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訓

鄭訓,又名鄭祖訓,化名汪洋,1914年2月出生,溫嶺市太平鎮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訓
  • 別名:鄭祖訓
  • 出生日期:1914
個人簡介,人生經歷,人物評價,

個人簡介

鄭訓,又名鄭祖訓,化名汪洋,1914年2月出生,溫嶺市太平鎮人。

人生經歷

1927年,鄭訓國小畢業後,考入溫嶺縣私立中山中學。那時,學校的進步教師常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揭露舊社會的黑暗,鄭訓很受啟發。後來,國民黨縣政府發現該校有共產黨活動,下令停辦了中山中學。次年,鄭訓轉入溫嶺縣私立競成中學就讀。他好學上進,成績優異,愛好文學,擅長寫作。當時,進步教師、共產黨員王蘭、楊秉義在校組織“霏霏”文藝社,刊出《霏霏》讀物,宣傳馬列主義。鄭訓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了文藝社,並經常為刊物撰寫稿件,揭露舊社會的黑暗。
1936年8月,鄭訓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次年8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毅然捨棄在大學深造的機會,投入抗日救亡行列。在延安“抗大”,他一面教授文化課,一面學習軍事知識。
12月,鄭訓離開“抗大”,前往河南夏邑縣。1938年3月,鄭訓擔任夏邑縣立中學和私立青源中學民運指導員。他積極發動青年學生,組織抗日救國團,奔赴全縣六個區,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他親自演講,親自教唱革命歌曲。由於他能說會唱,善於團結人,師生們都稱他為“黨代表”、“歌唱家”。
1938年5月13日,夏邑縣城陷於日寇的鐵蹄之下。鄭訓歷經艱險,穿過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到達漢口,找到了新四軍第八團。在組織的安排下,他換上軍裝,奔赴河南確山竹溝參加新四軍教導隊第二期學習班。這個學習班是軍部為培訓抗日軍政幹部而直接舉辦的。
1938年10月,鄭訓學習結束,回到部隊,在新四軍游擊隊擔任俱樂部主任,跟隨部隊東征鹿邑、毫縣、夏邑、永城、渦陽,消滅日軍,打擊漢奸和偽軍。
1941年,鄭訓擔任新四軍第四師宣教股長,跟隨部隊轉戰在豫皖蘇根據地。為了發動民眾,消滅敵人,師部決定實行精兵簡政,動員指戰員參加地方政府工作。鄭訓回響這一號召,由部隊轉到地方。1943年,他擔任安徽省渦陽縣曹市區區長,化名汪洋。1944年10月,曹市區分成曹市、青疃兩個區,鄭訓改任青疃區區長。他生活儉樸,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那時的地方政府,情況複雜,工作任務繁重,晝夜同敵人周旋著,往往睡不上覺,吃不上飯。冬天沒有柴火烤,手腳都凍裂了;夏天沒有帳子掛,被蚊子咬得難受。鄭訓從不以領導的名義伸手向上要錢要物,衣服破了補了又補,鋼筆壞了修了又修。有一支“新民”牌鋼筆,不知用了多少年,他象愛護自己的眼珠一樣愛護它。筆卡壞了,不能插在衣袋裡,
他就縫製一個小布袋,用一根繩子系在鈕扣上,防止丟失。
1946年秋,國民黨某軍五十八師糾集逃亡地主、土匪、地痞,組成還鄉團,對豫皖兩省交界處進行“清剿”。9月,鄭訓率領區鄉武裝隊500餘人隨新四軍第二支隊向西撤退,在河南永城縣燕小莊戰鬥中,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2歲。

人物評價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批准、追認鄭訓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