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酈述先
- 別稱:纘緒
- 出生時間:1894
- 去世時間:1952
人物生平,其它介紹,
人物生平
述先早年畢業於私立浙江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擔任福建省高等法院分廳文牘科主任、思明縣(今福建省廈門市)地方檢察廳書記官長;後來擔任浙江省永康、蕭山、浦江、樂清、平陽等縣的承審員,後來又擔任思明縣地方檢察廳檢察官、思明縣地方審判官、蕭山縣知事。
民國二十三年甲戌(1934年),《浣江酈氏宗譜》進行第二十次修編,述先擔任永思堂會計,全面負責修編宗譜的財務經濟;與此同時,述先積極配合蒐集資料,成為主編式夫公在本次修譜之得力助手。民國二十六年丁丑八月(1937年9月),述先被全縣宗親推選為諸暨酈氏永思堂的掌門人,掌管全縣酈氏宗族的族權。述先為人外寬內嚴,待人和藹可親,樂施好善;對於經濟盤算深為精通,他掌權的二十年中,不使宗族經濟衰敗,全縣各地的宗族田產山林房屋有增無減。
儘管如此,述先卻是一位生不逢時的族長,那時候,正值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日寇鐵蹄踐踏祖國大地的歲月。就在他接任永思堂族長職位不久,日寇開始連年轟炸諸暨城鄉,浣江兩岸烽煙四起、生靈塗炭。民國二十七年戊寅閏七月十五日(1938年9月8日),日寇出動五架飛機,在諸暨縣城狂轟濫炸,並投放凝固汽油彈燒毀民房1200多間,從太平橋到南門外,片瓦無存,成為廢墟;位居縣城中心的永思堂,在劫難逃,受災尤烈,門牆倒塌、堂屋盡毀,慘不忍睹。
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九月(1940年10月)之後,諸暨三次淪陷,縣政府流亡會稽山區,酈氏宗族的族長酈述先不甘心做亡國奴,帶著《浣江酈氏宗譜》以及其他宗族史料,背井離鄉,輾轉他鄉。直到民國三十四年乙酉七月(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述先和鄉親們返回諸暨縣城。
民國三十五年丙戌(1946年),述先召集諸暨各地宗親開會討論,提出整修祠宇方案。依照募集的資金數額,開始重修永思堂。首先設立宗祠大門,隨後修復堂屋以及中廳側室,接著修復節孝兩祠;酈祠湖前的石欄已被戰火傾倒,乃鑿立石獅二十二尊,各具神態,氣象雄偉。經過兩年整修,終得竣工。
與此同時,述先集全縣宗族之人力物力,主持修編規模空前的《浣江酈氏宗譜》,上至遠古,下期民國末年,覆蓋全縣所有酈氏宗親,涉及十二派二十三房,總計一百三十餘村。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冬季,宗譜基本修編完成。1949年冬季,以鉛印本印刷,全套六十一冊,總共印刷六十套,按照頒譜錄的字號,分發全縣各地房派。
在諸暨酈氏大家族中,述先雖然掌握著永思堂的宗族、經濟、文化權力,但是他為人清正廉潔,從不為自己謀取私利。他在竹窠和縣城購買一些田地,僱傭農民耕種,但是從來沒有仗勢欺人的行為。諸暨解放以後,述先說服了全縣各房宗親,把永思堂一切財產交給國家,被當時的政府評為開明紳士。他的女兒覺初、兒子夏威,和普通百姓的孩子一樣,在學校里都是勤工儉學的。女兒覺初向他要點銅錢,他總是板著臉說:“小孩子有飯吃就行,要什麼零花錢?”
共和國三年壬辰正月十二日午時(1952年2月7日中午),述先公蒙冤受屈,不幸遇難,終年五十九歲,葬於城西詹家山村金字山頂東側。當年被他營救過的國民黨左派領導人何香凝趕到諸暨保護他時,已經為時已晚,鑄成了重大冤案……
其它介紹
十年動亂期間,述先的墓地被搗毀,他生前所主編的《浣江酈氏宗譜》在諸暨全縣基本被燒毀。述先公的墓址現已得到修復;《浣江酈氏宗譜》在上海圖書館僅存半套,北京的國家圖書館存有完整的二套,諸暨本地存有完整的一套,民間散落數卷,義烏市區存有半套。
述先公配牌頭鎮王勞軍村王香球,未曾生育;側室湖州府王秀英,生一女:覺初;一子:欣初(夏威)。1952年春季,述先公遇難後不久,前王氏懸樑自盡;1967年初夏,後王氏被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