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莖直立,中等喬木狀,高達5-10米。葉為羽狀全裂,全長12-13米;羽片線形,長1.2-2米,寬3-5厘米,
中脈及邊緣具刺,上面綠色,背面灰白色;葉柄粗壯,長達1.5-1.8米,基部邊緣成撕裂纖維狀。
多個
花序從頂部葉腋中同時抽出,粗壯,下垂,長1-4米,整個花序軸為許多大的苞片狀的佛焰苞包著,每個佛焰苞內著生1個穗狀花序,長10-15厘米,雄花著生於上部,雌花著生於基部;雄花較小,長5-8毫米,稍彎曲,雄蕊(6-)9,花絲粗;雌花較長,長約2厘米,花萼淺3齒裂,
花冠略長於花萼,分裂成3個半裂的尖裂片。果實橢圓形或倒卵球形,長約6厘米或更長,直徑4.2-4.8厘米,被覆瓦狀排列的稍凸起的鱗片9縱列,鱗片中央有寬的溝槽,淡褐色,邊緣具稍寬的暗褐色的流蘇,果頂具短尖的喙。種子卵狀長橢圓形,頂端變狹,鈍頭,長約5.5厘米,直徑3-3.5厘米,
胚乳嚼爛狀,胚側生於中部。花期3-5月,果期為第三年的3-10月。
產地生境
酒椰原產
非洲熱帶地區。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南寧以及台灣有引種栽培。
酒椰原產處受熱帶大陸氣團及熱帶海洋氣團影響,乾濕季分明,11至翌年3月為乾季,12月是最乾旱月份,4-10月為雨季,雨量分布均勻,6月為最潮濕月份。土壤為有機質含量較低的磚
紅壤。故酒椰是在高溫、高濕、溫差小,土壤貧瘠的環境下生長。引至中國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後,緯度升高11.5-13.5℃,氣溫顯著下降。以1月份為例,兩地溫差在11.4℃,氣溫有達到4-8C的低溫,酒椰僅幼葉呈枯黃色。冬季抽生的葉片因低溫生長極慢,以適應低溫氣候,而生長最佳季節為3-4月,平均氣溫30-32‘C。
繁殖方法
種子採收:酒椰從幼果形成到成熟需很長時間,鑑定種子是否成熟、能否採收是保證種子發芽的關鍵。其外種皮金黃色,光澤度強,鱗片堅硬,外種皮與種子開始分離(搖動果實,種子能擺動),表明種子已充分成熟,即可採收。
種子處理:待種子能夠輕輕擺動即可剝裂種殼,剝殼時,切勿損傷種子及胚,以免播種後種子受污染而腐爛變質或螞蟻咀食而喪失發芽力。
催芽:置於溫室玻璃房和溫棚玻璃瓦房,室內溫度分別保持32-38℃和28-35℃。以消毒過的粗沙或細沙為基質,提高其表層溫度,保持良好的透性。播後40天觀察胚的著生位置,將著生胚的一面側放於沙床上,每天澆水濕潤。60天后胚開始萌動,100天左右長出第一片葉。
栽培技術
移苗:酒椰
幼苗的移栽比較容易,胚根伸出4厘米至第一、二葉片長出都可移栽,根過長可剪斷,有利於側根生長。由於側根生長較快,移苗袋需寬大一些,袋長40厘米,寬12厘米,否則影響根系生長幼苗生長快,移苗30天后高達24-30厘米。袋苗在苗床上需搭設陰棚架,利於幼苗生長。
定植:酒椰需兩次定植,袋苗高40-50厘米左右進行苗圃定植,株行距50厘米左右,定植後仍需適當遮蔭,待苗長到1米以上即可出圃定植選擇地勢開闊,陽光充足,易於排灌的土壤最佳。因酒椰根係為淺根系植物,故定植穴以80×80×80厘米為宜。定植後管理中可適當培土,以促進側根生長。
管理:植後注意澆水。乾熱季澆水同時加覆蓋,冬季出現5-8℃低溫時用塑膠布將植株圍起來,面上加蓋遮陰網,白天打開網,晚上蓋上。
主要價值
幼嫩花序割取汁液可制一種
棕櫚酒;樹形優美,是很好的綠化觀賞樹種,特別是果實獨特,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葉子耐腐,可用於蓋屋頂,羽片中肋可作編織材料,剝取羽片下表皮可製成“拉菲亞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