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運

鄭永運,1965年生,視力殘疾,現為北淮淀鄉北淮淀村水產養殖戶。1984年,承包魚塘,根據氣候變化規律總結出一套科學餵養經驗,魚場連年贏利。曾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天津市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先進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永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5年
簡介,失明,自學,養魚,成功,助殘,

簡介

鄭永運
鄭永運男,漢族,1965年生,視力殘疾,天津市寧河縣人,北淮淀鄉北淮淀村水產養殖戶。21歲因病雙目失明,1984年,承包魚塘,根據氣候變化規律總結出一套科學餵養經驗,魚場連年贏利,目前,他承包的魚塘已經發展到1200畝水面,固定資產近200萬元。他養殖的“南美對蝦”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無公害產品。曾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天津市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先進個人。

失明

1965年鄭永運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和許多孩子一樣,有對生活的憧憬。不曾想,20歲那年突發眼病,走遍了國內各大醫院,最終還是雙目失明。

自學

為了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才,他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開始自學電大中文專業課程,他買來教材,借來錄音機,一天到晚地學習、背誦。他還去天津紅橋區盲童學校學習盲文,把50多盤磁帶的內容刺成盲文筆記,他準備走文學創作的道路,但嚴酷的生活現實告訴他這對他並不合適,於是他橫下一條心走發展實業之路。

養魚

1988年,他立足本地資源,開始養魚。這年初春,他借了八仟元錢,姐夫拿出兩萬元,去本縣齊家埠村承包魚池20畝,果園20畝,菜地20畝。在別人協助下,他操持進水、進魚苗、進飼料、研究魚池管理和魚病防治。夏季草木茂盛,為了節省開支,鄭永運摸索著割草餵魚。一次不慎掉下了魚池,5米深的池水一下將他吞沒,他掙命向上浮,找不到堤岸,幸虧被人發現,救上堤岸,才避免了一場災難。這年盛夏,20畝魚池由於淤泥太深,氨氮含量太高,魚蝦“全軍覆沒”。他意識到養魚也是一門技術,此後兩年他努力學技術,學管理,先後去寧河和天津水產部門求賢問計,又購買了大量書籍,請人讀,一章一段地記,逐步積累知識和經驗。1991年,他承包村北魚池六十畝,因為學了技術,這年獲得了可喜的成績,收入三仟多元。他又從收音機里捕捉市場信息,還根據氣候變化的規律總結出一套“養魚經”和“賣魚經”。
1994年春天,他承包了塘沽區水庫1140畝。因地制宜,採用大魚苗及一草帶三鰱的投入配比方式,提高養殖效益,並抓住5-6月和8-9月魚病高發期,採取以治為輔,以防為主的方法,提早投藥,控制了腸炎等魚病,魚的成活率在90%以上。在此基礎上,他強化管理,晝夜巡查,全面掌握各種魚類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習性;有時甚至通夜蹲在葦叢中,冒著蚊蟲叮咬和寒冷,體察魚情。

成功

他的水產養殖業如芝麻開花節節高。99年,他在寧河縣田辛村投入81萬元,承包水庫1200畝,當年獲得純效益30萬元。
10多年的實踐,使鄭永運不僅磨練了意志,開拓了思路,也使他摸索出手感查魚病的絕活。一般的魚病,只要魚到他手裡,病情馬上清楚,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魚專家。附近的養魚戶紛紛前來求助,魚池的大事小情都請他拿梁作主,鄭永運總是傾其所知,不厭其煩,一一解答,人們把他稱為“小神仙”。

助殘

鄭永運靠養魚富了,但他富了不忘鄉親,富了不忘殘疾人。他平時克勤克儉,長年累月一身舊衣裝,卻把平時節省下來的錢默默奉獻給孤、殘人。他慷慨解囊扶助鄉敬老院,為全鄉230戶殘疾人買節日禮品,慰問鄉里的貧困殘疾人。他特別想幫助部分殘疾人發展養殖,為他們提供資金和無償提供技術。為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自救,他準備加大投資力度,向大中型水庫發展養魚,實現自己助殘的抱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