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糖製品是利用高濃度糖液的滲透脫水作用,將果品蔬菜加工成糖製品的加工技術。該製品具有高糖或高糖高酸等特點,不僅改善了原料的食用品質,賦予產品良好的色澤和風味,而且提高了產品在保藏和儲運期的品質和期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醃糖製品
- 外文名:salted sugar products
- 拼音:yantangzhipin
- 特點:高糖高酸
- 原理:高濃度糖液的滲透脫水作用
- 優點:提高風味和保存期
歷史,優點,分類,蜜餞類,涼果,製作方法,
歷史
醃糖製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糖製品是利用蜂蜜糖漬餞制而成,並冠以“蜜”字,稱為蜜餞。甘蔗糖和飴糖等食用糖的開發和運用,促進了糖製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逐步形成格調、風味、色澤獨具特色的我國傳統蜜餞,其中北京、蘇州、廣州、潮州、福州、四川等地的製品尤為著名,如蘋果脯、蜜棗、糖梅、山楂脯、糖薑片、冬瓜條以及各種涼果和果醬,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榮譽。在1913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我國生產的果脯、蜜餞曾榮獲金質獎章,博得了很高的評價。
優點
該製品具有高糖或高糖高酸等特點,不僅改善了原料的食用品質,賦予產品良好的色澤和風味,而且提高了產品在保藏和儲運期的品質和期限。
分類
蜜餞類
指果蔬經整理、硬化等預處理、加糖煮製而成,製品保持一定形態的高糖產品,食糖量在50%-70%
涼果
指用鹹果胚為主原料的甘草製品。果品經鹽醃、脫鹽、曬乾,加配調料秘制,再曬乾而成。製品含糖量不超過35%,屬於低糖製品,外觀保持原果形,表面乾燥,皺縮,有的品種表面有層鹽霜,味道甘美,酸甜,有原果的風味。如陳皮梅、話梅、橄欖製品等。
製作方法
(1)原料選擇 製作果脯蜜餞類產品需保持一定塊形。所以在原料選擇時,通常應選用正品果。原料的成熟度,一般以七至八成熟的硬熟果為宜。
(2)原料預處理
選別分級 根據製品對原料的要求,及時剔除病果、爛果、成熟度過低或過高的不合格果。同時,對原料進行分級,以便在同一工藝條件下加工,使產品質量一致。
皮層處理 根據果蔬種類及製品質量要求,皮層處理有針刺、擦皮、去皮等方法。針刺是為了在糖制時有利於鹽分或糖分的滲入,對皮層組織緊密或有蠟質的小果,如李、金柑、棗、橄欖等原料,所採用的一種劃縫方法,針刺常用手式製作的排針和針刺機。擦皮有兩種方法:一是只要把外皮擦傷,鹽或粗砂相混磨擦;二是把皮層擦去一薄層,例如:擦去柑橘表皮的油胞層,或擦去馬鈴薯表皮等,可採用拋滾式擦皮機。對於形狀規則的圓形果,如梨、蘋果等,常用手搖旋皮機或電動水削皮機去皮;對於皮層易剝離的水果,如柑橘、香蕉、荔枝等,常用手式剝皮;對於桃、杏、獼猴桃及橄欖、極蘿蔔等原料,常用一定濃度氫氧化鈉溶液處理除去果皮。去皮時,要求去淨果皮,但不損及果肉為度。如過度去皮,則只會增加原料的損耗,並不能提高產品質量。
切分、去心、去核 對於體積較大果蔬原料,在糖制時需要適當切分。根據產品質量要求,常切成片狀、塊狀、條狀、絲狀或劃縫等形態。切分要大小均勻,充分利用原料。少量原料的切分常用手工切分,大批量生產則需用機械完成。如劈桃機、劃紋機等。原料的去心核也是糖制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除小果外)。去心去核多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手工操作。
(3)硬化與保脆 為使原料在糖煮過程保持一定塊形,對質地較疏鬆、含水量較高的果蔬原料如冬瓜、柑橘等,在糖煮前將原料浸入溶有硬化劑的溶液中。常用的硬化劑有石灰、明礬、亞硫酸氫鈣、氯化鈣等。一般含果酸物質較多的原料用0.1%~0.5%石灰溶液浸漬;含纖維素較多的原料用0.5%左右亞硫酸氫鈣溶液浸漬為宜。浸泡時間應視原料種類、切分程度而定。通常為10~16h,以原料的中心部位浸透為止,浸泡後立即用清水漂淨。
