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繪瓷蓋罌

罌:盛水貯糧之具

罌是一種盛貯器,既可用來汲水、存水,也可用來盛糧,在漢代即已存在。但對於罌的命名及形態界定,歷來頗多歧解,或說瓶之大腹小口者為罌,或稱缶即是罌,莫衷一是。直到本世紀70年代在新疆吐魯番出土了一件帶有"黃米一罌"題記的南北朝時期的陶器,人們才對罌的形態和用途有了直觀的了解。後來浙江餘姚又發現了刻有"維唐故大中四年……故記此罌"題記的瓷器,從而為唐代的罌樹立了標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釉下彩繪瓷蓋罌
  • 外文名:Covered under-glaze painted ying
  • 口徑:20厘米 
  • 通高:64.5厘米
名稱,介紹,Image,

名稱

中文名稱: 釉下彩繪瓷蓋罌
英文名稱: Covered under-glaze painted ying

介紹

造型優雅挺拔
這件瓷罌出自浙江省臨安縣,與餘姚出土的同一式別,盤口長頸,鼓腹平底,頗似"瓶之大腹小口者"。造型優雅,曲線柔美,盡顯南國水鄉的嫵媚。而且在盤口之上另有覆缽式蓋,蓋的外廓線與罌肩腹曲線上下呼應,形成一個流暢的卵形。蓋頂的把手做成圓形花蕾,使整個已封閉的卵形頓顯修長挺拔,與常見的北方唐代瓷器飽滿豐潤的形象大異其趣。
此罌通體施青釉,青中泛黃。釉下為褐彩繪出的如意頭形捲雲紋。釉色與紋樣搭配非常協調。
救生之具
盛水的罌在古書中多有記載。《三國志》曾記載吳國連日大雨不止,飲用水渾濁不堪,吳國士兵因此腹瀉嚴重而喪失戰鬥力,軍將們只好令士兵準備許多罌,盛水澄清後再飲用,情況始有緩解。而宋代人更是別出心裁,在水災之時把許多中空封閉的罌用繩索捆綁起來,利用罌中空的浮力作為救生工具,頗似後來的"葫蘆舟",不過宋代時的罌已主要是盛酒了。大文學家歐陽修曾寫詩戒人自戒,說"行當考官績,勿復困罌缶",不要整天困在酒桌上,要認真督察官吏辦實事,可資為證。

Image

規格: 口徑20厘米 通高64.5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唐
類型
質地類型: 瓷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 牧女村姑與市井儈婦—隋唐至明清 盛食具 飲食具
收藏地: 浙江省博物館
主題詞或關鍵字: 罌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