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中等師範學校

酒泉中等師範學校

酒泉中等師範學校,創建於1918年,現已更名為“酒泉市實驗中學”。是酒泉市最早為明代儒學,校址在酒泉城東南隅。明成化三年(1467),由都御史徐廷璋創辦“肅州學宮”。明嘉靖三十六年(1547年),肅州兵備副使唐寬又將其改建為酒泉書院。

從1953年到1988年的36年間,學校共畢業學生6881人,相當於舊師範畢業人數的六倍以上。各縣國小公辦教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酒泉師範畢業生。為酒泉地區的初等教育和其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20年12月,被評為甘肅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酒泉中等師範學校
  • 別名:酒泉市實驗中學
  • 校址:酒泉城東南隅
  • 建校時間:1918年
解放沿革,發展變化,榮譽記錄,

解放沿革

(一)明、清時期(1467—1910)書院、學宮
酒泉師範的前身,最早為明代儒學。其校址在酒泉城東南隅。明成化三年(1467),由都御史徐廷璋創辦。明嘉靖三十六年(1547年),肅州兵備副使唐寬又將其改建為酒泉書院。
清沿明制,順治五年(1648),甘肅回民起兵攻占肅州城,將書院拆毀。至此,書院停辦達四十餘年。康熙三十年(1691),分巡肅州道盧崇魁招集紳士,發起募捐,重建書院於舊址。盧公病逝後,由肅州通判毛鳳儀繼續修建完工。乾隆元年(1736),甘肅分巡道黃文煒署肅州知州,捐贈個人薪資,修繕校舍,購買圖書,書院初具規模。同治四年(1865),馬文祿攻陷肅州,書院又毀於兵火。同治十二年九月,陝甘總督左宗棠克復肅州,奏請在肅州增設考棚。光緒元年(1875),飭令肅卅兵備道副使史念祖、知州楊大年在舊址重建書院。除肅卅紳耆、庶民百姓捐款一萬三千多串(銅錢),其餘部分均有左公籌集。光緒四年春動工,至光緒六年冬完成。名為“肅州學宮"。光緒七年改學宮為舉院,從此開聞鄉試,就地取士。清末廢科舉,興學堂,但此處仍稱舉院、學宮。
(二)民國時期(1918—1949)
1、第九師範(1918—1928)
1917年趙世英(字子俊,金塔人,日本明治大學畢業)多方奔走,積極籌備,經甘肅省政府核准,於1918年3月18日,將舉院改為“甘肅省立第九師範學校",此為新學堂之開端。先後招
收一年制講習科、四年制簡師班和三年制國中班等。在期間擔任校長的有李宗瀚(皋蘭人)、杜友芳(莊浪人)、封家勛(臨夏人)、崔崇桂(酒泉人)。教務主任張緒(敦煌人)、訓育主任茹榮升(酒泉人)。這一時期畢業學生總計250人,健在者不多。過去知名者有顧子才、楊進崇等。
2.第四師範(1929一一1936)
1929年省府命令改為“甘肅省立第四師範”。學制四年,每期一班。班級人數三十至五十人不等。在此期間擔任校長的有崔崇桂,王巨麟(臨洮人)。教務主任先後為張緒、韓寶碗(臨洮人)、張興民(酒泉人)、張季民(臨洮人)。訓育主任為張鏡鑒(酒泉人)。學校建設初具規模,教學質量亦有提高。當時學生先後有劉德成、劉廷鎿、竇景春、宋榮、胡敬業、翟玉航、郇向榮、郭垣、崔風斌、趙天文、郭煥、殷柏山、謝彩彰、白大義、王居端、焦立邦、何來春、盛有善、薛欣如、童德成等。這些人後來有的進入政界,有的從事教育工作。
