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宣化
- 別名:宣化、宣化上人或宣化法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吉林省雙城縣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信仰:佛教
簡介,事跡,開示,虛雲禪師十大弟子,
簡介
釋宣化上人(1918——1995年),1918年生於吉林省雙城縣。十九歲母親往生,同年四月初八佛誕日,禮請三緣寺上常下智老和尚剃度出家,1947年於普陀山受具足戒,1948年轉回上海,取道杭州下廣東,萬里跋涉,抵廣東南華寺,參禮當代宗門泰斗虛雲老和尚。
1949年,赴香港弘化,平等宣揚五宗,打破門戶派別,修古剎,印經造像,成立西樂園寺、佛教講堂、慈興寺。1956年4月9日,虛雲長老特從雲居山寄溈仰宗之祖脈源水予宣化上人,任命宣化上人為釋迦牟尼佛傳承的第四十六代、中國溈仰宗第九代嗣法人。賜名”宣化”。
事跡
1962年4月到達美國傳法。1970年前後創立“中美佛教會”和“金山寺”。與數十位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年齡和生活背景的比丘,和合而居,共修佛道。
釋宣化法師1976年在距舊金山一百一十英哩處建立“萬佛城”。萬佛城內設有法界佛教大學、培德中學及育良國小。萬佛城對內專注於戒律與修行,對外並積極弘揚佛法,到一九九四年止,法界佛教總會所屬的道場,除萬佛城外,在舊金山有金山寺、國際譯經院,在洛杉磯有金輪寺,在西雅圖有金峰寺,在加拿大溫哥華有金佛寺,在加拿大加爾各里有華嚴寺。此外,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也各有法界佛教總會的寺院與分支機構。
國際譯經院在宣師的美籍弟子恆隱、恆珍、恆持諸師的努力下,譯出了很多大乘經典,重要者如《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等,使西方人士有志學佛者,有可讀的英文經典。
宣化上人一生的行持,著重於“羼提波羅密”——以忍辱自持,他忍飢、忍渴、忍困、忍苦,而作為修持上的增上緣。在香港,他住在芙蓉山的石洞裡;初到舊金山,他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中。在美國遭遇到古巴飛彈危機的時候,他曾斷食五星期;1989年,他在台灣主持護國息災法會,也曾斷食三星期。他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眾生。
1990年以後,他風塵僕僕,往返於台灣、歐洲各地弘法,由於過度勞累,終至影響健康,罹患糖尿病以及腎功能不良等。1994年病情日重,1995年6月7七日於美國萬佛城示寂,世壽七十八歲,僧臘五十九年。
開示
聽經、背經的方法
世人一天到晚在競爭奮鬥,不外都是為了吃飯、穿衣、財物、住處與名利,為這五件事顛顛倒倒,從朝至暮也沒有一個真正休息的時間,雖然偶爾不上班做工,可是在家中就上電視班、計算機班、股票班、電影班、旅行班,做這種種事,也都是在忙忙碌碌中。
萬佛聖城的人也是忙忙碌碌,但所忙的事完全不同,在這裡不為食、衣、住而忙,因為我們對於這些並不講究,過得去就可以了,至於名利更是看得很淡。雖然我們也是很忙,但忙什麼呢?為學佛、法、僧而忙,為修戒、定、慧而忙,完全是不同性質。
我們天天在這裡研究經典,要特別專心注意,不要身在而心跑得不知去向。不要因為這個人講法講得不錯,我就去注意;那個人講得不好,我就心不在焉。總是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這樣是愛憎心太重,是非好壞心太大,完全沒有把它降伏。
聽經要專心、至誠懇切,若是有人講得不錯,我要學習他哪個地方講得好;有人講得不好的,我更要聽,用妙觀察智來觀察他講得對不對?合法不合法?而不是用識心來分別計度。對於任何人所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都要特別注意留心而不空過,這樣才能有所得,才能開智慧。開智慧不是一日一夜就成就的,而是朝於斯,夕於斯,早晚都不間斷地來學習,這樣才會有所成就。
每個人都在讀誦《楞嚴經》與〈楞嚴咒〉,要知道《楞嚴經》就是佛的真身,就是佛,就是法,就是僧,也就是戒、定、慧。你想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先要恭敬《楞嚴經》。你想學戒、修定、發慧,先要學《楞嚴經》。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那么多,可是《楞嚴經》皆已具足,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所以我們應該學這部經,並且要背得出。
(1)學習的方法就是天天把你已能背得出的經文,重新溫習一次。(2)不要貪多或貪快,要天天溫習一遍,才會熟能生巧,巧能生靈。千萬不要捨近求遠,向外馳求,這樣只是在皮毛上打轉轉,而不能深入經藏,不會開智慧的。
(3)那要利用什麼時候來背經呢?一早起身穿衣服或漱洗時,都可以默誦經文。晚間上床睡覺,躺在枕上還可以默誦溫習。白天在路上走路,或工作時也都可以默背,能這樣連綿不斷地用功,很快就會背熟了。
(4)讀書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你的眼睛、口、心都應該專心一致於書本上。(5)又有“三上”——路上、枕上、廁上,在這三上,正好背經。你們誰願意用這種方法,就能把經背得很熟。各位可以試一試。
萬佛聖城的人也是忙忙碌碌,但所忙的事完全不同,在這裡不為食、衣、住而忙,因為我們對於這些並不講究,過得去就可以了,至於名利更是看得很淡。雖然我們也是很忙,但忙什麼呢?為學佛、法、僧而忙,為修戒、定、慧而忙,完全是不同性質。
