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最後的漁民》是袁進濤、周東、余超、丁越、田凌凌 編輯:金石明、劉志剛創作的電視新聞專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鄱陽湖最後的漁民
- 編劇:袁進濤、周東、余超、丁越、田凌凌
- 所獲榮譽:2021年11月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鄱陽湖最後的漁民》是袁進濤、周東、余超、丁越、田凌凌 編輯:金石明、劉志剛創作的電視新聞專題。
《鄱陽湖最後的漁民》是袁進濤、周東、余超、丁越、田凌凌 編輯:金石明、劉志剛創作的電視新聞專題。...
對鄱陽湖“魔鬼三角”水域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探測。首先,考察隊在老爺廟東南、西北、西南“魔鬼三角”水域內,建立了三座氣象觀測站,以測試老爺廟周圍地勢、風力等諸多自然環境因素。經過一系列的考察鄱陽湖魔鬼三角,測試和對當地漁民的走訪,得出了這樣幾點結論:①老爺廟水域內所發生的沉船事故,沒有任何先兆,船和船...
“鄱陽湖盆”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質史上300萬年以前,當時發生了三組大的地層斷裂共同作用形成了“鄱陽湖盆”。在距今約18000年以前最後一次冰川期,估計當時海平面比之前低120-130米,當時的長江底床比之前陡峭,在九江下游形成一個約40米的深漕,使得“鄱陽湖”水很迅速地進入長江,不能在“鄱陽湖盆”形成湖泊。冰期...
鄱陽湖區域的江西濕地,是大自然對江西人的恩賜,是江西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條件。江西仍然保持處處綠水青山,生態是鄱陽湖的品牌。江西淡水濕地生態系統,是以大小湖泊、水庫為“板塊”,河流為“網路”的濕地系統。水質是反映水體好壞的主要標準:江西的水最後都匯集到了鄱陽湖,鄱陽湖水環境,國家對鄱陽湖非常重視,“...
《番陽湖》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人旅居鄱陽期間,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詩,抒發鬱悶之情。第一、二句主要點明季節為秋冬之際,第三、四句寫所見情景,第五、六句寫漁夫、農民的勞作。第七、八句寫鄱陽湖邊蕭瑟之景,有一種消極肅殺的氣氛。最後四句以人事感懷結束全詩。該詩寫景抒情,手法上一聲...
獎次:二等獎 項目:電視新聞專題 題目:鄱陽湖最後的漁民 作者(主創):袁進濤、周東、余超、丁越、田凌凌 編輯:金石明、劉志剛 刊播單位:江西廣播電視台 報送單位:江西記協 獎次:二等獎 項目:電視新聞專題 題目:第一書記種瓜記 作者(主創):姜超楠、戴玲燕、李揚、董曉、劉堃 編輯:許宵鵬 刊播單位:江蘇省廣播電...
旱上江水魚,出自月落江水欲曙頭,渡頭人語古湖邊。相傳,鄱陽湖漁民為紀念一對位民除害的青年戀人青青和魚兒的神話故事而取名,青青和魚兒從小長在鄱陽湖,青梅竹馬,正要喜結良緣,一場災難降臨鄱陽湖畔,一條惡龍不服天庭管束,私自下凡,,潛入鄱陽湖中,最後惡龍被打死,青青和魚兒也江水淹沒,也獻出了年輕的...
鄱陽湖最後的漁民 第一書記種瓜記 我們的“大考”——我與我的駐村隊員父親 守住長城 紅區 牢記囑託脫貧攻堅 大法官開庭 ——湘西掃黑風雲 路不修通決不收兵 叢志強:劃火柴的人 衝刺公斤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稻測產 年月日《新聞報導》你在天堂聽到了嗎?“一個人”的演出 五個人的樂隊 似是故人來 人...
九江作為全省與長江接壤的地區,擁有152公里長江岸線,所轄長江、鄱陽湖水域是“四大家魚”的重要活動區域,是長江流域重要水生生物的關鍵生境,也是江豚野外自然生存的最佳棲息地和最後避難所。我市禁捕退捕工作涉及13個縣(市、區),是全省禁退戰役的重點戰場,是我省落實長江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首要之地,治理成效...
雖然沒有古太白湖那樣壯闊,但太白遺風猶在,春天觀湖,夏日觀“海”,五湖,“古太白湖的最後一滴水”位於仙桃市東南角,是沙湖鎮水鄉園林生態濕地的精華部分,像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女,美麗妖嬈,儀態萬方,被稱之為仙桃東南的一顆璀璨明珠。洞庭湖 基本信息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於荊江...
藜蒿學名白蒿,菊科多年生野草,古代稱之為蘩。藜蒿本身是鄱陽湖的普通水草,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陽湖邊的漁民發明的,因其烹飪後具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慢慢傳入百姓的餐桌,成為十大贛菜之一。菜品製作 做法一 食材 臘肉(肥三瘦七)300克,藜蒿根300克,韭菜150克,熟豬油50克,精鹽1克,新鮮辣椒15克。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