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潤

鄭潤(1870年—1941年),湖北鹹寧人。漢劇樂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潤
  • 出生地:湖北鹹寧
  • 出生日期:1870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漢劇樂師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藝術特色,

人物經歷

鄭潤幼入漢戲班習胡琴,師承不詳。年輕時到漢口,搭漢劇福興班,並從師於場面四大台柱之一的琴師孔兆研習技藝。後為漢劇一末余洪元專任琴師。

個人生活

鄭潤下傳弟子汪庚保(胡琴)、唐庸三(三弦)、宋三(月琴)及董伯熏、陳文良等均為一時名家。

藝術特色

鄭潤操琴悉遵傳統法式,他所操之琴琴筒較大,條較軟。其滿把拉弓,即所謂推磨式運弓法,琴音清醇圓潤,頗有特色,為時人所稱道。1929年,他隨余洪元所率福興班赴滬公演,為余洪元伴奏《興漢圖》。余之演唱,深沉蒼勁,韻味雋永;鄭的伴奏配合默契,絲絲緊扣,為余之演唱增色,頗受好評。
鄭潤除精於操琴外,還擅長於吹奏嗩吶、笛子。他對漢劇曲牌不僅飽記,且理解深透,運用嫻熟,並能依戲安曲,從不隨意套用。二淨朱洪壽與七小董金林合演《雁門摘印》,由鄭潤吹嗩吶相伴,而被時人譽為珠聯璧合的“三功”絕妙佳作(“三功”即朱洪壽的台步功,董金林的腿功,鄭潤的吹功)。他在《游赤壁》劇中,用笛子吹奏“東坡歌”,其悠揚悅耳、動聽,常為觀眾讚嘆不已。抗日戰爭時期,他雖已是古稀之年,然在為何鳴峰主演的《水擒龐德》伴奏時,仍用嗩吶一氣呵成吹奏出了高亢激昂紅生唱的嗩吶二黃腔,很好地烘託了關羽之威嚴氣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