這一時期因政府及個別校長剋扣經費,貪污公款,曾引起兩次學潮。1933年春季,四年級學生因反對扣發助學金,罷課一周,圍攻稅務局,痛打局長光鶴松,取得勝利。 1935年校長王巨麟貪污經費,學生罷課七、八天,逼使王去職。
3.酒泉師範(1936一一1949)
1936年學校叉更名為“甘肅省立酒泉師範”,隸屬省教育廳管轄,直到解放。
1936年至1946年的十年中,主要招收四年制、三年制簡師班及一年制師訓班。校長先後為李菁英(皋蘭人)、郭長城(高台人)、王鼎極(華亭人)、王秘仁(隴西人)、田唯農(江蘇漣水人),教導主任先後為王聖美(酒泉人)、馬國春(東北人)、蔣庚煒(河北人_)、楊進崇(酒泉人)、金光和(江西人)。訓育主任為王民一(臨洮人)、許鐵錚(酒泉入)。當時系抗日亡時期,學校除開設正常的專業課外,還增設軍訓、童訓、公民等課,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控制。而進步教師夏潯、趙晉腸、李清涵等人經常向學生宣傳抗日,介紹進步書刊,學生思想非常活躍。如顧元勛(金塔人),不久即在夏潯的引導下奔赴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後曾任天津軍區66軍後勤部長)。學生還組織宣傳隊下鄉宣傳,大唱抗日歌曲,公演《大陸夢》、 《民族公敵》、《放下你的鞭子》等話劇。
這一時期學校領導更換頻繁,教師流動大,物質困難,加之反動軍政當局,壓制進步思想,有的校長貪污學生一伙食糧餉,又引起了兩次學潮:一次是1938年3月校長郭長垓螽污公款f。全校師生罷課三月之久,逼使郭下台;另一次是1945年10月校長田唯農貪污學生一伙食費,引起公憤,遭到學生痛打,罷課月余,田被趕走。這一時期先後畢業的學生李函暢、何承榮、沈鴻籌、劉自喜、黃髮元、萬生連、李森夫,閣顯、馮彥卿、楊鵬儒、韓淵、楊子豐、勞、張水年、王振華、王永禎、周生泉、盛大文、余天壽、趙永鵬、何振洪、率興文、王鴻鼎、黃金璽、盧日全、劉廷英、黃德厚等,他們大多在解放前後擔任潸泉地區各縣城鄉國小的領導。
1946年省教育廳委派劉勇(蘭州人,民盟地下盟員)擔任校長後,增設了後期師範科(中師),從此學校成為一所完全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為鐘子英(蘭州人),訓育主任先後為張國玫(武山人)、姬興斌(河南人)、秦效忠(臨洮人)。學校還先後聘請郝進賢、馮連泉、林樹三、胡山農、陳映章等名流授課,學生人數空前增加,教學質量大有提高。這一時期的學生有李茂春、梁宣德、牛肇琪、張學義、程峰元、劉興義、田森林、盛鵬博、劉廷鏈、丁敏學、王青山、趙文昌、郭儀、馮明義、黃賢德、吳述堯、呂善養、寇崇儒、黃文禎、何承祖、殷大業、周子和、董積魁、楊學正、傅勳章、韓有慶、閻富才、常開基、楊成俊、楊自淇、曹光國、陶兆慶、何世相、王鐘傑、盧發生、姜昌維、趙登魁、魏興科、傅蘊章、梁萬里、吳培周、伊忠傑、王振邦、車應元等。他們大多在解放後擔任黨政領導或成為教育戰線的骨幹。
酒泉師範在解放前的三十一年中發展雖然不快,累計畢業人數僅有1122人,但對酒泉地區的教育事業仍然起了重大作用。

