世,備聞正教,親奉明師,意在定林,情兼拯溺。住帝京陟岵、天宮二寺,往來居止,通慮為先。逢於廢教退僧,潛匿城市,內持道服,外假俗衣。皇隋之興,厥初度首,即百二十人之一也。住大興善,鞭勒形心,有逾前稔。文帝聞純懷素,請為戒師,自辭德薄,不敢聞命。帝勤注不已,遂處禁中為傳戒法,四事厚禮,不勝其供,辭還本寺。嘆曰:“危身脆命,無常不久,終日保養,何見牢固?”上供難銷,遂行方等懺法。四十五年,常處淨場,宗經檢失,除食便利,餘無闕廢。嘗於道場然燈,遂感燈明續焰,經於七夜,不添油炷,而光耀倍常,私密異之,為滅累之嘉相也。又油瓮所止,在佛堂內,忽然不見,乃經再宿,還來本處,而油滿如故。每於夜靜,聞有說法教授之聲,異香尋隙,氣沖於外,就而視之,一無所見,識者以為幽祇所集故也。而謙弱成治,趣務造功,不累形骸,用清心海。
至於三秋霖滯,民苦者多,純乃屏除法服,微行市里,或代人庸作,事訖私去,有與作價,反乞貧人。或見道俗衣服破壞塵垢,皆密為洗補,跪而復處,及巾屨替藉,穢污臭處,皆縫洗鮮全。其例甚眾。或於靜時摙廁擔糞,有密見者,告云:“若情事欣泰,願共同作。”或為僧苦役,破薪運水,或王路艱岨,躬事填治,因而勵俗,相助平坦。有來嚫錫,皆慘然不樂,口云:“愛賊既來,獄王潛至,打縛不久矣。”故所獲財物,並施大眾,不造經像,人問其意,云:“行道者所乏耳,因以趣入也。”故王公等施,日盈門首,皆回與僧,而自著糞掃袈裟,內以布裙,又無腰襻,以繩收束,如中國法。寺僧服其行也,或有不敢受者,以為勝人。所奉稍異常徒,自敘云:“余初出家,依于山侶,晝則給供清眾,暮則聚薪自照,因而誦經得二十五卷。”謂《十地經論》、《金剛般若論》、《金光明》、《諸法無行》等,並講習通利,故其所宣導,皆引用斯文焉。
開皇十五年,文帝又請入內,為皇后受戒。施物出宮,隨散並盡,故貧窶之士,聞純之入內也,要必有賜,並聚集街首,待施而還。仁壽三年,遂覺不悆,閉室靜坐,而無痛所有。白衣童子手捧光明,立侍於右,弟子慧進入問:“此是何人?”答曰:“第六欲天頻來命我,但以諸天著樂,竟不許之,由妨修道故也。常願生無佛法處,教化眾生。慎勿彰言,死後任說。”至五月內,弟子為建大齋,望崇玄福,道俗湊集,並在純前。有雙鴿飛來入純房內,在衣桁上,注目看純,雖人觸捉,都無有懼,純云:“任之勿捉。”至暮方逝。及其疾甚,人有問者,必誡以法行。不久得自縱自欺,又云:“我不覺忽乘白象也,此乃妄業耳,何由可任?”因設齋食,與諸舊別,所有衣資雜物,施同行者,任取一事,用結良緣。而神志明悟,不覺餘想,卒於淨住寺,春秋八十有五,即仁壽三年五月十二日也。葬於白鹿原南,鑿龕處之,外開門穴,以施飛走。後更往觀,身肉皆盡,而骸骨不亂。
弟子慧昂等,率諸檀越追慕先范,乃圖其儀質,飾以丹青,見在淨住。沙門彥琮褒美厥德,為敘贊雲。昂少所慈育,親供上行,為之碑文,廣陳盛事。兼以立性閒穆,識悟清爽,文藻橫被,聞於京室,著集十卷,頗共傳之。
人物評價
法純心繫百姓蒼生,體諒人間疾苦。每到陰雨連綿之日,百姓多有受其苦難者,法純便脫去自己的法衣,換上便裝去到市集裡,或受僱於他人,為人勞作,完事後便偷偷離去,所得到的工錢皆分發給貧窮的人。或見到穿著骯髒污穢、殘破不堪的衣服的人,就偷偷地為他們洗衣縫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有時候,法純還會在無人的時候清洗廁所、擔運糞便,有人看見他的所作所為,便對他說:“若這是你所樂意做的事情,那我便同你一道去做。“
有時候,法純也會為其他僧人做一些苦差事,比如砍柴、擔水。
遇到道路阻塞,致使難以通行的時候,法純便親自去填治,他的行為激勵了世人,大家便相助出力,使得道路恢復平坦。
當時的王侯們對法純青睞有加,賜給他的賞賜堆滿了門口,但法純一無所取,全都贈與其他僧人。而他自己僅僅穿著簡陋的袈裟,內里穿一條布裙,沒有腰帶,便用繩子束縛。
這樣的僧人,實值為後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