酖

酖,讀作:dān。左右結構漢字,基本字義同“耽”。耽沉溺,遲延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酖
  • 外文名:indulge in
  • 部首
  • 注音:ㄉㄢˉ
筆畫編碼,詳細釋義,古籍解釋,

筆畫編碼

部外筆畫:4
總筆畫:11
五筆86&98:SGPQ
倉頡:MWLBU
筆順編號:12535114535
四角號碼:146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156

詳細釋義

讀音:dān
釋義:本義為嗜酒,引申為耽於享樂,沉溺。
古籍解釋:酖,樂酒也。從酉,冘聲。——《說文》。
示例:焉有喧呼酖酒以敗善類乎?——《尉繚子》
音義二
讀音:zhèn
釋義:異體字,用於“毒酒、用毒酒害人”之義,不用於鳥名。
示例:《周易·小過卦 王弼 韓康伯 注》——“夫
宴安酖毒,不可懷也.”
音:zhèn
一:(t同:耽)
1) 遲延,{耽誤}因耽擱而誤事或錯過時機:不能~~學習。
2)入迷:~樂。~於幻想。
二:
1)傳說中的一種毒鳥,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殺人。
2)用酖的羽毛泡成毒酒:飲~止渴;比喻:滿足一時的需要,不顧後果。
(見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中華新字典”全新修訂版;P544頁;P838頁)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丁含切《集韻》他含切《韻會》都含切,𠀤音貪。《說文》樂酒也。《徐曰》酖酖然安且樂也。《廣韻》嗜酒。
《韻會》或作沈。《前漢·五行志》荒沈於酒。
《韻會》《正韻》𠀤直禁切。與鴆通。《韻會》酒有鴆毒。《左傳·莊三十二年》使針季酖之。《注》酖,鳥名。其羽有毒,畫酒飮之則死。
《閔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懷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