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全

鄭道全(1976年)男,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石雕)。泰順縣仕陽職業高中石雕班畢業。先後師承於浙江工藝美術大師陳小甫、石雕名藝人麻成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道全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6年
  • 代表作品:《吉星高照》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鄭道全(1976年)男,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石雕)。泰順縣仕陽職業高中石雕班畢業。先後師承於浙江工藝美術大師陳小甫、石雕名藝人麻成昌。1998年創辦博石藝廊,2006年組建為北京石景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現擔任該公司總經理。其從事石雕藝術創作16年,創作了不少石雕作品。自2004年以來,其石雕作品連續多年獲得各種獎項和被收藏。其中,石雕作品《吉星高照》獲得2006年“金鳳凰”創新作品設計大賽金獎。

人物事跡

鄭道全,一個從泰順山區走出來的有志青年,為了實現自己的石雕藝術夢,1994年,年僅18歲的他跟隨堂哥前往青田石雕發源地——山口鎮學習石雕藝術。如今,12年過去了,他不僅正式邁入了“石雕藝術大門”,並成為一名合格的工藝美術師,作品屢次在省、市、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得到了業內人士和收藏家的一致認可……
《吉星高照》
作品《吉星高照》選用珍貴的青田蘭星來設計、製作,巧妙的利用蘭星的天然色彩,以寫實的手法來刻畫花椰菜的莖和葉,點點蟲眼點綴出自然界的蟲害捆饒。用寫意手法雕刻綻放的菜花,刀下花椰菜是已戰勝自然環境,呈現眼前畫面是一股抵擋不住奮發崛起力量。天公作美,天然蘭星賦予作者創作源泉,花椰菜菜勾出作者對自然生活熱愛。
結下石緣 立志雕刻
1976年,鄭道全出生在享有“世界蠟都”之美譽的泰順縣龜湖鎮。兒時的鄭道全常常看到一車車的石頭從家門口經過,來來往往的車輛上裝載的都是山上的石頭,鄭道全心裡很是好奇。
年幼的鄭道全雖然不知道這些石頭要運到哪裡去,也不知道這些石頭能用來做什麼,但他知道這些石頭一定有用處。自此,他對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不時就跑到山上撿幾塊瞧瞧,鋸鋸、磨磨,看看有沒有稀奇的地方。就這樣,對石頭充滿好奇和疑問的鄭道全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8年,縣政府考慮到我縣有著豐富的葉臘石資源,而葉蠟石除了有工業用途,還可以用來雕刻藝術品。為了讓資源充分體現價值,縣政府組織人員到青田縣考查。經過考察論證,要發展泰順石雕業,必須要走自己的路——理論結合實際,必須辦一所學校。在得到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的批准後,1989年春,第一個泰順縣職業高中石雕專業班開課了,並從青田請來了工藝美術家陳小甫等人前來輔導。
當時鄭道全的哥哥在仕陽區任團委書記,並參於籌辦石雕專業班工作,每天都為籌備石雕專業班忙裡忙外。正在讀國小的鄭道全深受哥哥的影響,知道了石頭還可以雕刻、磨製成各種藝術品。1993年,國中畢業的他,就直接到職業高中學習石雕專業。正式接觸石雕後,他從最初對石頭的好奇慢慢轉變為對石雕的喜愛,並立志要學好石雕藝術。
青田拜師 深夜苦“拓”
由於受各方麵條件限制,縣職高的石雕專業班在1995年停辦了。鄭道全只在那裡學到了一些皮毛功夫,未能真正掌握好這門獨特的藝術。帶著對石雕的熱愛和執著,未滿18歲的鄭道全跟隨堂哥前往青田拜師學藝。
學習是十分艱苦的階段,況且又身在異鄉。在這裡,他不但要從磨刀到鋸、磨、刻、剔、挫、雕、鏤等基本功學起,還要學講生硬的青田話……
藝術創作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腦力與體力的勞動,創作者除了要掌握基本功外,還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深厚的美術根底。由於社會閱歷尚淺,在實踐運作中,鄭道全常常感到自己知識有限,不能隨意發揮,十分煩惱。這時,老師鼓勵他說,這說明你進步了。
為了更快地融入到石雕藝術中,鄭道全更加刻苦學習,並四處求教。報讀中央電大,請教各門類師傅。當時有一位住在他樓下的美術教師,有很多美術資料,鄭道全經常借來看,看到好的圖片,就用白紙把它“拓”(描摹)下來。由於白天要上工,只能等到夜裡才有時間靜下來“拓”,一“拓”就到深夜兩三點,同在一起學習的師兄弟們早已進入夢鄉。
有一次,從朋友那兒借到一本《青田石雕技法》,這是當時青田出版的唯一一本關於石雕技藝的書籍,十分珍貴。鄭道全拿著這本書愛不釋手,但苦於買不到此書,只好跟朋友說借看半個月,他又在深夜“拓”抄,足足“拓”了半個月。
在青田學習的幾年間,他“拓”過各式各樣的畫冊。如今,他的書房還整齊地擺放著一箱當年的“拓品”。
