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1948年,鄭海泉出生於一個6口之家,是家中長子,父母為水果小販。3歲時,鄭海泉患上小兒麻痹症。
鄭海泉主席 1978年,鄭海泉加入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集團財務部,後來其主管現居美國的胡先生透露一件鮮為人知的事,鄭面試職位時,本遜於另一位港大求職者,但鄭幸得一位曾在學生會共事的中大同學認為鄭該有社會良心,故暗中極力推薦,鄭才得以從此平步青雲;曾出任首席經濟研究員、經濟及業務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財務主管及總經理等職位。
1988年10月9日,獲委任為立法局委任議員。
1995年,獲委任為匯控集團總經理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執行董事,是首位出任該職位的華人。港督
彭定康 委任鄭海泉為行政局議員。
1998年,調任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2005年5月,鄭海泉接替退休的
艾爾敦 ,出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成為匯控集團創立139年來,首位擔任此職務的華人,也是在匯控集團內職位最高的華人。同時,他亦出任匯控集團常務總監,以及太古公司董事。
黃菊副總理會見鄭海泉 2008年2月,他獲委任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2009年9月,他獲委任為
香港中文大學 校董會主席,同年10月24日就任。
2009年9月25日,滙豐銀行宣布鄭海泉將卸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亞太區主席,但仍然擔任執行董事、滙豐中國董事長兼滙豐台灣區主席。
2011年2月25日,滙豐銀行宣布鄭海泉於同年五月退休。 2011年5月28日,鄭海泉正式退任執行董事職務。
2015年10月,香港政府刊憲公布,鄭海泉再度獲委任為中大校董,任期半年,由當月二十四日生效。
家庭背景 鄭海泉1948年出生於一個6口之家,是家中長子,父母為水果小販;3歲時因不幸患小兒麻痹,屢醫無效,父母經常擔心他未來找不到工作。他明白若不努力一生只能靠人憐憫過活,遂努力求學。因為國小會考成績不理想,鄭海泉中學讀的是“實用中學”,學習電工、木工、繪圖等技能,放學後還要幫父親賣水果。因為覺得“藍領”沒什麼出息,所以他一邊打工一邊讀夜校,還報考會計、電腦等專業證書的考試。
鄭海泉 20世紀70年代,鄭海泉考入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經濟學系,成為其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72年,鄭海泉出任中大學生會副會長,大學時代的鄭海泉活躍於學生運動,曾以大學領袖身份為弱勢社群爭權益,並為“保釣”、為爭取中文的法定地位與警方抗爭,甚至被
港英政府 政治部列為“危險人物”,進入“防左”的黑名單里。
大學畢業後,鄭海泉在盲人輔導會裡做過兩年的社工,此後赴紐西蘭繼續修讀經濟學。在紐西蘭深造時,由於家庭經濟狀況不佳,鄭海泉口袋裡的錢只夠交學費和兩星期的房租。他便一家餐館一家餐館地敲門,問他們請不請人。但由於腿腳不靈便,不適合端盤子,他只能6個小時一刻不停地刷碗。“沒有當年刷碗的經歷,就沒有今天的我。”鄭海泉從不避諱談到自己那段艱辛的時光,並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留學回港後,鄭海泉於1978年加入滙豐銀行財務部,此後又在滙豐策劃部工作。在1986年成為滙豐銀行首席經濟研究員,1994年擔任“滙豐”財務總監,1995年任滙豐銀行總經理,獲委任為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執行董事,是首位出任該職位的華人,1998年調任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2005年5月,鄭海泉接替退休的
艾爾敦 ,出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亞太區主席,成為
