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第9版)

醫學免疫學(第9版)

《醫學免疫學(第9版)》是由孫遜、凌虹、楊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2年8月15日出版的高等學校“十四五”醫學規劃新形態教材。該書可供高等醫學院校基礎、臨床、預防、口腔及藥學等專業本科學生使用,亦可作為成人教育及普通高等院校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教材。

該書共二十五章,內容包括免疫學概論,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組織、細胞和分子,免疫應答、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抗感染免疫、超敏反應、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和腫瘤免疫,免疫防治和免疫學檢測技術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醫學免疫學(第9版)
  • 作者:孫遜、凌虹、楊巍
  • 類別:高等學校“十四五”醫學規劃新形態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15日
  • 頁數:29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89917
  • 字數:479千字
  • CIP核准號:2022120839
成書過程,修訂過程,編寫人員,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課程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過程

該次修訂保留《醫學免疫學(第8版)》教材編寫順序及結構以及該書概念準確、重點突出的風格。同時,結合執業醫師《醫學免疫學》考試大綱要求,注重免疫學基礎和反映臨床套用的新進展,對教材內容進行修訂、補充和更新。該書由13所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免疫學領域骨幹教師編寫、修訂,在修訂時以求全書內容循序漸進,同時統一和規範專業名詞的使用及基因和蛋白質的命名等。教材主審中國醫科大學呂昌龍教授對該書審閱和指導把關。

編寫人員

《醫學免疫學(第9版)》編寫委員會
主審
呂昌龍
主編
孫遜、凌虹、楊巍
副主編
馮輝、金桂花、劉平
編委(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馮輝(中國醫科大學)
付海英(吉林大學)
官傑(齊齊哈爾醫學院)
金桂花(延邊大學)
李勝軍(中國醫科大學)
凌虹(哈爾濱醫科大學)
劉北星(中國醫科大學)
劉輝(大連醫科大學)
劉平哈爾濱醫科大學
欒希英(濱州醫學院)
裴春穎哈爾濱醫科大學
祁贊梅(中國醫科大學)
孫遜(中國醫科大學)
王金岩中 國醫科大學
徐雯(哈爾濱醫科大學)
閆東梅(吉林大學)
楊巍(吉林大學)
於昊龍(遼寧何氏醫學院)
袁小林(大連大學)
翟景波(內蒙古民族大學)
張紅軍(牡丹江醫學院)
張佩(錦州醫科大學)
張慶鎬(大連大學)
朱曉彤(中國醫科大學)
編寫秘書
姜雪峰(中國醫科大學)

出版工作

2022年8月15日,《醫學免疫學(第9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責任印製
楊兵、張映橋
張映橋
馬天馳
劉思涵

