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紀尚書祠,位於莆田市仙遊縣城關尚書街,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仙遊迄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大祠堂建築之一。它既是海內外鄭氏後裔敬祖愛鄉的歷史見證,也是當代有關學者研究明末仙遊經濟社會和明代建築風格的重要文物。1980年被仙遊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紀尚書祠
- 地理位置:莆田市仙遊縣城關尚書街
- 創建時間: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
- 建築類型:明代大祠堂
人物介紹,建築結構,歷史意義,
人物介紹
鄭紀(1438~1513),字廷綱,號東園,文賢里上鄭(今度尾鎮埔尾村)人。明天順四年(1460)進土,歷任翰林庶吉土、國子祭酒、浙江按察副使、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等職,一生歷經英宗、憲宗、孝宗三朝,人稱“三朝元老”。鄭紀為官清正,憲宗朝冒死上《太平十策》奏章,希望皇帝“遠奸邪,任忠良,恤民命,興禮教”,不被採納,憤而辭官,歸隱故里達20餘年。他在家鄉興學勸耕、植樹修橋,辦了不少好事,百姓至今傳頌。孝宗朝鄭紀復出,並有許多興利除弊的舉措,一些正確的主張得到皇帝的採納。
建築結構
鄭紀尚書祠依街坐南朝北,現存院落二進,庭院深深的韻味,保存著明代古建築的風貌。祠宇為土木結構,歷經清代重修、近三十多年修整,中軸上由祠門、天井、正寢(後堂)、報恩堂及東西廊廡、花台等組成,總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走進祠門,一個天井小巧玲瓏,四角栽種有一些花草,而天井東牆開了個側門,門頂石額中間鑲嵌著由明代外地文狀元、曾任嘉靖帝內閣首輔(即宰相)的費宏楷書題寫的“大司徒”三大字。
再通過中門,下廳、正堂、後廳等赫然入目,祠中有兩方石碑,還有掛著的“一品尚書”“尚書鄭紀府第”“三朝元老”等歷代名人的題匾,及從祠的建築規模、氣魄、鄭紀坐像,足見民間對愛國愛鄉、廉潔奉公的鄭紀的崇敬。
歷史意義
根據族譜記載,尚書祠原是鄭紀致仕後遷居城內拱橋頭時建造的府第,鄭紀的後人及其族親為了紀念愛國愛鄉的他闢為尚書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