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谷

醫谷

醫谷是位於北歐的生命科學活動中心,目前正在尋找與科技園和生物技術製藥公司組群的合作,排在其日程首位的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產業格局演變,新興產業作為經濟新增長點被各界寄予厚望,生物技術產業更是全球投資界和多國決策層看中的重點領域。有童話王國之稱的丹麥憑藉傳統科技創新集群和商業環境優勢正著力加大建設醫谷,以財稅、資本、人力優勢吸引全球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生物技術機構進駐丹麥,欲續寫一篇全球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的產業童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谷
  • 外文名:(Medicon vally
  • 位於:北歐的生命科學活動中心
  • 合作夥伴: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機構,交流,發展,數據,創新,

機構

丹麥生物技術研發具有集成優勢。丹麥的大學、醫院、企業和研究機構相互合作,在生物技術前沿緊密集成,形成網路,提高了競爭能力,為丹麥保持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醫谷(Medicon vally)是重要的特色集群機構之一。
最大的五間生物技術公司員工人數占該地區公司的52%,同時有59%的公司員工人數少於五人。約根森說,“醫谷一半的活動量歸功於五家公司:Symphogen(丹麥)、Santaris Pharma(丹麥)、Camurus(瑞典)、NSGene(丹麥)和Alligator Bioscience(瑞典),這在醫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必須要將為數不多的幾間大公司和剩下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區分開,因為對許多小型的生物技術公司而言,融資情況是他們根本的問題。這對丹麥和瑞典來說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因為生命科學產業、生物技術、製藥業和醫療用材作為一個產業,能夠引領未來的發展。如果他們沒有成功獲得所需資本,那么之前投資到公共研究和私人研究的幾十億經費將前功盡棄。在丹麥和瑞典,企業通過公共基金籌集資本並不是資本短缺的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為生命科學產業建立最佳的條件,並使醫藥谷的技術和能力在市場推廣方面超越國際水平。”
圖為奧爾堡大學工作人員圖為奧爾堡大學工作人員
醫谷同時正承受著來自於全球壓力所產生的挑戰。醫谷必須要和世界上超過250個其他的生命科學研究地區為了稀有資本和人力資源進行競爭。

交流

“我們希望通過生命科學使者的交流在全球的組群之間建立緊密和長期的關係。”醫谷總裁施蒂格·約根森博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醫谷開發的產品需要臨床前和臨床的支持,在腫瘤學、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營養和代謝療法方面的先進研究,為許多印度的生物技術製藥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取得牌照機會。
“此外,醫谷還設有技術轉移中心,可以在智慧財產權和品牌援助方面協助中國和印度的生物製藥和醫療設備公司。”約根森說
“現在生命科學需要全球間的專家合作,以加快商品化和創收的進程。因此,我們已將目光放在了印度、中國、以色列、瑞士和美國舊金山,以創造新的研究和商業機會。”施蒂格·約根森博士說。
與美國相比,醫谷地區吸引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私人投資很少。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戰略上更多考慮長期效益,通常還會根據項目進展追加投資。
約根森指出,“研究發現,生物技術公司現在籌集資金比在金融危機頂峰時更為容易,同時,在2011年滿足短期資本需求的前景也變得光明。儘管有所改善,但仍有大部分生物技術公司在資本短缺方面存在極大的挑戰。這些公司的活動水平降低了。”

發展

約根森認為,“我們迫切需要丹麥和瑞典政治家們更大的支持,如果醫谷在國際舞台上競爭,那么在生命科學產業具備有競爭力的條件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以研究為基礎的小型公司特別需要稅收鼓勵,這樣在生物技術公司完成項目的時候能夠在預算上給予他們必要的促進。”
他指出,投資商們正在將注意力轉移到像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美國和挪威這些國家,因為這些國家規定,以研究為基礎的小型公司能夠得到由國家直接退還的多達50%的研究經費。作為回報,他們在之後不能將這些費用從企業所得稅里扣除。

數據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丹麥是否具備全球生物技術研發領先者的資質:丹麥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開發已達38億歐元,在歐洲大陸排第二位;按人均計算,丹麥是歐洲最大的醫療技術出口商,在該領域90%的收入來自出口;每百萬人口中發表的公開科技學術成果論文數量在歐盟排第一;丹麥科學家出版物人均引用數世界第四,是歐洲三大生命科學中心之一。
丹麥生物技術基礎的打造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相關資料顯示,丹麥政府從70年代末期開始涉足生物技術政策。1976年,丹麥政府設立基因工程註冊委員會,對基因領域世界各國的政策進行評估,並探討制訂政策法規的必要性。上世紀80年代,丹麥的兩家醫藥企業宣布,要在胰島素和人類生長荷爾蒙的生產過程中使用轉基因物質(GMO),引起學術界和政界廣泛爭論。由此,丹麥議會於1986年通過了基因技術法,規範基因技術的研究和套用。由此,丹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制定生物技術研究與發展法規的國家。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生物技術始終在丹麥研究政策中處於優先位置。1987年,丹麥政府提出了第一個生物技術領域政府研究開發計畫(BIOTEK),總投入4.75億克朗(相當於6400萬歐元),支持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1991年到1995年丹麥政府又實施了BIOTEK的二期,總投入4.5億克朗(相當於6100萬歐元)。在90年代後半期,政府通過年度研究計畫繼續優先支持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1998年,政府制定了一個詳盡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國家戰略。由於長期的不懈努力,丹麥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能力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創新

傳統基礎的優越沒有停滯丹麥在生物技術研發領域創新能力的推進,丹麥內政與衛生部部長哈德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稱,目前丹麥正在進行一項名為“健康創新工程”。
他說:“在以生物技術為基礎的醫療研發領域,政府將加大對各種私營機構的資金扶植力度。例如,大約411億丹麥克朗的政府資助將用於丹麥醫療機構改革計畫,其中很大比例用於研發新的生物技術,政府還設立一項名為ABT、總額約30億丹麥克朗的專項基金,用來投資醫療技術項目;還有一項創新基金,總額達7.5億丹麥克朗,用來支持綠色能源和醫學技術創新。”
圖為醫谷科研人員做人體健康類研究。圖為醫谷科研人員做人體健康類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