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台村,地處新泰市東都鎮駐地的南部山區,全村共有286戶,總人口958人,其中黨員24名,耕地面積715畝。酒台村緊挨羊蹄村、上炭村、鯴珠台村、餘糧村,人傑地靈,水美,物產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酒台村
- 地址:新泰市東都鎮駐地的南部山區
- 全村共有:286戶
- 總人口:958人
- 耕地面積:715畝
- 黨員:24名
酒台村,村莊介紹,李白“飲酒台”遺址,東都鎮酒台村酒台遺址,
酒台村
地處新泰市東都鎮駐地的南部山區,全村共有286戶,總人口958人,其中黨員24名,耕地面積715畝。酒台村緊挨羊蹄村、上炭村、鯴珠台村、餘糧村,人傑地靈,水美,物產豐富。
酒台村地理位置
村莊介紹
酒台村是山東省泰安市的行政村。近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酒台村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對土地進行了新一輪的承包,並在山林上廣泛栽植了香椿樹,香椿樹種植已成規模,酒台香椿芽在市場上受到熱捧,並贏得了“酒台香椿芽,香飄滿天下”的美譽,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一座座小康樓拔地而起,村兩委辦公室、人口學校、國小也相繼建成,並且自籌資金打了機井,建成了蓄水池,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在村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完成村內主要街道的硬化,並在街道兩旁安裝了15盞平安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村風村貌煥然一新,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獎勵,先後獲得“科技示範村”、“計畫生育模範村”等榮譽稱號.
村內企業:絲廠、化工廠
主要農產品:美國香瓜、青椒、沙果、小胡蘿蔔、羽衣甘藍
村內資源:赤銅礦、方硼石、黃河礦、碲銀礦、白雲石、符山石
李白“飲酒台”遺址
新泰東都鎮酒台村,有李白“飲酒台”遺址一處。據《新泰縣誌》記載:“飲酒台,縣南三十里,左山右河,平地墳起如台,上多嘉樹,舊傳唐竹溪六逸曾飲於此。按《山東通志》:‘李白與孔巢父、韓準、裴政、陶沔、張叔明居徂徠山。’此台去徂徠僅五十里,舊傳或不誣雲。” “謫仙隱徂徠,浩歌臥林藪”(清?徐田《竹溪飲台》),李白在徂徠一帶的活動使這片山水成為詩的山水,頻頻引起後世詩人的憑弔與追懷。較早留下關於竹溪紀游文字的是金代明昌年間的泰安文士安升卿,他在徂徠題刻中有“訪竹溪六逸於乳山”之語,這是最早有關竹溪在乳山下的記錄。此外竹溪附近還留有安升卿所書“竹溪佳境”四個大字。金元之際,著名學者許衡、道家鹿森亦步李白踵跡隱居於此,至今竹溪附近還有許氏“演易齋”、鹿氏“貧樂岩”等遺蹟。誠如明代著名詩人邱睿《竹溪六逸圖》所云:“徂徠山下竹滿溪,溪中流水清依依。昔人已往不可見,至今陳跡猶依稀。”
《李太白全集》卷十七《送蕭三十一之東魯兼問稚子伯禽》中,“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我來竟何事,高臥沙邱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岸南征。”(龜山即今新泰谷里鄉境內,龜陰田即位於徂徠與龜山之間。)盛唐時期,知識分子由於科考的失敗和政治上的失意,往往選擇當時已成風氣的終南捷徑,希望通過隱居學道樹立聲譽。當時士大夫盛行廣交朋友、瀏覽名山大川。李白此時與徂徠當地名士總計六人隱居徂徠山竹溪,他們縱灑酣歌、寄情山水,這就是著名的“竹溪六逸”,他們是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陶沔、張叔明。此處幽谷深邃、山青水秀,“獨秀峰”三字石刻至今尚存。新泰青雲山南東都酒台村六逸飲酒台今日仍清晰可辨。(李白之子伯禽即生於來山東第二年,正是六逸隱居竹溪之時,李白之女明月奴此已九歲,後改為平陽,新泰古地名即平陽)。
東都鎮酒台村酒台遺址
酒台遺址的地理特徵及考古發現新泰市東都鎮政府駐地南5公里處有酒台村,村以台名。村西、北兩面有鳳凰山矗立環護。村東有河,河自南來,繞東山而行。出村南,向東過河見一高台:據崗巒而孤立,蒼老雄渾;臨泉河以高聳,古樸厚重。台呈圓形,台面殘存直徑約13米,為夯築台基,白灰層痕跡依稀可見。登台西北望,對面數峰連綿,又仿佛陡然神化,變作巨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恰似大鵬怒展兩翼,昂首飛天;又如神鳥威振雙翅,據巢護卵。山名鳳凰,名副其實。鳥為圖騰,確有其據。
飲酒台及周圍地表發現大量陶器殘片,各文化時期特徵明顯,前後相續。內有原始陶器殘片,內壁有藍紋,器壁凹凸,器物當用模塑法製成。胎厚近2厘米,內夾粗砂,胎質疏鬆,硬度不大。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夾砂及泥質陶器殘片,器壁略有凹凸,表面粗糙,為手工製作。顏色多為紅色,也有灰色、黑色。外表多有拍印繩紋及附加堆紋酒台遺址的祭壇及大量陶器殘片、卜骨殘段及祭祀坑內遺物,說明其時期在商代及商代以前。在鳳凰山附近發現晚期智人牙齒化石、大汶口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及岳石文化時期遺址。甲骨文中的"商"字,金文中的"蕃"字,形象地表明了商族的起源地望商和蕃,在鳳凰山及其周圍。諸多證據證明:商族起源地望在山東蒙山北側、新泰市東都鎮的鳳凰山周圍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