內容簡介

該書共25章。第一章重點闡述免疫學基本內涵及主要功能,基於免疫學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特點,介紹免疫學學科的獨特性及與臨床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特點。第二章至第十七章為基礎免疫學部分,重點闡述“矛”(抗原)與“盾”(免疫系統)的相互關係。從巨觀到微觀的角度,介紹免疫系統的構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根據抗原識別機制的差異,介紹免疫應答的一般過程及規律(固有免疫應答、適應性免疫應答和免疫耐受),同時概括性地介紹免疫系統內部,以及免疫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系統之間網路調控的複雜機制(免疫調節)。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五章為臨床免疫學部分,重點闡述免疫系統的機能在臨床疾病發生髮展中的保護性和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超敏反應、移植免疫、腫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免疫缺陷病),介紹免疫預防的方法及類型、常見免疫學技術在基礎研究與臨床中的套用。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醫學免疫學內涵及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
第二節 免疫學學科的形成與發展
一、免疫學學科開創期
二、抗感染免疫研究興盛期
三、現代免疫學學科發展期
第三節 醫學免疫學與其他醫學學科的聯繫及其獨特性
一、免疫系統的基本特性
二、免疫學的重大貢獻
第二章 抗原
第一節 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三、抗原進入機體的方式
第二節 抗原的特異性
一、抗原表位的概念
二、抗原表位的分類
三、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
四、共同抗原表位與交叉反應
第三節 抗原的分類
一、根據抗原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是否需Th細胞輔助分類
二、根據與人類的親緣關係分類
三、其他分類
第四節 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
一、佐劑
二、超抗原
三、絲裂原
第三章 免疫器官與組織
第一節 中樞免疫器官
一、骨髓
二、胸腺
第二節 外周免疫器官與組織
一、淋巴結
二、脾
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第三節 淋巴細胞歸巢與再循環
第四章 固有免疫細胞
第一節 吞噬細胞
一、單核巨噬細胞
二、中性粒細胞
第二節 NK細胞
一、NK細胞受體
二、NK細胞識別靶細胞模式
三、NK細胞的生物學功能
第三節 其他固有免疫細胞
一、樹突狀細胞
二、肥大細胞
三、嗜鹼性粒細胞
四、嗜酸性粒細胞
五、固有樣淋巴細胞
六、固有淋巴樣細胞
第五章 適應性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
第一節 T細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一、TCR-CD3複合體
二、其他膜分子
第二節 T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一、根據TCR類型分類
二、根據CD分子分類
三、根據功能特徵分類
四、根據所處的活化階段分類
第六章 適應性免疫細胞——B細胞
第一節 B細胞在外周淋巴組織內的存活和成熟
第二節 B細胞表面膜分子及其功能
一、B細胞受體複合體
二、其他膜分子
第三節 B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一、B細胞亞群
二、B細胞的功能
第七章 抗原提呈細胞
第一節 抗原提呈細胞的種類
一、樹突狀細胞
二、巨噬細胞
三、B細胞
第二節 抗原的處理與提呈
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
二、內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
三、脂類抗原的CD1分子提呈
四、交叉提呈(非經典的抗原提呈途徑)
第八章 抗體
第一節 抗體的分子結構
一、抗體的基本結構
二、抗體的其他成分
三、抗體的功能區
四、抗體的水解片段
第二節 抗體的類型與生物學活性
一、抗體的類型
二、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三、抗體的Fc受體
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第三節 各類抗體的生物學特性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D
五、IgE
第四節 抗體的基因結構及其表達
一、抗體的基因庫
二、抗體的基因結構及其重排和表達
三、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基礎
四、抗體的類別轉換
第五節 人工製備抗體
一、多克隆抗體
二、單克隆抗體
三、基因工程抗體
第九章 補體
第一節 補體系統的組成及理化性質
一、補體系統的組成
二、補體系統的命名
三、補體系統的理化性質
第二節 補體系統的激活
一、經典(傳統)激活途徑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徑
三、甘露糖結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徑
第三節 補體激活的調節
一、自身衰變的調節
二、補體調節因子的調控
第四節 補體受體
一、補體受體1(CR1)
二、補體受體2(CR2)
三、補體受體3(CR3)
四、補體受體4(CR4)
五、C3a/C4a受體和C5a受體
第五節 補體的生物學功能
一、膜攻擊複合體介導的生物學作用
二、補體活化片段介導的生物學作用
第六節 補體與臨床疾病
一、補體與疾病發生
二、補體與疾病診治
第十章 細胞因子
第一節 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
一、細胞因子的基本特徵
二、細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三、細胞因子的功能特點
第二節 細胞因子的分類及生物學功能
一、白細胞介素
二、干擾素
三、腫瘤壞死因子家族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趨化因子
六、生長因子
第三節 細胞因子受體
