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濕地植物繁殖庫對水文情勢變化的回響》是依託南昌大學,由葛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鄱陽湖濕地植物繁殖庫對水文情勢變化的回響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葛剛
- 依託單位:南昌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植物繁殖庫(種子庫、芽庫)在濕地植被建立、演替、恢復中的作用一直受到濕地科學研究的關注,而其對水位變化的回響對策與回響機制是生態學領域有待剖析的熱點問題。本研究選取水位高變幅的鄱陽湖濕地為研究對象,以近年來面臨水位波動過程發生變化的環境問題為切入點,針對濕地植物繁殖庫對水位過程變化回響規律認識的局限性,結合湖泊管理的需求,在鄱陽湖三種不同土壤沉積類型區,沿水位梯度選取6條樣帶,開展土壤繁殖庫組成、規模、沿水位梯度的分布,不同水位過程下萌發回響的原位監測和實驗室模擬研究,闡明繁殖庫的回響策略,種子和芽的互補效應,並從種子、芽的酶活性變化等生理生態角度探討其回響機制。一方面有助於了解高變幅湖泊濕地繁殖庫對水位過程發生變化的回響策略,促進濕地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預測濕地植被對水位變化的回響,為回答水文過程變化、生態系統結構、生態過程與功能之間的關聯性提供實踐證據和決策參考。
結題摘要
植物繁殖庫(種子庫、芽庫)在濕地植被建立、演替、恢復中的發揮重要作用,而其對水位變化的回響對策與回響機制是濕地生態學的關鍵問題和熱點問題。本研究在鄱陽湖三種不同土壤沉積類型區,沿水位梯度選取9條樣帶,開展土壤繁殖庫組成、規模、沿水位梯度的分布,不同水位過程下萌發回響的模擬研究。結果表明:(1)土壤種子庫有20科36屬49種植物,種子庫密度為17328.6±1675.3粒/m2,主要分布於表層5cm。芽庫植物有6科12屬16種,密度為798.0±73.5個/m2。(2)春季土壤種子庫萌發物種數多於冬季,分別為38種和29種;其種子密度無顯著差異,春季為7715±1404.11粒/m2,冬季為7453±1188.59粒/m2。(3)土壤種子庫與地表植被的關係較弱,相似性介於17%與39%之間;芽庫與地表植被的關係稍密切,相似性介於20%與67%之間。(4)繁殖庫通過萌發不同的物種組合,形成不同回響策略應對水情變化,不同的淹露節律和不同的水文周期會影響濕地植物繁殖庫的生長和萌發,尤其是水位升高至2m時,沉水植物大量繁殖,且中水位區具有演變成沉水植物群落的潛在可能。本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高變幅湖泊濕地繁殖庫對水位過程發生變化的回響策略,以及預測濕地植被對水位變化的回響,可濕地生態學和濕地管理提供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