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廟

鄭王廟

鄭王廟(Wat Arun),又稱為黎明寺(Temple of the Dawn),是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鄭昭的寺廟。始建於大城王朝,當時名皇冠寺,後改稱昌寺。黎明寺位於泰國湄南河西岸的雙子都市吞武里城,是泰國著名的寺廟,也是泰國王家寺廟之一,該廟與華裔的民族英雄鄭昭有關,他曾率軍驅逐緬甸敵人,拯救河山,並創建了吞武里王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王廟
  • 外文名:Wat Arun
  • 別名:黎明寺(Temple of the Dawn)
  • 始建時間大城王朝
  • 寺廟類型:泰國王家寺廟之一
  • 原名:皇冠寺
  • 建築意義: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鄭昭
  • 最佳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建議遊玩時長:1小時
  • 開放時間:9:00-17:00。
  • 門票價格:50泰銖。
  • 官方網站:http://www.watarun.org/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基本簡介,地理位置,寺廟規模,建廟意義,寺廟歷史,寺廟景色,

基本簡介

鄭王廟在大城王朝時是一座古寺,稱為“瑪喀寺”。據說,當年鄭王驅逐緬軍後,順湄南河而下,經過此寺前,正好是黎明時刻,遂下令上岸到寺裡面禮拜。後鄭王登上王位,下令重修此寺並改名為“黎明寺”。此廟被稱為“黎明寺”的另一個說法是由於其廟內最高的塔尖直插雲霄,高79米,人們便覺得它是每日首先接觸陽光的地方,故給予“黎明寺”之名。鄭王廟內這座高達79米的“拍攀”大佛塔,始建於1842年,屬於大乘舍利塔式,尖塔的外面裝飾以複雜的雕刻,並鑲嵌了各種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貝殼等,是泰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圍尚有四座與之呼應的陪塔,形成一組龐大、美麗的塔群,其規模在曼谷僅次於大皇宮玉佛寺,有“泰國艾菲爾鐵塔”之美稱,令人嘆為觀止。
鄭王廟鄭王廟
大佛塔與湄南河對岸的臥佛寺恰恰隔河相望。遊客可沿著陡直的石級,小心登上尖塔中層,俯望湄南河兩岸的旖旎景色。

地理位置

黎明寺位於昭披耶河的西岸,以其79公尺高的壯觀寶塔而聞名,曾是鄭王朝(King Taksin)時的御用寺廟。可經由水、陸兩種方式抵達。如要搭車可走Arun Amarin路;若要乘船,可由架空電車的鄭皇橋車站搭交通船到臥佛寺附近的交通船N8站Tha Tien碼頭(現應是15B/人),再換搭渡船3B/人,橫渡過河。

寺廟規模

鄭王廟與曼谷隔湄南河相望,規模龐大,僅次於大皇宮玉佛寺。寺院人口處有巨型守護神石像,寺內有五座一模一樣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為79米高的婆羅門式尖塔--巴壤塔,建於1809年,有“泰國艾菲爾鐵塔”之美稱。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層數很多,面積逐層遞減,顯得古樸而莊重。尖塔外面裝飾以複雜的雕刻,並鑲嵌了各種彩色的陶瓷片、玻璃和貝殼等,是泰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圍尚有四座與之呼應的陪塔,形成一組龐大而美麗的塔群。這些實心寶塔四面凹位都塑有一層一層的佛像。從地面到塔頂,都以各色碎瓷片鑲成種種花飾。寶塔的地基部分繪有巨幅圖畫。佛像造形生動,雕工頗為精細。此外,寺內還有佛殿、佛堂、內有佛足印的四方殿、佛塔、王冠形尖頂的門樓、佛亭、6米高的巨魔雕塑、迴廊、假山以及中國石像等。大塔內有階梯供遊客攀爬。在塔上,可以極目眺望湄南河對岸的曼谷市景。
鄭王廟鄭王廟

