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1903年11月6日首份報紙出版。
1971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1987年梅鐸的
新聞集團將之私有化,1990年重新上市。
1993年10月
郭鶴年的嘉里傳媒有限公司買下了《南華早報》的控股權。
1997年末,其子郭孔演成為該報主席。
在殖民地時期,《南華早報》視為英國殖民地政府的喉舌。許多政府官員在那裡發表評論、資料和訪問。自郭氏收購後,該報有偏向中國政府的態度。專欄作家Danny Gittings、駐
北京記者Jasper Becker和中國版編輯林和立均遭解僱,這些動作認為是淨化對中國政府批評之舉,但郭氏否認。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與南華早報集團達成協定,收購《南華早報》以及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其他媒體資產。
2016年4月5日,《南華早報》宣布自當天18時開始,線上版和移動版向全球讀者免費,紙質報紙則依舊收費發售。在宣布免費的同時,《南華早報》還推出了新版移動套用,增加了許多新功能,如搜尋、個性化設定、更快的載入速度、社交媒體連結和更方便的導航等。《南華早報》總編輯譚衛兒稱,取消付費牆為南華早報在全球各地增加讀者鋪平了道路。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全球各地關注中國的人士需要富有灼見和值得信賴的、立足本地區的新聞報導和評論。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強調阿里不會幹涉《南華早報》采編的同時,也宣布網站將取消收費模式。他認為最終要付費的應該是希望接觸到這些讀者的廣告商。付費牆取消恰在此次收購完成交割之時。
2016年4月5日晚,南華早報集團公告媒體出售業務正式完成,公司將更名南潮控股。
2016年4月5日,《南華早報》宣布自當天18時開始,線上版和移動版向全球讀者免費,紙質報紙則依舊收費發售。
2015年12月,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與南華早報集團達成協定,收購《南華早報》以及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其他媒體資產。
2016年9月9日,香港媒體《南華早報》英文網站以懸浮窗的形式發布公告稱,“由於
整合資源的需要,南早及南早指南中文網站已停止運作。
創立背景
南華早報在1903年創刊,內容覆蓋海峽兩岸以至全亞洲,其報導具權威性,且獨立中肯,在業內享負盛名。 過去百年來,南華早報一直是香港、內地以至亞洲最具公信力的報章。
《南華早報》主要提供全面的國內國際新聞報導及權威性的商業和金融分析,是東南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英文報紙。根據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6年底的調查數據顯示,南華早報是香港、大陸以及亞洲最具公信力的報章。
出版宗旨
《南華早報》出版業務的宗旨是創作、發表和傳播反映大中華及亞洲地區民生時事的高質量出版內容,現任總編輯
蔡翔祁 (Reginald Chua)。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派駐記者20名,與其他在大陸發行的國際媒體相比,報導隊伍的規模最大。日報包括要聞版,經濟版,城市版;每周還會出版科技版,地產版,教育版,體育版。每周日出版Sunday Morning Post及postmagazine。
通過網站訂閱的讀者遍及歐洲和美國。新聞網站報導
大中華地區的時事動態,內容包羅萬象,全日不停放送詳盡獨到的新聞報導,深入剖析時局,並且全日定時更新信息內容。網站以收費的形式提供服務,訂戶人數超過22,000人, 登記用戶達700,000人,每月的網頁瀏覽人數高達2,500萬。
關閉中文網站
2016年9月9日,香港媒體《南華早報》英文網站以懸浮窗的形式發布公告稱,“由於整合資源的需要,南早及南早指南中文網站已停止運作。我們感謝大家過去的支持”。
9月10日上午,
澎湃新聞記者登入《南華早報》中文網網址後發現,該網址已直接跳轉至《南華早報》英文網站。
此外,多名現任和前任《南華早報》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該報中文網站已經關閉,今後將繼續在英文網站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通信地址
北京(總部)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27號嘉銘中心B座7層 100020
上海
上海市黃陂北路227號中區廣場2001室, 200003
香港
Financial Times
Unit 5905-5912, 59F, The center, 9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