(4)鹽醃 即用高濃度糖液處理新鮮原料,把原料中部分水分脫除,使果肉組織更緻密;改變果肉組織的滲透性,以利糖分滲入。用鹽量為10%~24%,醃漬時間7~20天,醃好後,再行曬乾保存,以延長加工期。
(5)護色
硫處理 製作果脯的原料,通常要進行硫處理。方法有兩種:即熏硫和浸硫處理。熏硫處理是在熏硫室或熏硫箱中進行。按1噸原料需硫磺2~2.5kg的用量熏蒸8~24h。浸硫處理應先配製好0.1%~0.2%的亞硫酸或亞硫酸氫鈉溶液,然後將原料置於該溶液中浸泡10~30min。硫處理後的果實,在糖煮前應充分漂洗,去除殘硫,使SO2含量降到20mg/kg以下。
染色 果蔬原料所含有的天然色素在加工中容易被破壞。為恢復應有之色澤,可用人工染色法。目前,天然紅色素有玫瑰茄色素、蘇木色素,黃色的有薑黃色素、梔子色素,綠色的有葉綠素銅鈉鹽;人工合成色素有檸檬黃、胭脂紅、莧菜紅和靛藍色等。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量不能超過0.005%~0.01%;天然色素也應掌握一定用量。
染色時,原料先用1%~2%明礬溶液浸泡,然後再染色,也可把色素調進糖漬液中直接染色,或在制品後以淡色液在制品上染色。染色時務求淡、雅、鮮明、協調。
(6)預煮製蜜餞的原料一般要經預煮,可抑制微生物活動,防止原料變質;同時能鈍化酶的活性,防止氧化變色;還能排除原料組織中部分空氣,使組織軟化,有利於糖分滲透;能除去原料中的苦澀味,改善風味。
預煮方法是將原料投入溫度不低於90℃的預煮水中,不斷攪拌,時間8~15min。撈起後立即放在冷水中冷卻。
(7)糖制制蜜餞時主要採用糖煮和糖漬兩種方法。這也是糖制工藝中的關鍵性操作。
①糖漬 也稱冷浸法糖制,是將經預處理後的果蔬原料分次加入乾燥白糖,不行加熱,在室溫下進行一定時間的浸糖,除糖漬青梅外,還可糖漬結合日曬,使糖液濃度逐步上升。也可採用濃糖趁熱加在原料上,使糖液熱、原料冷,造成較大的溫差,促進糖分的滲透。由於滲糖,使原料失水,當原料體積縮減至原來一半左右時,滲糖速度降低。這時瀝乾表面糖液,即為成品。糖漬時間約為1周左右。
冷浸法由於不進行糖煮,製品能較好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形態和質地,維生素C的損失也較少。適用於果肉組織比較疏鬆而不耐煮的原料,如青梅、楊梅、櫻桃、桂花等均採用此法。
②糖煮 也稱加熱煮製法,糖煮法加工迅速,但其色、香、味及營養物質有所損失。此法適用於果肉組織較緻密,比較耐煮的原料。糖煮可分一次煮成法、多次煮成法和減壓滲糖法等。
一次煮成法 適合於含水量較低、細胞間隙較大,組織結構疏鬆易滲糖的原料,如柚皮和經過劃縫、榨汁等處理後的橘餅坯、棗等。方法是先將糖和水在鍋中加熱煮沸,使糖度達到40%左右。然後將預處理過的原料放入糖液中不斷攪動,並注意隨時將粘在鍋壁的糖漿刮入糖液中,以避免焦化。分次加入白糖,一直煮到糖度為75%。此法由於加熱時間較長,容易煮爛,又易引起失水,使產品乾縮。為縮短加熱時間,可先將原料浸漬在糖溶液中,然後在鍋中煮到應有的糖度為止。
多次煮成法 此法適用於含水量較高、細胞壁較厚、組織結構較緻密、不易滲糖的原料。糖煮可分3~5次進行。先將處理後的原料置於40%濃度的糖液中,煮沸2~3min,使果肉轉軟,然後連同糖液一起倒入缸內浸泡8~24h;以後每次煮製時均增加10%糖度,煮沸2~3min,再連同糖浸漬8~12h,如此反覆4~5次,最後一次是把糖液濃度提高到70%,待含糖量達到成品要求時,便可瀝乾糖液,整形後即為成品。
減壓滲透法 此法為糖制新工藝,它改變了傳統的糖煮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將原料置於加熱煮沸的糖液中浸漬,利用果實內外壓力之差,促進糖液滲入果肉。如此反覆進行數次,最後烘乾,即可製得質量較高的產品。因為它避免了長時間的加熱煮製,基本上保持了新鮮顆粒原有的色、香、味,維生素C的保存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