發展變化

1949年9且酒泉解放後,由於酒泉三個中等學校學生參軍、參千或回家務農等原因,人數大為減少。人民政府決定三校合併為酒泉中學,並附設師範班(包括中師、簡師及師訓班)。墮著學生人數的增加,上級為逐步恢復酒泉師範的建制積極進行籌備。
(一)恢復、擴建、調整時期(1953一一1966)
1953年3月,由酒泉專署三科(教育科)副科長林樹三負責恢復酒泉師範學校的籌備工作。當年八月孟式建校招生,地址仍為原酒泉師範校址。當時教職工27人,班級6個,學生200多人。由省教育廳委派崔同書任副校長,孫友三任教導主任,魏宗韓任總務主任,與酒中合設一個黨支部。建校時的教職員有韓貴基、攀樹壘、陳增吉、劉秉坤、劉發芝、王道平,喬敬義、李德俊、陶廷昵、甘棠津、李希玉、尹希伊、。田玉清、張才、張九如、茹義中等,教師隊伍比較整齊。當時除招收中、初師外,還先後招了就業班、輪訓班、短師班,解決了酒泉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燃眉之急。不久,孫友三調走,張遇賢、左萬榮先後任教導主任。
1954年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修建校舍,擴建操場,開闢教學實驗園地,使學校成為黨領導下的新型學校。這一時期的學生有任會宗、王學文,朱自斌、趙中嶽、胡耀祖、徐清、張貴華、辛萬仁、潘洮榮、朱秀英、吳文廣、楊奎福、張仁德、廈尚誥、盛鵬雲、任發泰、張占先、何其才、劉九禎,周文竹、郭金蘭、何宏儒、蘇永成、俞昭訓、楊峻、白光明、梁萬畦、李發孝、吳立言、張志學、陸占龍、梁全祿、馬林、馬治邦、梁永祥、張文輝、黃樹中、范積波、高正剛、盛錄祖、馬占傑、葛秀英、包崇輝、李惠貞、石成俊、何一民、張世雄、賀鳳雲、馮賦貞、張恭喜、李英明、駕永年。呂文祥、李萬錄、岳智、勸、盛鵬翼、蘇生春、賀永泮i牛立其、趙奇、丁壽垣、張維朝、周學敏、畢立正、韓宗華、陳國勛、張姿菁、郭俊、張學德、陳自信、張學博,潘國勛,朱文華、伊同禮、任天福等,後來他們大多成為教育戰線或黨政部門的領導幹部。
1957年由於反右鬥爭的擴大化,學校十八名專任教師中被劃為右派者達十二人。教師缺額太大,教學活動遭受嚴重影響。此時胡山農調任教導主任。1958年王鳳林任學校黨支部書記。隨著教育大革命,學校開展了勤工儉學活動,大辦工廠和農場,並組織學生到酒泉鴛鴦鄉挖皮硝,積累資金10萬元,進一步改善了師生生活。為了提高全區在職國小教師的業務水平,1959年設立了函授部,抽調專職教師馮尚純、王興權、白光明等下鄉講課輔導。
1960年春,王鳳林調離師範,由狄禎任副書記兼副校長,段國政任教導主任,石盡忠任總務副主任。為了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1961年學校壓縮班級、學生及教職工人數。當時學生由405人壓縮至155人。1961年秋季,敦煌師範撒銷,合來學生9人。1962年秋天,玉門師範撤銷,又合來學生20餘人,教師1人。
1962年春季,李浩春(李毅相)任黨支部書記。隨著國民經濟的好轉,對學校進行恢復和調整工作。經過一段努力,很快恢復了教學秧序,還招收了一年制師訓班,備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學生人數雖然大大減少,但教學質量較高,學生中能寫會畫、能歌善舞者甚多如翟有安、祁昌華、白樹森、祁銘、朱榮華、周春俊、塋菊秋、詳德榮、武發義、楊殿學、鄭天祿、王俊中、范克勤、李培仁、王建目、鄭茂、田振華、張占有、趙玉邦、王森、王吉越、謝玉蘭、孫玉林、EE}守洪、郭大民、張存德、郭舜、葛積德、于斌華、張學方、張義中、趙榮華、安維惠、馬秀榮、常崇基、李生琪、王淑蘭、馬銀邦、於嘉錄、王菊香、向玉蓮、李蓮英、呂道子。楊福壽、劉明智、李伯春、張世壽、龔茂善、李漢春、孔雁鴻、陳伯謙、梁元武、蔡蘭芳、王惠民、王潤澍、史長清、盛芝蘭、張永華、馬蘭英、劉燕峰、盛進山、王桂英、張秀英、王燕秀{李廣忠、翟志武、趙有輝、王冬梅、齊安惠、李春江、陸佩珍、王世雄、王培坤、萬世貴、肖占福、張霸罐、高仁、張文華等,他們大多數在教育戰線或黨政部門成為骨幹。
(二)十年動亂時期(1966一一1976)
1966年夏季“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教學活動完全處於停頓狀態。學生造反、串連,學校領導和教師挨批挨斗。學校名稱也隨之改為“育紅師範學校”。1968年夏天,軍、工宣隊進校後,學校領導繼續靠邊,同時在教職工中進行“清隊”,部分師生下放農村接受“再教育"。1969年春天學校又改名為“五七紅專學校”,先後辦了新療法、西醫學中醫、拖拉機手、有線廣播。會計等短訓班。學校面目全非,改變了師範的性質。
1970年工宣隊撤出,朱廷藩任學校革委會主任,主持學校全面工作,但仍以辦短期師訓班為主.1972年恢復師範建制,更名為“酒泉地區中等師範學校”,並於秋季招收二年制中師班。學生由社隊推薦選送、基本上實行社來社去。 .
1974年楊思維、張學禮來校任革委會副主任,王順珍任教導處副主任,楊培林任行政辦公室主任,充實了領導班子。但因學生程度不齊,加上“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開門辦學,對教學活動衝擊很大,教學質量不高。