滙豐集團 創立139年來,首位擔任此職務的華人。2008年2月,他獲委任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鄭海泉除了在商界舉足輕重外,在政界同樣出名。他曾於1991年至1995年被
港督 委任為立法局議員;1994年至1997年被中國政府委任為
港事顧問 ;1995年至1997年獲委任為行政局議員。
經營管理 在鄭海泉掌管恒生銀行的7年間,他同時完成了兩項“突破”。其一是率領恒生從一個高度依賴按揭貸款的香港銀行轉型為以個人理財、貿易融資和企業貸款為核心業務的亞洲銀行。其二是通過接連不斷的國內布局與適時併購,在全球範圍內並不算重量級銀行的恒生已經成為在內地最為活躍者之一,其內地貸款比重已由零上升到5%。恒生銀行的成績單。2004年,恒生的淨利潤率為19%,稅後平均股東資金回報率高達27.6%,銀行員工的平均利潤為170萬元人民幣,在高度發達的香港銀行業,這些數字均屬領先。恒生銀行的股價也由他入主時最低的31元升至現在的百元以上。
鄭海泉 過去十年間,像鄭海泉一樣意識到中國機會的海外金融家大有人在,但多數人的熱情很快被沖淡,甚至有人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稱為“waiting game”(等待進行時的遊戲)。
當滙豐對外宣布鄭海泉的升職,人們不難對此進行讀解:當中國市場的意義越發重要,即使是滙豐銀行也不得不任用一張黃色臉孔要職。雖然無論鄭本人還是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長邵銘高(Michael Smith)均承認中國市場對滙豐富有戰略價值,但在各種場合,鄭海泉也均否認自己僅因為中國市場而獲得此職位:“我的職權範圍不止內地一處,還有日本、紐西蘭、台灣、印度……”在未來,鄭與邵銘高將分別負責亞太與歐美,正因此,他認為簡單將自己的升職歸因於中國優勢,失之片面。但是,“我對內地的興趣是最大的”。
儘管身為國語流利的香港人,鄭海泉並不能比黃頭髮的歐美同行獲得更多方便,他坦言“布局的過程相當艱難”。但身為華人,真正的優勢在於,在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後,他能比多數外資銀行更為堅定地尋求切入的機會,並找到最恰當的投資法門。
在鐐銬下跳舞的規則是,保持靈敏與勤勉。靈敏之意為緊跟政策,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取得儘可能多的成果。勤勉之意就更好理解:多跑,多看,多到實地去了解。
上任伊始,鄭就盤算好了恒生業務發展的重點,針對國內目前每年只能設立一家分行的規則,他明確了最基礎的戰略目標:集中將網點設立在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台商眾多的福建等地。他甚至做好了另外一重盤算:逐步將香港的後勤業務遷往內地,即使暫時無法在內地市場取得豐厚回報,也能藉此降低恒生銀行的成本。
過去幾年間,恒生在廣州、深圳、福州、南京、上海五處設立了分行,無不是精心挑選的結果,但其考察範圍遠不止如此,北上至東北、內蒙古,南下到海南,鄭均曾履足,“我的同事跑業務,我自己重點就是政府這邊。”這種四方奔走、廣結善緣的努力,讓鄭成為北京市政協常務委員會主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港事顧問,進一步讓其方便獲得各種信息。
鄭海泉在“恒生”的6年半來,“恒生”的業務一直穩步發展,股價由1998年的30多元,翻了兩番至目前的100多元。鄭海泉的管理哲學是視雇員為老闆,“恒生”在他的領導下,卻沒有裁過一個雇員,他不斷地為雇員提供內部培訓以適應新工作。
一旦做下一個決定,就爭分奪秒去實現。鄭略為自得的表示,自去年當政府宣布將取消外資銀行在同一個城市開設分行需等待一年的限制,並把最低資本要求從人民幣6億元降低到5億元之後,恒生迅速在一個分行剛剛開設後就開始進行下一個分行的申請準備工作。
即使如此,現有速度顯然還不能滿足鄭的胃口。鄭願意拿600萬人口的香港的157家分行與內地孤零零的五家做對比,在香港,業務已經細分到分行專門做企業貸的,支行則是專業的個人理財銀行。當他聽福州分行負責人介紹福建GDP已經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但是恒生取得的貸款僅有8個億,即斬釘截鐵地表示:“8個億太少,100個億也可以做到!”