鄭道全聚精會神在雕刻
博石藝廊 另闢蹊徑
四年的藝徒生涯,不知用了多少把雕刀,刻了多少毛料,流了多少汗水,終於,雕出的東西像樣了……1998年,鄭道全帶領著學生在山口鎮創辦了“博石藝廊”。
剛出道的他,對石質還不是很了解。一次在礦山上,買了一塊200元的石頭用來雕作品“海底世界”,雕了一個月後,發現這種材質——“白料釘”並不適合用來雕刻。雖然作品是勉強完成了,卻不盡人意,最後只好以220元的低價賣出。鄭道全說,當時為雕這件作品,花去了整整一個月不算,還把新買的價值680元的雕刻機雕壞了。吃一塹長一智,經過這次教訓,他深刻體會到要創作出好作品,選材料也是一門學問。
在山口這塊青田石雕的發源地,能工巧匠幾萬人,要想在這裡站住腳,並不是會雕會刻就行,鄭道全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他開始對日常生活中人物、花鳥、蟲魚、草木等特徵進行細微觀察,查閱大量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美術書籍,結合材料因材施藝,力求在布局立意上別出心裁。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他平時善於觀察他人創作,博採眾長,經過多年的學習鑽研,他的雕刻技藝日漸精進,並逐漸擺脫了青田傳統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創意新穎、設計獨特,特別是他雕刻的花果、海上動物,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受到了廣大收藏家的青睞。
2002年,為了追求他的石雕藝術夢,他把“博石藝廊”從青田搬到了他從小就十分嚮往的地方——首都北京。
藝術精品 頻頻問世
從1998年開始,鄭道全開始獨立創作。初試鋒芒的他,便顯不同凡響。當年創作的作品《楊梅》入選了《中華石藝珍寶》,以後每年都會有新作品問世,並多次參與全國、省、市展覽活動,先後有作品《龍宮取寶》、《江山新姿》等30多件作品在省、市、國家級比賽中獲獎,《流年秀色》、《寶琴賞雪》、《逢春》等10多件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收藏》、《中國玉石鑑賞大全》、《中國國石》、《祥和中國》等國家級圖冊。
2003年6月,作品《冬》被選送參加西博會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國石等展覽。2004年4月,作品《寶琴賞雪》、《春之曲》分別獲得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銀獎、最佳工藝獎,併入編2004年《青田石年鑑》、《典藏》、《中國書畫收藏》等大型圖冊。同年12月,作品《崛起》獲得溫州市工藝美術白鹿杯金獎。
《壯志凌雲》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3月,鄭道全的作品“壯志凌雲”在“金鳳凰”原創旅遊品、工藝品設計大獎賽中,一舉榮獲2008年奧運會紀念品獎銀獎。此件作品選用青田上等的翡翠綠,以寫實的手法,巧用翠綠雕出數株茁壯的水仙新姿。天然灰黃地,刻成新瓣和退化的老皮。整件作品雕出了水仙生機蓬勃、栩栩如生景象。作者將翠綠葉子、潔白花朵化作藍天、白雲,來抒發水仙遠大志向,歌頌體育健兒拼搏向上的精神。
崇尚自然 追求本真
鄭道全的作品巧用材質色彩、紋理、質地的變化,注重天然效果,以自然為師,材質不足的地方作藝修飾。用鄭道全的話說,就是七分依天定,三分我來拼;尊重自然,隨形就像。即“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憑感覺和想像賦予材料特定的形象,巧加雕鑿,其作品自然,大氣。
他的作品“寶琴賞雪”就從中體現,該作品描述《紅樓夢》里的人物寶琴穿著賈母贈送給她的“鳧靨裘”賞雪的情景。為了表達該故事,他選用青田上等周村紅木龍蛋石製作,採用寫意手法,把龍蛋石青凍雕刻出寶琴漂亮的臉蛋,嫵媚動人。右側部的白凍石,刻製成“鳧靨裘”的皮毛。紅木凍上有星星點點的白凍,自然天成,像似落在“鳧靨裘”上片片雪花。底墊配置天然白石英石,像茫茫雪景,勾勒出“寶琴賞雪”的生動場面。這就體現在他以形取題,因材施藝。使作品達到出到自然、細到極點的藝術效果。
《寶琴賞雪》
編後:在與鄭道全的談話中,記者深深感受到,他雖然身在異地,卻有著濃濃的故鄉情。10多年前,他走出泰順學習石雕藝術,為的就是學到真正的石雕本領,為家鄉的石雕業獻出綿薄之力。如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泰順石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今年3月27日,縣委書記周維亮率我縣教育、旅遊、農民知識化等部門負責人到青田縣考察青田石雕產業,學習借鑑青田石雕的發展模式和經驗。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扶持下,我縣的石雕業也會逐步發展壯大起來。也許不久後,象鄭道全這樣的石雕藝人就能在故鄉的土地上圓自己的石雕藝術夢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