(三)“撥亂反正”和大發展時期(1976一一1988)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全校師生歡欣鼓舞,進一步增強了辦好師範的信心。
1978年朱廷藩調回公安處,崔同書恢復校長職務,陳世勇任黨支部書記,段宗儒任副書記兼副校長。這是“文革”以後領導班子第一次大調整。學校恢復了招生考試制度,學制也有兩年逐步過渡到三年制,教學秩序走上了正規。
根據對於幹部的四化要求,1983年學校領導幹部又作了大調整,陳世勇、崔同書調回蘭州,竇俠父任校長,李發孝、任修中、苟儀表任副校長,段宗儒任黨委書記,梁玲任副書記。劉毓賢任教導主任,陳大學、白光明、王軍需先後任副主任。史爾君、巫立華先後任行政辦公室主任。張九如任黨委辦公室主任。白龍、張才、賀風雲、李豐才、魏愛武先後任總務主任、副主任。曹德新任團委副書記。學校正式恢復了“甘肅省酒泉師範學校”的名稱。學校黨委下面分設文科、理科、行政、附小四個黨支部,以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和黨員的管理,這一時期黨的組織也有較快的發展,黨員人數由文革後期的10餘人,增加到50多人,改變了以往知識分子入黨難的現象。學校還增設一伙食科,加強了對師生一伙食的管理,顧廷文方任一伙食科科長。除辦普通班外,還增設英語和幼師專業。根據民眾的迫切要求,1984年後,又先後開辦了自費代培班、輔導班、衛電班和英語大專班共11個,學生達798人。到1988年9月全校有教學班24個,學生1143人,教職工131人。師生員工人數和53年建校時相比均增加5倍以上,達歷史最高峰。教職員中有高級講師17人,講師級人員23入。在校任教30年以上者有胡山農、魏宗韓、張世銘、苟儀表、任修中、孔祥芝等。
經過幾年的擴建,學校現有教學樓、學生宿舍樓、綜合樓和家屬宿舍樓5座,並新建了食堂及禮堂兼飯廳。圖書館藏書3萬餘冊,教學儀器5千多種(件)。
通過“撥亂反正”,調整領導機構,進行體制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後,不論教學秩序,教育質量,還是學校面貌,都發生了根本變化。1988年被評為全區教育系統先進單位,並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中師教育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發給獎狀及10萬元獎金以資鼓勵。
1988年6月學校舉行了70周年校慶,酒泉地、市領導及校友前來祝賀,各縣、市也組織校友代表團參加,儀式隆重熱烈。
從1953年到1988年的36年間,學校共畢業學生6881人,相當於舊師範畢業人數的六倍以上。各縣國小公辦教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酒泉師範畢業生。全區農村中學也主要由酒泉師範畢業生任教,地,縣(市)各級的部分領導和許多一般幹部也多為酒師畢業生。因此,這座古老的學府,煥發了青春,為酒泉地區的初等教育和其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四)千禧年後
2007年3月,從全市各類教育均衡發展的全局出發,市委、市政府決定,酒泉師範舉辦普通高中,保留酒泉師範的牌子,冠以“酒泉市實驗中學”校名。2010-2011年,學校被授予“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甘肅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教學班33個(其中師範3個,高中30個),在校學生2400餘人(其中師範300人,高中2100人),寄宿生1500人。
學校校舍面積2.4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樓、教工宿舍、生活服務中心等,教學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良。正在實施D級危房拆除重建工程和操場改建工程,已於2014年竣工。
現有教職工164人,其中:專職教師132人,具有高中級職稱的教師72人,碩士研究生22人,特級教師2人,隴原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育專家1人,省級新課程實驗指導組專家2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24人。
自舉辦高中以來,高考升學率逐年提升,2008年首屆高考升學率33.12%;2009年高考錄取率62.47%;2010年高考錄取率67.34%;2011年高考錄取率69.34%;2012年高考錄取率80.99%;2013年高考錄取率91.6%。

榮譽記錄

2020年12月,被評為甘肅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