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鹹樞

字偉仁,行鹹一百〇六,諸暨縣十都大馬塢村人,大昭之幼子也。民國十一年壬戌六月初一日未時(1922年7月24日午後)生於諸暨縣雲石鄉大馬塢村。早年隨父母漂泊蕭山臨浦。喪母后寄居應店街舅父家,就讀於私塾。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因旱災赴杭州尋找父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酈鹹樞
  • 別名:偉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諸暨縣十都大馬塢村
早期經歷,中期經歷,末期經歷,

早期經歷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寇侵占杭州,父親長兄流亡他鄉,二兄遭日寇轟炸身亡,被迫流亡湖州南潯、蕭山義橋。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夏,日寇進犯浙贛,被迫再度流亡,輾轉金華、衢州、浦城、江山,尋找父親和長兄。喪父後,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夏季返回諸暨,參加新四軍浙東縱隊金蕭支隊,走上革命道路。
此後,參加了一系列反擊日偽軍掃蕩、反擊國民黨清剿的戰鬥。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季,奉命離開浙東根據地,突破國民黨封鎖線,從餘姚臨山渡過杭州灣,經江蘇江陰渡過長江,北撤到山東泰安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初,新四軍改編為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此後,參加萊蕪、孟良崮、濟南戰役;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冬季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的機要聯絡員,負責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的軍務傳遞工作,參加了波瀾壯闊的淮海戰役。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至5月,參加渡江戰役。5月6日,家鄉諸暨縣獲得解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轉戰南北,出生入死,英勇作戰,三次負傷;先後榮獲抗日戰爭紀念章、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渡江戰役勝利紀念章、解放戰爭勳章、人民功臣勳章。

中期經歷

新中國成立後,調入南京軍區司令部工作。1950年5月至7月,參加舟山戰役。1951年至1953年,參加清剿國民黨殘匪的戰鬥,以及家鄉土改、反霸、鎮反鬥爭。1954年8月,參加南京下關抗洪搶險戰鬥,榮立二等功。1955年1月,參加一江山島戰役。在部隊十二年,磨練了頑強的革命意志,鑄就了堅韌的軍人氣概,練就了獨特的書法風格。
1956年秋,奉命奔赴青海省西寧市,參加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建設,在西寧市商業局工作。1959年春,參加平定西藏達賴集團武裝叛亂的鬥爭。此後,任西寧市商業局黨委書記。1966年夏,十年動亂開始,被削奪職務靠邊站。1972年11月,由於倍受迫害,被迫攜帶家人離開青海西寧,返回故鄉浙江諸暨。1973年3月,經諸暨縣房管委幫助,全家定居於諸暨城關光明路(長弄堂)。1974年起,參與當地居委會工作。

末期經歷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為革命幹部離休待遇。但是由於歷經戰爭負傷、高寒地區氣候不適、十年動亂遭受迫害、家庭負擔沉重,健康狀況逐年衰弱。共和國四十五年甲戌十二月十四日亥時(1995年1月14日22時10分),終因病情沉重,在諸暨市城關鎮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由四個子女以及大馬塢村酈氏宗族合力,魂歸故鄉大馬塢村晚山,終得葉落歸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