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鹵對接井鑽井技術的研究》是由地礦部勘探所、湖南省地礦廳417隊、湖南湘衡鹽礦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周鐵芳、盛彥鈞、趙建亞、向軍文、陽慕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采鹵對接井鑽井技術的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地礦部勘探所、湖南省地礦廳417隊、湖南湘衡鹽礦
- 主要完成人:周鐵芳、盛彥鈞、趙建亞、向軍文、陽慕堯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19950008
- 獲獎證書編號:KJ-95-1-1
- 獎種:科技
《采鹵對接井鑽井技術的研究》是由地礦部勘探所、湖南省地礦廳417隊、湖南湘衡鹽礦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周鐵芳、盛彥鈞、趙建亞、向軍文、陽慕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采鹵對接井鑽井技術的研究》是由地礦部勘探所、湖南省地礦廳417隊、湖南湘衡鹽礦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周鐵芳、盛彥鈞、趙建亞、向軍文、陽慕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項目摘要本項成果是用鑽井法使兩口中半徑水平井在地下深處對接...
1925年美國鑽井最深達到670米。20世紀30年代,蘇聯首先開始使用渦輪鑽,迅速提高鑽井深度和效率。到40年代,美國採用深井潛鹵泵替代水泵,可將幾千米深的天然滷水汲到地面。石鹽水采技術,採用硐室水溶、單井對流、油(氣)墊、水力壓裂等方法。70年代以來逐步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同時利用石鹽溶腔儲存石油、天然氣和...
固井完井技術 出砂管理模式及防砂管縫寬選擇 大慶油田套管先期保護研究 煤層氣井固井技術研究與套用 鄂北氣田近平衡壓力固井技術研究 老井側鑽注水完井工藝 水平井割縫篩管完井技術套用 低密度堵漏水泥漿技術 利用晶核改善油井水泥水化性能的方法與實驗 二氧化碳對油井水泥腐蝕研究 金壇鹽穴儲氣庫已有采鹵井無井底固井...
第一篇 枯竭油氣藏儲氣庫工程技術 枯竭油藏及含水構造改建儲氣庫注采機理研究 儲氣庫老井封堵用超細水泥漿體系的研究與套用 地下儲氣庫定向井井下複雜情況分析 大港儲氣庫定向井固井技術研究 枯竭油氣藏改建地下儲氣庫鑽采工藝技術 永22含硫潛山油氣藏儲氣庫水平井鑽井技術 地下儲氣庫地面設施風險評估及注采井安...
二、清初促進井鹽業恢復和發展的措施 三、清中後期井鹽業資本主義手工業工場的發展 第二節 清代深鑽井技術的輝煌成就 一、自流井的騰飛 二、精湛的深鑽井技術的發展 第三節 鑽、治井工具的完備 一、鑽井工具的演變 二、修治井工具的主要類型和特點 第四節 鑽井工藝的完善 第五節 宏偉壯觀的鑽探和采鹵井架——...
(三)鹽穴再利用的技術措施 如前所述,鹽穴再利用既是岩鹽開採的最優路徑,也是建設國家戰略石油儲庫的可選途徑之一。然而,要使岩鹽開採的鹽穴具有可使用性,必須從采鹵井施工作業開始,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形成的溶腔符合設計要求,包括形狀、頂底板厚度、密封性等,使之滿足儲備石油及其製品的要求。使鹽穴可供...
生產技術 井礦鹽的生產技術包括鑽井汲鹵、岩鹽旱采和蒸發製鹽等技術。鑽井汲鹵 中國古代鑽井汲鹵技術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①挖掘淺井,吸鹵煎鹽。戰國末期,秦國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56~前251年在今四川省雙流、成都、華陽一帶,開鑿鹽井,汲鹵煎鹽。此後至北宋中期,都是人工挖鑿的“大口淺井”,井壁一般沒有...
中國竹纜鑽井法技術發明於宋代慶曆皇祐年間,自貢是卓筒井開採井鹽發祥地之一,更是深井開採科學技術體系發明創造集大成者,開創出了一套完整而精湛的鑿井、修治井技術和采鹵採氣工藝流程。卓筒井在遂寧市大英縣境內還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圓6公里範圍內,而當地的大順灶,是卓筒井工藝僅存的一處還能生產的鹽灶,...
