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伽之沉默

釋伽之沉默

《釋伽之沉默》是雨果 Hugo Productions 發行的專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伽之沉默
  • 曲目數量:19 首
  • 唱片公司:雨果 Hugo Productions
  • 條形碼:4892440709225
專輯曲目,專輯鑑賞,

專輯曲目

最後的樂園(小提琴與樂隊)
The Last Paradise, op.24,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1] Beginning 3:39
[2] Tutti 2:49
[3] Marcato 3:41
[4] Slow 2:08
[5] The End 5:25
釋加之沉默(為尺巴與樂隊而作)
The Silence of the Sakyamuni, op.29, for Shakuhachi and Orchestra
[6] Freely 5:56
[7] Mysteriously 4:04
[8] Tutti 1:37
[9] Slow 6:18
地平線(為女高音,男中音與交響樂隊而作)
Horizon, op.20, for Soprano, Baritone and Orchestra, 1985
[10] Introduction 3:13
[11] Melody 5:15
[12] Fast 1:45
[13] Dance 2:35
[14] Ga-Bo-Pa 2:45
[15] Horizon 5:17
冬(為交響樂隊而作)
Winter, op.28, for Orchestra, 1989
[16] Winter 3:51
[17] Meno-mosso 1:54
[18] Tutti 2:58
[19] Sad 2:27