一、膜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
二、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
第四節 細胞因子與臨床
一、細胞因子異常與疾病
二、細胞因子的臨床套用
第十一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第一節 MHC的基因組成及特點
一、小鼠MHC:H-2複合體
二、人類MHC:HLA複合體
第二節 MHC分子的結構及其特性
一、HLA I類分子
二、HLAⅡ類分子
三、MHC分子與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MHC分子的生物學功能
一、參與抗原提呈和MHC限制性
二、參與T細胞分化發育
三、參與固有免疫應答
四、參與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
第四節 HLA在醫學上的意義
一、HLA分型
二、HLA與器官移植
三、HLA與疾病的相關性
四、HLA與腫瘤
五、HLA與法醫學
第十二章 細胞黏附分子
第一節 各類黏附分子的特性與功能
一、整合素家族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三、選擇素家族
四、鈣黏蛋白家族
五、黏蛋白樣家族
第二節 黏附分子的生物學作用
一、參與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二、參與炎症反應
三、參與淋巴細胞歸巢和再循環
第三節 黏附分子的臨床意義
一、黏附分子與遺傳病
二、黏附分子與炎症性疾病
三、黏附分子與腫瘤
四、黏附分子與移植排斥反應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應答
第一節 固有免疫系統的組成
一、組織屏障
二、固有免疫細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第二節 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和特點
一、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
二、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
第三節 固有免疫應答對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影響
一、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
二、調控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類型和強度
三、參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的效應
第四節 固有免疫應答與臨床
一、固有免疫與感染性疾病
二、固有免疫與腫瘤
第十四章 適應性免疫應答——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
第一節 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一、T細胞與APC的非特異性結合
二、T細胞與APC的特異性結合
第二節 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一、T細胞活化的雙信號刺激
二、T細胞活化信號的轉導及基因表達
第三節 T細胞介導的免疫效應
一、Th1細胞介導的免疫效應
二、Th2細胞介導的免疫效應
三、Th17細胞介導的免疫效應
四、Tfh細胞介導的免疫效應
五、Treg細胞介導的免疫效應
六、CTL介導的免疫效應
第十五章 適應性免疫應答——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
第一節 B細胞對抗原的識別和抗原提呈
一、B細胞對TI-Ag的識別
二、B細胞對TD抗原的識別和提呈
第二節 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
一、B細胞在Th細胞輔助下活化
二、B細胞在生髮中心增殖與分化
第三節 抗體的產生及其介導的免疫效應
一、抗體的產生
二、抗體產生的一般規律
三、抗體的免疫效應
第十六章 免疫應答的調節
第一節 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
第二節 抗原的調節作用
一、抗原的結構
二、抗原的劑量和進入機體的途徑
三、抗原競爭現象
第三節 免疫分子的調節作用
一、補體活化片段的調節
二、特異性抗體的反饋調節
三、CD28超家族的免疫調節
四、抑制性受體的免疫調節
第四節 免疫細胞的調節作用
一、T細胞亞群的免疫調節作用
二、B細胞的調節作用
三、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
第五節 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免疫的調節
一、下行通路和上行通路
二、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免疫系統的調節
三、免疫系統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第十七章 免疫耐受
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機制
一、中樞耐受機制
二、外周耐受機制
第二節 影響適應性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一、人工誘導耐受
二、人工終止耐受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
第一節 自身免疫病的分類與免疫學特徵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類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學特徵
第二節 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制及影響因素
一、分子模擬
二、免疫隔離部位抗原釋放
三、自身抗原改變
四、表位擴展
五、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逃避“克隆清除”
六、自身反應性B細胞旁路活化或多克隆激活
七、免疫調節異常
八、遺傳
九、年齡與性別
第三節 自身免疫病的組織損傷機制
一、自身抗體介導的組織損傷(Ⅱ型超敏反應)
二、自身抗原抗體複合物介導的組織損傷(Ⅲ型超敏反應)
三、自身反應性T細胞介導的組織損傷(Ⅳ型超敏反應)
第四節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治療
一、非特異性免疫治療
二、特異性免疫治療
第五節 幾種常見自身免疫病免疫學特徵
一、系統性紅斑狼瘡
二、類風濕關節炎