建廟意義

湄南河將大曼谷一分為二,很多有名的寺廟都集中在東岸的曼谷,但是西岸的吞武里,仍有一座很具代表性的廟宇名為鄭王廟,鄭昭是華裔,於1768年,曾領導泰國各族人民奮驅外敵,重整江山。並創建了吞武里王朝。主塔廟堂現供有鄭昭王像及遺物,殿內懸有中國式的燈籠。參觀鄭王廟可了解泰中兩國的親緣關係和深厚友誼。
鄭王廟鄭王廟
鄭王廟是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華裔民族英雄鄭昭的寺廟。鄭昭,祖籍廣東澄海縣,名信。鄭信早年喪父。被鄰居昭披耶節基收為養子。昭披耶節基是當朝的大臣,鄭信13歲時由養父介紹進宮廷當侍衛,因有才略,被任命為達府太守,接著提升為柏卻武里總督。1760年,大城王朝遭緬甸封建王朝的侵略,當時的大城被圍,彈盡糧絕,遂於1767年覆亡。當時,鄭昭率兵突圍,號召暹羅人民起來抗戰,收復失地,百姓紛紛入伍。經過激戰,終於收復大城,將強敵逐出國土。暹羅人民對他的愛國英雄行為十分敬佩,擁戴他為暹羅國王。鄭昭於1767年12月登上王位,遷都吞武里。鄭昭在位15年,勵精圖治,使國家日益富強,並致力發展與清王朝的友好關係。

寺廟歷史

1768 年,泰王鄭信率兵打敗侵占泰國的緬甸軍隊,復興泰國,定都吞武里,建造了這座寺廟。據說當時鄭王從大城到達吞武里的時候,正值黎明,故將此寺命名為阿侖·拉傑瓦拉蘭寺。1780 年,此寺曾經供奉過從寮國萬象運來的玉佛,後來這尊玉佛供奉在首都曼谷的玉佛寺內。1809~1824 年間,曼谷王朝的拉瑪二世重建寺廟,增修中央大塔和四周的四角小塔群,還曾重新賜名,但寺名仍含黎明之意。1824~1851 年間,拉瑪三世繼續建寺工程,塔始修完。拉瑪四世時又將此塔增高,規模也有所擴大。現存塔高75 米,高聳入雲,周圍由小塔簇擁,雄偉壯觀。塔建造在一連串的平台上面,台基雕刻著動物和眾神像,刻工精美。塔身鑲滿了從中國進口的彩色磁磚和玻璃珠,塔尖用金箔包裹,整座塔群顯得金碧輝煌。中央大塔內有階梯通到塔頂的陽台,在這裡可以俯瞰河對岸的曼谷城、泰王宮、玉佛寺、涅盤寺及湄南河上的風光。拉瑪二世的遺體安放在塔的底部。周圍的4 座陪塔,每座都有一尊雕刻的菩薩像和佛陀本生故事的描繪畫。塔用磚塊壘砌而成,外面塗著一層厚厚的灰泥,灰泥表面也貼著從中國運去的彩色瓷片及玻璃碎片。寺內大殿里懸掛著中國式的燈籠,殿中間供奉著鄭王塑像。殿後有一張據說是鄭王生前御用的大木床。黎明寺早已成為皇家寺院,每年出安居期間,國王及眾大臣都乘船順湄南河而下到此祭神,屆時國王把黃色袈裟布施給寺院的僧侶。這種儀式被南傳上座部佛教稱為“僧人換衣節”,是佛教徒的一個重大節日,也是泰國佛教最隆重、最熱鬧的祭典之一。

寺廟景色

在曼谷吞武里府的鄭信路上,矗立著一座威武的塑像:鄭昭騎著戰馬,手揮戰刀,英姿勃勃。泰國人民和許多華僑常到此瞻仰獻花,緬懷這位光復河山的英雄。每年12月舉行的皇家祭典,是鄭王廟的最大慶典,也是泰國王朝的重要祭典之一。
鄭昭塑像鄭昭塑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