專輯鑑賞

要為這張《釋迦之沉默》CD寫點說明並不容易,過了幾個月我仍不知要寫些什麼,像我所有的音樂作品一樣,用文字來形容是一件極痛苦之事,就像94年四月我在北京的交響音樂會——忙了幾個月,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用英語說,應是cost a fortune;現場戒備森嚴,一千多一點座位的音樂廳,據說便來了八十多位公安維持秩序,形成了中國交響樂史上一次奇觀。我坐在觀眾席里,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我無法以形容“自己聽自己”的感覺,也無法在乎坐滿音樂廳的聽從是否真正喜歡我的音樂,我懷疑大多數人也許是好奇或趕時髦,就像八十年代中我離開北京前夕一樣。
  這張CD中有三個作品都曾在當日這場音樂會中演出。HUGO曾抱怨我關於《最後的樂園》注釋得太少,我能說些什麼呢?此曲構思於1991年,我住在匹茲堡,一個不大不小、陰沉沉黑乎乎、毫無特點的賓夕法尼亞西部城市,我剛度過也許是一生中最黯淡的日子,心情糟透了,香港市政局委約我寫一個中樂作品,結果到現在我仍未寫出來,倒是標題和素材都被我用到了這部小提琴協奏曲中。我很喜歡Last這個字,我總覺得這是我最後一個作品;中國東南部農村中那種送葬行列老是出現在我腦海中,我幻想有一天我也被這種儀式送上死亡的路程,並且永無結束。
  與此相同的是《冬》,這首曲子作於水牛城,一個一年差不多半年是冬天的紐約州北部的一個鬼地方,雲層老是壓得很低,仿佛你一生中倒霉的日子都會在這裡發生。我很喜歡暗淡的音色組合,這也許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但它並沒有在北京的交響音樂會上演出。
  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地平線》,作於1985年,當時北京音樂界的傳統衛道士掌握著生殺大權,任何年輕人的新想法都全被扼殺在搖籃里,並且嘲笑年輕人不會以“傳統”手法作曲。我於是寫了這首馬勒式浪漫的《地平線》來回敬,事實證明我還是沒有贏,現在這首作品居然成了“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在中國不斷地上演,並被中國的指揮家帶往國外演出。十年後,我再次開音樂會,人們津津樂道的,仍是這首樂曲!對此我一點都奈何不得!
  命運常常和人開玩笑,我在嚴寒和寂寞的美國東北部作了這幾首樂曲,跑到香港這樣火熱和繁華的地方來出版;我不知道買這張CD的人會是在哪裡,如果有人真的喜歡這些東西,對我這顆尚在跳動的靈魂將是一種慰藉。
  ——葉小鋼
  94年8月於Los Angeles
  作曲:葉小鋼
  葉小鋼是中國的新一代音樂家,是目前國際上最有影響的華裔青年作曲家之一。葉小鋼出身於音樂世家,四歲起隨父親葉純之學習鋼琴,中學畢業後下放至農場勞動,後又進工廠當鉗工六年。197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著名作曲家杜鳴心教授。198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教授Alexander Goehr的短期作曲班上學習。1981年首次舉行個人作品音樂會。1982年《中國之詩》獲美國齊爾品協會作品比賽第一名。1983年《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獎,該曲被認為是當代知青文藝的代表作。
  1984年,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首次派出葉小鋼作為中國青年作曲家的代表出席了在紐西蘭舉行的亞太地區藝術節及作曲家大會,並在當地首演了新作《西江月》,獲得成功,使中國當代音樂創作開始受到世界的注目。
  1985年中國音協及中國唱片公司為葉小鋼舉行了交響作品音樂會,首演了《老人故事》、《八匹馬》、《地平線》等五部交響樂,獲得極大成功。1986年,葉小鋼受文化部委託為日本駐華大使中江要介的舞劇《浩浩蕩蕩,一衣帶水》與日本藝術家合作,作為中方代表共同創作該舞劇的音樂,在東京及北京的演出均獲得成功。同時,葉小鋼開始涉足其他音樂領域,為電影《湘女瀟瀟》、《死神、老人與少女》(此二片均在國際上獲獎),話劇《趙氏孤獨》及電視劇、室內樂的音樂創作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1987年葉小鋼獲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獎學金赴美留學,師從美國著名作曲家S. Alder和J. Schwantner,其鋼琴五重奏《悲歌》於1988年獲伊斯曼音樂學院路易斯·蘭獎,而管弦樂作品《喜瑪拉雅山的毀滅》則於翌年獲該學院哈沃德·漢森獎。
  1990年葉小鋼出席香港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並受市政局委約創作供尺八及中樂團演出的《釋迦之面具》,並由香港中樂團及日本尺八大師坂田誠山於該藝術節中首演。翌年四月又受市政局委約創作中樂協奏曲《冬》,由陳燮陽指揮香港中樂團首演。
  1992年葉小鋼作品《伽葉無語》獲台灣省立交響樂團第一屆作曲比賽大獎,並榮獲台灣省教育廳榮譽證書。1993年《地平線》被選入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1994年葉小鋼榮獲美國LI基金會頒發的學術成就獎,以表彰他對新音樂探索的努力及鼓勵他到中國繼續從事創作和研究活動。
  自1989年起,葉小鋼被列入英國劍橋出版的國際名人錄和國際音樂名人錄,其主要作品尚包括大型舞劇作品《達賴六世情詩》、《紅雪》、When the Dream Fades;室樂作品Strophe、Tripidus、Ballade、《三迭》、《和》;交響作品《一個中國人在紐約》、《釋伽之沉默》、《最後的樂園》、《冬》;大型中樂作品《沅歌》、《死之蝕》、The Silence of the Redy Poppy、The Far Calls等。這些作品分別首演於加拿大、美國、日本、台灣、紐西蘭、英國、香港、芬蘭等地,受到了各國傳媒的高度評價。
  葉小鋼是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碩士,現為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研究生,目前他暫時離開該校從事專業創作,並受香港市政局委約,創作大型作品《最後的樂園II》。
  最後的樂園(為小提琴與樂隊而作,1992),作品24
  《最後的樂園》構思於1991年,這次錄音是1992年的版本。小提琴家Anton Miller將在1995-96樂季中在美國繼續演出此曲。
  《釋迦之沉默》(為尺八與樂隊而作,1990),作品29
  宋人陳陽在《樂書》中提到,尺八這一樂器在唐朝已經流行。後傳到日本,經日本樂師多少代人之努力,演變成今日日本的主要“邦樂”樂器之一。《釋迦之沉默》試圖用交響樂與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樂器之一的尺八合作這一形式,傳遞出作曲家與雲崗和龍門石窟中獲得的靈感,北魏與隋唐無與倫比的佛像雕塑,那么寧靜、飄逸、睿智、超凡脫俗,和去盡人間煙火氣的風度,高不可攀的思辨神靈,形成中國古典理想美的高峰。無言是對陰冷、殘酷和血肉淋漓的最好輕視和超脫……
  整首作品滲透著東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充滿了作曲家內心道德理想主義的衝突,其文化價值取向是不十分明顯的,它也許表明最大限度受影響於東方傳統文化的中國當代音樂家處在這個時代的必然狀態。
  《釋迦之沉默》不能說與東方古典宗教無關,更不能說與東方傳統文化相距甚遠。它用與現代社會並不十分融洽的古典音色流來刻劃當今東方性格的內心世界,以一種新的心理秩序從文化傳統中尚未枯竭的精神資源里尋求一條與眾不同甚至新的思想出路。
  1992年這曲以全新的版本(作品名稱《伽葉無語》)參加台灣省立交響樂團舉行的第一屆作曲比賽,獲得最高獎賞並榮獲台灣省教育廳榮譽證書。1993年由日本青年尺八演奏家北松公宏在台北演出。《釋伽之沉默》將安排於林肯交響樂團1995-96樂季中演出。
  《地平線》(為女高音、男中音與樂隊而作,1985),作品20
  《地平線》首演於1985年葉小鋼首次交響音樂會,是一首很受歡迎的當代音樂作品。1986年曾有Kenneth Schermerhorn指揮演出於香港,1989年曾由鄭小瑛指揮演出於芬蘭。1993年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並再次在北京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