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母燒餅是山東青州傳統名吃,鄭母燒餅形為半球狀,兩個合為一球體來銷售的習慣沿用到今。正因為是兩對合成一體的銷售,讓人聯想到合合美美、成雙成對的美好心愿,所以結婚都有燒餅隨嫁妝的習俗,用來祝願新人和美幸福。據史料記載,明朝中葉,青州商賈雲集,多種小吃應時而生,用以胡餅上貼烘烤的“胡餅爐”此時傳入北海青州,當地飲食店戶的師傅結合焦餅大、鼓、香、脆的特點,加以改進,創造出膾炙人口的半圓形大酥燒餅,此即當今鄭母燒餅的雛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母燒餅
- 主要原料:麵粉,乾酵母,芝麻醬,,白芝麻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速食
- 類別:傳統名吃
- 餅形:半球狀
- 記載文獻:《資冶通鑑》
歷史記載,歷史故事,
歷史記載
鄭母燒餅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據考證,其為“胡餅”(芝麻燒餅),《資冶通鑑》 記載,漢桓帝延熹三年 ( 公元 160年 ) 就有販賣胡餅(即芝麻燒餅 ) 者流落北海 ( 今山東境內 ) 。據史料記載,明朝中葉,青州商賈雲集,多種小吃應時而生,用以胡餅上貼烘烤的“胡餅爐”此時傳入北海青州,當地飲食店戶的師傅結合焦餅大、鼓、香、脆的特點,加以改進,創造出膾炙人口的半圓形大酥燒餅,此即當今鄭母燒餅的雛形。
歷史故事
山東青州有個鄭母鎮,坐落於鄭母村。鄭母地名來源於東漢經學大師鄭玄。
《齊乘》卷五云:“劇東舊葬地,即今益都府東五十里鄭墓店也。因高密有鄭公鄉,土人訛為鄭母雲。”《山東通志·古蹟》:“益都縣,鄭康成舊葬處,在縣東四十里鄭墓店。袁紹屯官渡,逼康成隨軍,不得已,載病至元城卒,葬於劇東,即今鄭墓店也。”今按:鄭墓店,後訛為鄭母店,1948年解放後仍沿俗說,稱為鄭母,先為鄭母區,後為鄭母公社,1984年建鄭母鎮,鎮政府駐鄭母。鄭母鎮屬今青州市(原益都縣),位於市區東20公里,香山西南,康浪河北岸。鄭母又設東鄭、中鄭、西鄭三個村,鄭玄舊葬處在西鄭,當地老人尚能指出墓之所在位置。此處古稱劇東,是因漢初設劇侯國,治所在今山東昌樂縣西,東漢改為劇縣,而鄭玄舊葬地在劇縣東部,故稱。所以青州鄭母原名鄭墓,後改諧音字鄭母。這便是青州鄭母的由來。