我們天天在這裡研究經典,要特別專心注意,不要身在而心跑得不知去向。不要因為這個人講法講得不錯,我就去注意;那個人講得不好,我就心不在焉。總是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這樣是愛憎心太重,是非好壞心太大,完全沒有把它降伏。
聽經要專心、至誠懇切,若是有人講得不錯,我要學習他哪個地方講得好;有人講得不好的,我更要聽,用妙觀察智來觀察他講得對不對?合法不合法?而不是用識心來分別計度。對於任何人所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都要特別注意留心而不空過,這樣才能有所得,才能開智慧。開智慧不是一日一夜就成就的,而是朝於斯,夕於斯,早晚都不間斷地來學習,這樣才會有所成就。
每個人都在讀誦《楞嚴經》與〈楞嚴咒〉,要知道《楞嚴經》就是佛的真身,就是佛,就是法,就是僧,也就是戒、定、慧。你想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先要恭敬《楞嚴經》。你想學戒、修定、發慧,先要學《楞嚴經》。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那么多,可是《楞嚴經》皆已具足,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所以我們應該學這部經,並且要背得出。
(1)學習的方法就是天天把你已能背得出的經文,重新溫習一次。(2)不要貪多或貪快,要天天溫習一遍,才會熟能生巧,巧能生靈。千萬不要捨近求遠,向外馳求,這樣只是在皮毛上打轉轉,而不能深入經藏,不會開智慧的。
(3)那要利用什麼時候來背經呢?一早起身穿衣服或漱洗時,都可以默誦經文。晚間上床睡覺,躺在枕上還可以默誦溫習。白天在路上走路,或工作時也都可以默背,能這樣連綿不斷地用功,很快就會背熟了。
(4)讀書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你的眼睛、口、心都應該專心一致於書本上。(5)又有“三上”——路上、枕上、廁上,在這三上,正好背經。你們誰願意用這種方法,就能把經背得很熟。各位可以試一試。
唯有成佛才是真孝
講起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裡,見著父母,又忘了孝。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孝順父母。
真正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是說我回到家裡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裡,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
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只是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
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
“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釋迦牟尼佛的父親不準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裡,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
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學習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
“遠孝,孝於萬古;近孝,孝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孝於萬古,好象中國有二十四孝,這是孝於萬古,萬古流芳。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研究的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
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只是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
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
“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釋迦牟尼佛的父親不準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裡,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
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學習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
“遠孝,孝於萬古;近孝,孝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孝於萬古,好象中國有二十四孝,這是孝於萬古,萬古流芳。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研究的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