東源井位於自貢市貢井區扇子壩大塘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自貢還在生產天然氣和滷水的古井之一。艾葉鎮境內的東源井始鑿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歷經114年鑿成,採用古代頓鑽衝擊式鑽井技術開鑿,井深949米,六腳木質井架高23.4米,井口裝置為“盆”結構,東源井採用盆裸眼敞口、無阻提鹵采氣工藝,為世界...
創兌鹵淨化技術,創利用深井天然黃鹵取代傳統河水注井,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提升有益元素富集,生產高品質天然井鹽。與 四川大學 、自貢輕工業設計研究院 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專家院士合作機制,與 天津科技大學 合作,構建產學研聯盟,共建實驗室 。科技創新 通過多年研發,反覆實踐,獲 專利技術7項,實現了鹽滷資源...
夏柏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術組織設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教授,博士導師。工作經歷 1981年12月武漢地質學院工學學士 1984年12月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工學碩士 1988年6月中國地質大學工學博士 1988年至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任教。歷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副院長、研究生院副院長兼211工程...
在鹽業戰線上建立起一整套包括科研、教學、地質、採礦、設計、科技情報、鑽井、采鹵、標測、製鹽、鹽化工、發電、機械製造的工業體系,形成了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的鹽業科技隊伍。我國1996年生產原鹽2 932.4萬t,其中海鹽占70.95%、湖鹽占7.85%、井礦鹽占21.2%。生產海鹽的省(市、區)有遼寧、天津、河北、山東、...
製鹽技術陳列廳 展有古代製鹽情景模型。從館內的圖片和文物可以看出,早期人們挖掘鹽井的方式與挖掘水井並無多大差異,使用的工具都是鋤、鍤、錘、耜等,完全靠人力挖掘、破碎岩石完成。博物館從鑽井、采鹵、天然氣開採、製鹽等方面再現了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進和發展,表現了以深井鑽鑿技術為中心的古代井鹽生產工藝,...
北宋時期,大英縣卓筒井鎮人發明了卓筒井采鹵技術後,由小口深井逐漸替代大口淺井。蘇軾在《蜀鹽說》中記載:“自慶曆皇以來,蜀始創‘卓筒’。用圓刀鑿山如斗大,深者至數十丈則鹹泉自上”。卓筒井發明於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卓筒井在四川大英縣境內還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圓...
鑽井工程公司 公司成立於1990年,依託強大的鑽探技術力量成功研發出鹽滷井水平定向對接施工工藝,榮獲1995年度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作為全國首家開發套用水平定向對接采鹵技術,並具有自行設計、自行施工一條龍服務的專業隊伍。多年來,先後在全國各地成功施工水平定向對接采鹵井100餘對,其一流的施工質量和良好的市場信譽...
清代初期,主要是浚淘小井,開採淺層稀薄鹽滷;乾嘉時期,隨著鹽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富榮鹽場井深一般可達一二百丈,開採侏羅系地層的黃鹵;道鹹時期,富榮鹽區不少井深達千米,已接近三迭系層位,開採出黑鹵及岩鹽,生產能力顯著提高。隨著深井的湧現和量豐且濃的鹽滷資源的開發,采鹵、輸鹵技術及配套設施,也都...
鹽業歷史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陳列中國井鹽歷史文物為基本功能,是中國較早設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該博物館以清代建築“西秦會館”為館址,博物館內陳列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模型、照片和標本,從鑽井、采鹵、輸鹵、製鹽等方面再現了井鹽生產技術的沿革和發展,生動表現了以深井鑽鑿技術為中心的古代井鹽生產工藝,體現了...
自貢是一座曾經遍地鹽井的都市,有近2000年的井鹽生產史,被譽為“千年鹽都”。在“煮鹵為鹽”,創造出內涵深邃、燦爛輝煌的掘井、采鹵、製鹽科技技術和經濟財富的同時,積澱並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井鹽文化。表現形式 一是以井為名的地名眾多。如自流井、貢井、路邊井、高山井、磨子井等。二是鹽業遺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