三、重症肌無力
四、1型糖尿病
五、Graves病
第十九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 Ⅰ型超敏反應
一、參與Ⅰ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
二、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三、遺傳與環境因素
四、Ⅰ型超敏反應的常見疾病
五、Ⅰ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一、Ⅱ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Ⅱ型超敏反應的常見疾病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一、Ⅲ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Ⅲ型超敏反應的常見疾病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一、Ⅳ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Ⅳ型超敏反應的常見疾病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
第一節 移植排斥反應類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應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第二節 移植排斥反應的免疫學機制
一、移植排斥反應的抗原
二、移植排斥反應的效應細胞
三、移植排斥反應的效應機制
第三節 延長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一、組織配型
二、套用免疫抑制劑
三、物理學方法延長移植物存活
四、誘導移植免疫耐受
第四節 人類造血幹細胞移植
一、造血幹細胞移植特點
二、造血幹細胞移植分類
三、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適應證
第二十一章 腫瘤免疫
第一節 腫瘤抗原
一、腫瘤特異性抗原
二、腫瘤相關抗原
第二節 機體抗腫瘤免疫效應機制
一、適應性免疫應答的抗腫瘤作用
二、抗腫瘤的固有免疫應答
第三節 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一、腫瘤細胞逃逸免疫應答
二、腫瘤微環境中的抑制性細胞及分子
三、宿主免疫缺陷或功能低下
第四節 腫瘤的免疫學診斷和治療
一、腫瘤的免疫學診斷
二、腫瘤免疫治療
第二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節 概述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二、宿主的免疫防禦功能
第二節 固有免疫防禦機制
一、組織屏障
二、固有免疫細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第三節 適應性免疫防禦機制
一、細胞免疫應答
二、體液免疫應答
第四節 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的主要類型
一、抗細菌感染免疫
二、抗病毒感染免疫
三、抗真菌感染免疫
四、抗寄生蟲感染免疫
第五節 免疫逃逸與免疫病理
一、免疫逃逸
二、免疫病理
第二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節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發性B細胞缺陷病
二、原發性T細胞缺陷病
三、聯合免疫缺陷病
四、原發性吞噬細胞免疫缺陷病
五、補體缺陷病
第二節 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一、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二、其他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節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學檢查與治療原則
一、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學檢查原則
二、免疫缺陷病的治療原則
第二十四章 免疫預防
第一節 人工主動免疫
一、疫苗
二、計畫免疫
第二節 人工被動免疫
一、人工被動免疫製劑的種類
二、人工被動免疫的主要套用
第二十五章 免疫學檢測技術
第一節 抗原-抗體反應檢測技術
一、凝集反應
二、沉澱反應
第二節 免疫標記技術
一、放射免疫分析
二、免疫酶技術
三、免疫螢光技術
四、親和組織化學技術
五、免疫金銀組織化學技術
第三節 免疫細胞的分離與功能檢測
一、淋巴細胞分離製備技術
二、免疫細胞的功能檢測
第四節 細胞因子檢測技術
一、生物學測定法
二、免疫學測定法
三、分子生物學測定法
附錄 CD抗原
漢英專業名詞對照
主要參考文獻

課程資源

數字課程
《醫學免疫學(第9版)》配有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的數字課程,涵蓋教學課件、自測題、微課、拓展閱讀等資源。
課程名稱
醫學免疫學(第9版)數字課程
出版時間
2022年8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內容提供者
孫遜、凌虹、楊巍
策劃編輯
張映橋
技術編輯
李翠玲

教材特色

  1. 該書結合免疫學發展史,將免疫學重要人物及事件等融人微課,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
  2. 每一章增設重難點微課,結合新進展、新發現和新機制對免疫學相關理論和套用進行重點介紹。
  3. 該書提供自測題、教學PPT、拓展閱讀等數字資源,以求通過數字資源,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並幫助其理解和記憶。

作者簡介

孫遜,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免疫學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皮膚、黏膜免疫及腫瘤免疫。
凌虹,女,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醫科大學寄生蟲學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抗病毒與抗腫瘤免疫。
楊巍,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免疫調節與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