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魂藤

醉魂藤

醉魂藤,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的根。分布於華南、西南等地。具有祛風濕,解胎毒,截瘧之功效。常用於腳氣麻木酸痛無力,胎毒瘡疹,瘧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醉魂藤
  • 別稱:老鴉花、野豇豆、對葉羊角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蘿藦科
  • :醉魂藤屬
  • :醉魂藤
  • 分布區域:分布於華南、西南等地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性平。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解胎毒,截瘧。

主治

腳氣麻木酸痛無力,胎毒瘡疹,瘧疾。

相關配伍

1、治風濕腳氣:野豇豆根1條,煎水服;或用全草煎水洗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2、治胎毒:野豇豆根及花椒少許,用菜油煎後搽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3、治瘧疾:野豇豆根6g,煎雞蛋服。(《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油煎塗搽患處。

採集加工

秋季挖根,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纖細攀援木質藤本,長達4米;莖有縱紋及二列柔毛,老時漸落無毛。葉紙質,寬卵形或長卵圓形,長8-15厘米,寬5-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很少近心形,幼嫩時兩面均被微毛,尤以背面脈上為多,老漸光滑無毛;基出脈3-5,初成翅形,後漸扁平,側脈每邊3-4條,纖細,頂端彎曲;葉柄扁平,長2-5厘米,粗壯,被柔毛,頂端具叢生小腺體。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長2-6厘米,著花10-15朵;花序梗粗壯,被微毛;花梗長1-1.5厘米,被微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長和寬約5毫米;花蕾卵圓形,頂端鈍;花直徑1厘米;花萼裂片卵形,長和寬約1毫米,花萼內面基部有小腺體;花冠黃色、輻狀,外面被微毛,內面無毛,花冠筒長4-5毫米,裂片在未開時頂端彼此粘合,開後則成鑷合狀排列,三角狀卵圓形,長和寬4-5毫米;副花冠5片,星芒狀,從合蕊冠伸出平展於花冠上,副花冠裂片呈長舌狀,基部狹小,頂端鈍,可達花冠的灣缺處;花葯方形,頂端具透明膜片;花粉塊近方形,直立,內角頂端具三角形的薄膜邊,花粉塊柄短而粗,著粉腺紫色,菱形;子房長圓形,無毛,柱頭平坦,基部5稜,蓇葖雙生,線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直徑5-10毫米,外果皮灰色,無毛,具縱條紋;種子寬卵形,呈褶疊狀,深褐色,長約1.5厘米,寬1厘米,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3厘米。花期4-9月,果期6月-翌年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m以下的山谷水旁林中蔭濕處。分布於華南、西南等地。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除濕,解毒。治風濕腳氣,胎毒瘡疹,瘧疾。”

附註

同屬植物貴州醉魂藤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亦供藥用,效用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