將恒生的靈敏與勤勉體現至極的,是當內地允許外資銀行參股本地銀行,鄭海泉立即開始尋求合作夥伴,期間歷經Sars和周正毅事件,恒生仍只用9個月時間就以17億元人民幣入股興業銀行,獲得15.98%的股份,成為興業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真正顯現誠意的,是雙方在價格上的果斷協定。根據行業規律,銀行業收購通常以價格/淨資產(P/B)的比值進行定價,而這也是業內比較的最重要標準。近年來,亞洲銀行類併購P/B值平均在1.3倍左右,如2003年4月花旗入主浦發即為1.45倍,而香港一些併購的P/B則可低至0.9倍。而恒生參股興業的P/B值為1.8倍,一個遭到爭議的數字:恒生的投資者認為這一數字偏高,而興業的股東則可選擇上市獲得遠高於此的回報。關鍵時刻,雙方的核心考量只有一個:不可貽誤戰機。時至今日,鄭海泉仍堅定表示:“這個價格是合適的。”
2004年1月,隨著恒生銀行、
國際金融公司 、新加坡政府的進入,興業的股東結構變成了福建省財政廳占25%,三家外資分別占15.98%、4%、5%——控股方僅比三家境外股東的股權加起來高了0.02%。
不乏分析人士認為,興業上市後,若發行25%的新股,則它的控股股東福建省財政廳的股權比例將下降到18%左右。這就為恒生提供了控股的可能性:它既不用超越銀監會關於單家外資股東入股不超過20%的政策界限,也將不受外資股東持股超過25%需重新登記成合資銀行的限制。
雖然希望能獲得良好成績,但鄭也深知中國經濟中尚有諸多不完善之處:民營企業財務機制極不健全,用戶的風險意識普遍較差。正因此,他也不停“控制”恒生的發展。“我們在內地一直是很小心的”,鄭表示,考慮到客戶對於風險普遍缺乏意識,又不熟悉金融衍生業務,他不願將國內的產品線複雜化。
而在放貸時,他也要求手下不能一時圖快而不講求貸款質量,他經常在各種場合指出民營經濟財務機制極不健全,不能僅因為民營企業高速增長就無視其他。 “只有在好的企業前提下,才能有好的銀行。”鄭企盼著內地企業財務更加透明以及公司治理的最佳化,他的目標是長遠:“不能把客戶關係搞壞,不能把銀行招牌搞壞。”
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即將來臨:今年7月,恒生將把北京代表處升級為分行。但令鄭海泉深感遺憾的是,到時,新分行開業的主持工作,已經由接任其職務的
柯清輝 負責。而到那時,鄭很可能在唱卡拉OK——在最近一次香港記者會上,他半開玩笑的承諾,準備邀請記者前往古老的
滙豐大樓 唱歌,據說嗓音頗為不錯的鄭最喜歡唱的是
李克勤 的《紅日》。
管理哲學 1998年的30多元猛漲至目前的100多元。鄭海泉的管理哲學是視雇員為老闆,提倡下屬評價老闆的工作。最令他自豪的是,即使經歷了香港的經濟低谷,恒生在他的領導下,卻沒有裁過一個雇員。他不斷為雇員提供內部培訓,以便他們能適應新的工作。 "Don't live in the past"是鄭海泉的格言。他認為即使身為CEO,也會作出過錯誤決定,最緊要千萬不可讓這些過錯變成絆腳石。
鄭海泉 社會兼職 教席 曾任公職 香港政府
中央政策組 成員(1989年-1991年);立法局委任議員(1991年-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港事顧問(1994年-1997年);行政局議員(1995年-1997年);
恒生商學書院 校董會主席(1998年-2005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 成員及立法會議員薪津獨立委員會成員(2002年-2006年);
強制性公積金 計畫諮詢委員會主席;香港工商專業聯會副主席;
香港芭蕾舞團 董事;創新科技委員會成員;經濟諮詢委員會成員;工業及科技發展局成員;
香港紅十字會 顧問團委員。
鄭海泉 現任公職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校董(1998年-);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受託人委員會主席(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薪津獨立委員會主席(2006年-); 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程式覆檢委員會主席;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之程式覆檢委會委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之首長級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
香港銀行學會 副會長;北京市政協委員;
香港金融管理局 土地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長遠房屋策略諮詢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金融界別分組)委員會成員 ;
香港公益金 名譽副會長;中央政策組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
香港復康會 名譽副會長;海港商界論壇發言人。
社會榮譽 太平紳士 (JP);英帝國官佐勳章(OBE,1994年);香港董事學會頒發“傑出董事獎”(2004年);
金紫荊星章 (GBS,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2002年);
香港公開大學 頒授榮譽
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