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水草,中藥名。為眼子菜科植物穿葉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 L.的全草。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河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利濕之功效。常用於濕疹,皮膚瘙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酸水草
- 別稱:眼子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沼生目
- 科:眼子菜科
- 屬:眼子菜屬
- 種:抱莖眼子菜
- 採收時間:夏、秋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微辛,性涼。
歸經
歸脾經。
功效
祛風利濕。
主治
濕疹,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治濕疹,皮膚瘙癢:眼子菜鮮草60g,蒼朮9g,苦參9g,黃柏6g,地膚子9g。水煎服。眼子菜鮮草(乾草用三分之一)、黃柏適量。水煎外洗。(《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穿葉眼子菜,又名抱莖眼子菜。多年生沉水草本,具發達的根莖。根莖白色,節處生有鬚根。莖圓柱形,直徑0.5-2.5毫米,上部多分枝。葉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圓形,無柄,先端鈍圓,基部心形,呈耳狀抱莖,邊緣波狀,常具極細微的齒;基出3脈或5脈,弧形,頂端連線,次級脈細弱;托葉膜質,無色,長3-7毫米,早落。穗狀花序頂生,具花4-7輪,密集或稍密集;花序梗與莖近等粗,長2-4厘米;花小,被片4,淡綠色或綠色;雌蕊4枚,離生。果實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具短喙,背部3脊,中脊稍銳,側脊不明顯。花果期5-10月。2n=52。
生長環境
生於淡水湖泊及流動較少的河溝。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河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現代套用
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濕疹等。
相關論述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淡、涼。”“濕滲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